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12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12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1.I型呼吸衰竭血氧指标诊断标准为A.PaO2低于30mmHgB.PaO2低于40mmHgC.PaO2低于50mmHgD.PaO2低于60mmHgE.PaO2低于70mmHg正确答案:D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A.中心静脉压降低B.心输出量降低C.动脉血压降低D.肺动脉楔压增高E.外周阻力增高正确答案:D3.肝性脑病病人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A.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B.引起酸中毒C.能源物质减少D.生成假性神经递质E.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正确答案:D4.肝硬化患者哪种饮食易诱发肝性脑病A.高脂饮食B.高钙饮食C.高热量饮食D.高蛋白饮食E.高盐饮食正确答案:D5.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是因为A.血清钾离子减少B.血清氯离子减少C.血清钠离子减少D.血清钙离子减少E.血清镁离子减少正确答案:D6.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脆性增加B.血小板数量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促红素生成减少E.铁的再利用障碍正确答案:C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可能是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性水肿D.肝性水肿E.肺水肿正确答案:C8.体温每升高1°C,基础代谢率约增高A.5%B.10%C.13%D.20%E.23%正确答案:C9.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A.中脑B.延脑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D.桥脑E.脊髓正确答案:C10.吸氧疗法改善下列何种病变引起的缺氧效果最佳A.严重缺铁性贫血B.先心病而致的右-左分流C.肺间质纤维化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正确答案:C11.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急性心衰A.心肌梗死B.高血压C.肺动脉高压D.肺动脉瓣关闭不全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正确答案:A12.下列哪种疾病能引起右心衰竭A.主动脉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高血压E.肺动脉瓣狭窄正确答案:E13.下列哪种情况导致的缺氧有发绀A.休克B.贫血C.CO中毒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正确答案:A14.下列哪种药物可降低心脏前负荷A.ACEIB.钙拮抗剂C.利尿剂D.β受体阻滞剂E.地高辛正确答案:C15.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A.肾灌注不足B.持续性肾缺血C.肾毒素作用D.急性肾小管坏死E.输尿管阻塞正确答案:A16.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失血性休克D.氰化物中毒E.慢性贫血正确答案:D17.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A.急性肾小球肾炎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D.输尿管结石E.肾结核正确答案:D18.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正确答案:D19.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B.烧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正确答案:C20.与应激无关的疾病是A.原发性高血压B.应激性溃疡C.冠心病D.白化病E.PTSD正确答案:D二、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20分)1.发热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2.肝性脑病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3.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4.脑死亡脑死亡(brain??death):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5.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三、主观填空题(共3道试题,共10分)1.ARF的病因可分为##,##和##。肾前性肾性肾后性2.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和##。弥散障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和##四期。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肾衰竭期尿毒症期四、问答题(共5道试题,共50分)1.简述DIC患者的出血机制。答:(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Ⅴ,Ⅶ,Ⅱ,Ⅻa等使之进一步减少。(3)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2.简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机制。答:①患者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不利于肺通气:②入睡后,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③入睡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对缺氧的神经反射敏感性降低。3.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答:①胃粘膜缺血;②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③酸中毒,胆汁逆流。4.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答:(1)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如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2)临床诊断: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3)确认试验: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呈脑死亡图形,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以上3项中必须有一项阳性。(4)脑死亡观察时间:具备以上条件,观察12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为脑死亡。5.什么是发绀?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绀吗?答:氧合血红蛋白颜色鲜红,而脱氧血红蛋白颜色暗红。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称为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不是所有缺氧患者都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因患者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加,较易出现发绀。循环性缺氧时,因血流缓慢和淤滞,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氧含量降低,亦可出现发绀。患者如合并肺循环障碍,发绀可更明显。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患者皮肤和粘膜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绀。而严重贫血的患者因血红蛋白总量明显减少,脱氧血红蛋白不易达到5g/dl,所以不易出现发绀。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组织性缺氧时,因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加,患者皮肤可呈玫瑰红色。
本文标题: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12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3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