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91试行
长沙市工程建设地方技术规程DBCJ004-2017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7-08-21发布2017-09-01试行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统筹推进长沙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结合长沙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导则。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规划设计目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附录。本导则由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编制,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上述单位。管理单位: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I目录1总则.....................................................12术语.....................................................32.1一般术语..............................................32.2海绵设施术语..........................................63规划设计目标.............................................93.1一般规定..............................................93.2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103.3年面源污染削减目标...................................213.4径流峰值控制目标.....................................213.5内涝防治目标.........................................223.6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224规划指引................................................234.1一般规定.............................................234.2总体规划层面.........................................244.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274.4项目实施方案层面.....................................305设计指引................................................31II5.1建筑与小区...........................................315.2绿地.................................................405.3道路与广场...........................................515.4城镇排水系统.........................................645.5河湖水体.............................................715.6设施规模计算.........................................826附录....................................................886.1相关规范和文件.......................................886.2长沙地区降雨资料.....................................906.3土壤渗透系数.........................................916.4本导则用词说明.......................................9111总则1.1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实现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提高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指导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设计,制订本导则。1.2本导则适用于长沙市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各层次规划编制以及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可参照执行。1.3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和统筹建设的原则。1.4海绵城市建设应贯彻“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注重对河流、湖泊、湿地、坑塘和沟渠等城市原有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1.5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及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对地下水及地表径流产流、汇流过程的影响,并科学制定相应技术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和城市排水防涝安全。1.6对城市地下空间应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建设,避免地下空间的无序和过度开发,为雨水下渗回补地下水提供路径。1.7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系统、城镇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注重源头径流控制、排水2管渠标准的提高、内涝防治工程的建设和河湖生态的治理,各类技术措施应同步规划设计。1.8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化工厂、制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气库、加油加气站等)、水源保护地,应慎重开展低影响开发建设,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造成污染。1.9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和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确定,并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1.10海绵城市的各类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不得对建筑、绿地、道路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1.11对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等进行海绵化建设时,应首先满足各类设施本身的功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1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现有山体、植被、树林等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行植物配置时,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的乡土物种。海绵设施设计及施工时,充分考虑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避免因“过度海绵化”导致的植物因涝、旱、污而无法正常生长。1.13随着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相关工程的实践,应对本导则内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32术语2.1一般术语2.1.1海绵城市spongecity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适当的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1.2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1.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扣除降雨量小于2mm降雨事件),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42.1.4设计降雨量designrainfalldepth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2.1.5年面源污染削减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urbandiffusepollution以固体悬浮物(SS)的削减量计,等于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SS平均去除率的乘积。2.1.6初期雨水控制厚度rainfalldepthfordiffusepollutioncontrol为实现一定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需收集处理的初期降雨厚度取值(以mm计)。2.1.7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theratioofannualrainwaterresourceutilization雨水收集并回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冷却等的雨水总量(按年计算,不包括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量和自然渗透的雨水量)与年降雨量的比值。2.1.8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路面、绿地、水面等。52.1.9土壤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l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2.1.10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runoff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1.11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runoffcoefficient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1.12超标雨水excessstormwaterrunoff超出排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2.1.13雨水渗透rainwaterinfiltration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2.1.14雨水滞留rainwater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部分雨水,以达到增加雨水渗透、蒸发、净化雨水径流并延长地面集水时间的目的。2.1.15雨水调蓄rainwaterdetention,retention/storage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2.1.16雨水储存rainwaterstorage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或净化雨水等目6的。2.1.17雨水调节rainwaterdetention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也称调控排放。2.1.18断接disconnection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2.1.19初期雨水弃流initialrainwaterdiscarding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2.2海绵设施术语2.2.1绿色屋顶greenroof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2.2.2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可渗透、滞留雨水的地面铺装,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7透水沥青、嵌草砖、鹅卵石和碎石等铺装。2.2.3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belt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的绿地的统称。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2.2.4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2.2.5渗透池(塘)infiltrationpond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留水池(塘)。2.2.6渗井infiltrationwell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2.2.7渗管/渠infiltrationpipe/gallery具有渗透功能
本文标题:《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91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