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体系结构)-期末复习-术语解释
1.计算机系统结构: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有的属性,它包括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两个方面。2.计算机组成: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物理机器级内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3.计算机实现: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主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4.程序局部性原理:实验统计表明:一个程序用90%的执行时间去执行仅占10%的程序代码。这一规律称为程序访存的局部性原理。5.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6.重叠执行:例如一次重叠执行方式:把执行第k条指令与取第k+1条指令同时进行。7.指令级并行性:程序中的指令是顺序安排的,当这些指令间不存在相关而能在流水线中通过时间重叠方法来并行执行时,则存在指令级并行性。8.粗粒度并行性:在多处理机上分别运行多个进程,由多台处理机合作完成一个程序。9.细粒度并行性:是指在一个进程中进行指令一级或操作一级的并行处理。10.向量处理方式:对数组的运算称为向量处理。绝大多数向量处理机采用流水线结构,从并行性考虑,向量处理机采用纵向处理方式或纵横相结合的处理方式。11.互连函数:在互连网络中,用输入变量x表示输入,用函数f(x)表示输出,通过数学表达式建立输入输出端的一一对应关系。12.互连网络:互连网络是一种由高速开关元件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用来实现计算机系统内部多个处理机或多个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13.静态网络:是指处理单元间有着固定连接的一类网络,在程序执行期间,这种点到点的链接保持不变。14.动态网络:是用交换开关构成的,可按运行程序的要求动态地改变连接状态的网络。15.等分宽度:当某一网络被切成相等的两半时,沿切口的最小边数(通道)称为通道等分宽度,用b表示。而线等分宽度就是B=b×w。其中w为通道宽度(用位表示)。该参数主要反映了网络最大流量。16.自适应寻径:通信的通路每次都要根据通信资源或者网络的情况来选择,这样就可以避开拥挤的或有故障的结点,从而使网络的利用效率可以得到改进。17.标量处理机:处理机在处理数据时以标量为基本处理对象。18.超标量机:主要是借助对硬件资源重复来实现空间的并行操作。19.超流水线机: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够分时发射多条指令的处理机称为超流水线处理机,另外,也把指令流水线的段数大于等于8的流水线处理机称为超流水线处理机。20.超标量超流水线机:为了进一步提高指令级并行度,可以把超标量技术与超流水线技术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超标量超流水线处理机。21.半性能向量长度:是为达到一半最大性能值所需的向量长度。22.阵列(并行)处理机(SIMD):主要技术手段是硬件上采用资源重复的方法来实现并行性。单指令流多数据流结构。23.共享存储多处理机(SMP):共享存储型多处理机SMP,也称为对称型多处理机。它又分为UMA、NUMA、COMA三种结构模型,彼此的区别在于存储器和外围资源如何共享或分布。24.分布存储多处理机:属于紧耦合系统,它的共享存储器分布在各台处理机中,每台处理机都带有自己的本地存储器,组成一个“处理机-存储器”单元。但是这些分布在各台处理机中的实际存储器又合在一起统一编址,在逻辑上组成一个共享存储器。这些处理机存储器单元通过互连网络连接在一起,每台处理机除了能访问本地存储器外,还能通过互连网络直接访问在其他处理机存储器单元中的“远程存储器”。25.分布式存储器的阵列机:它含有多个同样结构的处理单元PE,通过数据寻径网络以一定方式互相连接。每个PE有各自的本地存储器LM。在阵列控制部件的统一指挥下,实现并行操作。26.虚拟共享存储器:是在基于分布存储器的多处理机上,实现物理上分布但逻辑上共享的存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物理上分散的各个处理机所用的局部存储器,在逻辑上加以统一编址,形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来实现存储器的共享。每个处理机可以访问全局存储器的任一位置,用户可以把它当成全局共享存储系统。27.Cache一致性:在多处理机系统中的私有Cache会引起Cache中的内容相互之间以及共享存储器之间互不相同的问题,称为多处理机的Cache一致性问题。28.目录表协议:是在主存储器中另外单独设置一个中央目录表来存放主存中每个数据块(行)的状态。29.监听协议:它利用总线具有的广播能力,用分散控制的办法解决Cache一致性问题。30.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31.控制相关:流水线的控制相关是因为程序执行转移类指令而引起的相关。转移类指令如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子程序调用、中断等,它们属于分支指令,执行中可能改变程序的方向,从而造成流水线断流。32.数据相关:程序原有先后顺序的两条指令要对共享变量进行读、写操作,如果在指令流水线中实际完成的顺序与原有顺序不一致,那么流水线就可能输出错误的结果,这称为数据相关。33.结构相关:某些指令组合在流水线重叠执行过程中,如果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便会产生资源冲突,则称流水线有结构相关。34.静态分支技术:为减少转移指令对流水线的影响可采用的静态处理分支的方法主要包括:尽早判别转移是否发生,尽早生成转移目标地址、提前形成条件码、硬件上设置两个指令缓冲栈、延迟转移技术等。35.动态分支技术:预测的依据是从转移指令过去的行为来预测它将来的行为,即根据近期转移是否成功的历史记录,来预测下一次转移的方向。36.定向技术:又称为旁路技术或专用通路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后续指令要使用前面指令的运算结果值,则通过硬件专门电路将该运算结果值提前传送到有关缓冲寄存器,使后续指令得以不停顿地进入流水线,并及时得到所需要的操作数。37.静态指令调度:静态调度是由优化的编译程序来完成,其基本思想是重排指令序列,拉开具有数据相关的有关指令间的距离。由于是用便宜程序判断潜在的数据相关,并在程序运行之前完成调度,故称静态调度。38.