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关于备课的要求有很多,如备课的项目就有备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教学理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媒体运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等。在这些条条框框中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为了保持备课本的整洁、保持书写规范……,使得写教案蜕化成了一项机械、呆板的体力活,成了教师一项沉重的负担。由此许多教师对写教案产生了反感,认为这是一项繁重而无效的工作,认为它不仅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挫伤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患上职业倦怠症。因此,广大教师极想摆脱这种现状,要求对备课工作彻底改革。2、新课程改革呼吁有效的集体备课,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于教授这些科目的教师来说,知识的局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最快途径就是集体备课。此外,新课程的另一重大改变就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如果教师还照本宣科,根本就无法上课。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难度非常大、非常耗时的环节。如何让教学设计既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集体备课无疑是一个能让教师在合作探讨中找寻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高效的途径。我们在新课改面前不仅应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的合作也同样重要。新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集体备课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集体备课只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感情等等,传统备课方式的封闭性和武断性影响了课堂的生成性,让课堂也带上了教师预设的枷锁。那么如何解决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课的局限性呢?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已势在必行。二、课题的界定: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学校网络环境为基础,以教师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探讨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优化教师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这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不充仅指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指教师利用网络实现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教案,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实现三、研究的意义及理论依据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深入研究,集体备课这种原已有的教研方式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网络集体备课已经越来越得到各校的推崇,并成为了眼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追求。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专家们却发现有的老师从别的网站复制一下教案,然后通过粘贴变成自己的教案;有的老师草草了事,两言三语完成任务;有的老师下载别人的教案应付检查,却仍然我行我素,自上自的课。如此种种,我们认为老师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备课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那只是穿新鞋走老路,从一种复制改成另一种复制。而且从人力还是物力上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这些现象都说明网络合作备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还是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以网络下的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现实意义。2、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不仅是备课手段的不同,在备课形式、备课方法、教学资源共享上都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集体备课在享受它的好处是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种成本就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学校的设备追加和管理者的技术进步,三者缺一不可。成本的额度是三者的乘积,各元素的增减变化对总量的变化都是呈乘数倍数影响的。就我校现阶段的集体备课而言,学校设备配置不足,管理者习惯于“簿记式管理”(如:要求集体备课有三稿:初稿,修订稿和执教稿),再加学校班额过大,每班都有七、八十名学生,一部分教师还要上两个班的数学,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就被成倍增大,当这种增大超出一般承受能力时,集体备课就因成本不足而流于形式,弊大于利。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应用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并达到课程改革目标,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做支撑,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更新,才能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对促进新的课程改革有积极地推进作用。学校优质资源的应用又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这需要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育资源,把网络环境和集体备课有机的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真正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4、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是的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登上备课平台,就可以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这就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备课人数、备课时间、备课资源、备课地点有限的种种不足。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如果单打独斗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对于新课程而言,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设计的探讨要比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的意义大得多。所以,网上集体备课的开放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性,迅速及时性等特点都是其应该大力提倡的原因。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集体备课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总目标:构建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具体目标:1、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要求和制度及有效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网络环境下有效集体备课新模式。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建立学科网络资源库。切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广大师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研究主要内容:1、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制度等,探索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校本教研管理的有效策略和可行办法2、通过基于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研究,总结集体备课与传统备课的共性与个性,探索出有效集体备课模式。3、整合网络资源,与学校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资源的有机结合,促使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主要的观点和创新之处:“教师网络下的集体备课”可以正式作为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教师网络下集体备课”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集体智慧的互补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其创新之处在于把网络技术与集体备课紧密结合起来,以运用促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优质、高效。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的思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网络平台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针对这一点,我们的设计是以教师备课为突破口,首先,我们以数两科为试点,实行了集体备课,通过两年的来的实践,集体备课确实发挥了教师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很多教师已不适应这种形式的备课。既然集体备课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设计问卷抽查,找出问题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出在教师写的东西太多,应付不过来,导致教师们没有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时间去制作课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网上备课、打印教案的方法可以解决教师书写难的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以网络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为研究内容,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并把它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集体备课,创办特色学校。为此,我们先以课改年级为试点(1-3年级),然后全面铺开。2、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a、调查法: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校目前状况,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教师备课情况及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等,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b、文献法:通过网络了解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学习相关理论。通过购买理论书籍,让教师研究有相关的理论依据。c、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课例、教学反思等,及时交流。d、行动研究法:对教师行动进行跟踪研究,找出适合课题研究的新途径。六、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限为3年(2006.3——2008.12)实验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培训教师2006.3——2006.9)学校定期举办理论讲座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让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从而积极参与实验,树立必胜信念。第二步:实验实施(2006.9——2008.6)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分析反思,写出优质教案、反思及案例,不断把实验引向深入。第三步:总结推广(2008.6——2008.12)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总结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从而丰富有关的教育理论,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七、课题组成员分工A: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负责筹措课题经费和经费管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B:负责课题方案、实验计划的制定、实施,指导和督查子课题的制定及各项研究工作。C:负责研究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改善学校研究环境提供技术和经费保障。D:负责实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E:负责完成课题每阶段的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论文的及其它研究资料的收集的整理工作。F、黄晓红:负责落实课题实施计划,指导实验教师开展具体研究活动,并记录、收集各种研究数据、资料。G:负责对实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收集整理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通畅的网络环境。H:实验教师,负责组织集体备课的,探讨集体备课模式,建立学科资源库,建立集体备课电子档案,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作好研究记载,撰写实施方案,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情况。撰写教案、论文、案例、反思、设计制作课件I:研究理论指导。八、经费的筹措及管理:经费筹措:自筹资金:4万元经费支出:资料收集打印费:1.5万元教师教案、各种资料的打印,照片、摄像等;师资培训费1.0万元课题主持人培训,实验教师培训;课件制作费5000元自制课件,教学资源库建设;教研活动经费5000元上研讨课、汇报课,开展各种活动。专家鉴定费5000元开题、成果鉴定;研究活动经费4万元,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每期大型教师课题研究活动2次以上。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一)、课题预期成果:(1)教师观念得到转变,教学理论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2)探索出网络环境下有效集体备课新模式,提高教师集体备
本文标题: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0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