动态指令调度:是由硬件在程序实际运行时实施的,其基本思想是对指令流水线互锁控制进一步改进,能实时的判断出是否有WR、RW、WW相关存在,利用硬件绕过或防止这些相关的出错,并允许多条指令在具有多功能部件的执行段中并行操作,从而提高流水线的利用率且减少停顿现象。39.向量流水处理:一条向量指令可以处理N个或N对操作数。我们把这N个互相独立的数叫做向量,对这样一组数的运算叫做向量处理。40.流水线吞吐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量,或是输出结果的数量。41.向量和标量的平衡点:为了使向量硬件设备和标量硬件设备的利用率相等,通常使用术语向量和标量的平衡点,它定义为一个程序中向量代码所占的百分比。42.Amdahl定律: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的重要性。43.机器并行性:是指处理机获取指令级并行性好处的能力大小。44.链接技术:利用向量指令间存在的先写后读的数据相关性来加快向量指令序列执行速度的技术称为链接技术。45.MPP:即大规模并行处理,按照当前的标准,具有几百台~几千台处理机的任何机器都是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46.流水线效率:流水线的设备利用率称为流水线的效率。47.指令级并行度: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流水线上流出的指令数。48.分段开采:当向量的长度大于向量寄存器的长度时,必须把长向量分成长度固定的段,分段开采技术一次处理一个向量段。49.阵列控制器:阵列控制器实际上是一台计算机,它除了对阵列的处理单元实行控制以外,还能利用本身的内部资源执行一整套指令,用以完成标量操作,且在时间上与各PE的数组操作并行进行。50.机群:是并行或分布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一组完整的计算机(结点)通过高性能的网络或局域网互连而成的系统,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统一计算资源来使用。51.寄存器重命名:RW和WW相关,从根本上说是存储位置的资源冲突。凡是资源冲突都可以设法使资源增加成多套的方法来减少冲突的发生。既然RW和WW相关都是由于写入寄存器引起的,因此可以将寄存器增加成多套的方法来解决,这就是寄存器重命名技术。52.向量循环:处理长向量的程序结构称为向量循环。53.网络直径:网络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用结点之间的连接边数表示。54.系列机:是指在一个厂家内生产的具有相同的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不同型号的机器。55.兼容机:不同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的计算机称为兼容机。56.向量指令执行时间:在向量处理机的流水功能部件中,执行一条向量长度为n的向量指令的执行时间Tvp可表示为:Tvp=Ts+Te+(n-1)Tc式中,Ts为流水线建立时间,Te为第一对向量元素通过流水线的时间,Tc为流水线的失重周期。57.屏蔽方案:每种屏蔽将所有PE划分成允许操作和禁止操作两种工作模式。58.向量流水最大性能:当向量长度为无穷大时的向量流水线的性能。59.线路交换:在传递一个消息之前,先建立一条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物理通路,然后再传递消息。60.存储转发:是最简单的分组交换方式,用这种方式进行报文传递,每经过一个中间结点时,要由这个中间结点先把报文的一个信包全部存储起来,然后再传递给下一个结点。61.寻径功能:互连网络中PE间通信所需要的各种设置模式。62.一组向量操作执行时间:一组向量操作的执行时间主要取决于下面3个因素:向量的长度,向量操作之间是否存在流水功能部件的使用冲突和数据相关性。63.模拟:是指用软件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64.虚拟通道:虚拟通道是两个结点间的逻辑链,它由源结点的片缓冲区、结点间的物理通道以及接受结点的片缓冲区组成。65.闭合螺线阵列(IlliacIV):IlliacⅣ阵列PU由64个处理单元(PE)、64个局部存储器(PEM)和存储器逻辑部件(MLU)组成。这个阵列的64个处理部件PU0—PU63排列成8×8方阵。每一个PUi只和其上、下、左、右4个近邻PUi-8(mod64)、PUi+8(mod64)、PUi-1(mod64)、PUi+1(mod64)有直接连接。按此规则,上下方向上同一列的PU两端相连成一个环,左右方向上每一行的右端PU与下一行的左端PU相连,最下面一行的右端PU与最上面一行的左端PU相连,从而构成了一个闭合的螺线形状。66.伯恩斯坦准则:每个程序段在执行过程中通常要使用输入和输出这两个分离的变量集。若用Ii表示Pi程序段中操作所要读取的存储单元集,用Oi表示要写入的存储单元集,则P1和P2两个程序段能并行执行的伯恩斯坦准则是:(1)I1∩O2=Φ,即P1的输入变量集与P2的输出变量集不相交;(2)I2∩O1=Φ,即P2的输入变量集与P1的输出变量集不相交;(3)O1∩O2=Φ,即P1和P2的输出变量集不相交。67.仿真:用微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称为仿真。68.发射策略:是指指令发射所用的协议或规则。69.CPI:大多数的时钟速度是固定的,它的运行周期称为时钟周期,而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即为CPI。70.缓冲区死锁:由于资源的共享导致需求大于现有资源,因此缓冲区的循环等待会引起死锁。71.并行算法:阵列机的研究必须与并行算法的研究密切结合,以使它的求解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广的应用面。72.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并行程序设计语言通常是在高级语言基础上扩展的,常见的3种扩展并行语言是:(1)FORKJOIN表示法;(2)块结构语言CobeginCoend表示法;(3)块结构语言ParbeginParend表示法。73.精确断点:流水线处理机的中断处理中,精确断点法需要把断点处的指令的执行结果都保存下来,为此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后援寄存器。74.紧耦合系统:又称直接耦合系统,指计算机间物理连接的频带较高,一般是通过总线或高速开关实现计算机间的互连,可以共亨主存。由于具有较高的信息传输率,因而可以快速并行处
本文标题: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体系结构)-期末复习-术语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3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