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鲁国宗庙之《周公文化研究》
1鲁国宗廟之《周公文化研究》---杨朝明假如在历史上找一个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人,自然非孔子莫属;而对孔子影响最大、最为直接,同时也最受孔子敬重的人,一定非周公莫属。十五年前,当我开始博士学位论文《周公事迹研究》写作的时候,我在开篇引用了夏曾佑先生的话:“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作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先生是一位“兼综九流能说佛,旁通四邻善谈天”的人,他还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前沿历史学家总是原始察终、鉴往知来的。夏先生对整个中国文化脉搏有精准的把握,所以才会有如此令人衷心服膺的洞见。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曾经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了解殷末周初历史的人,谁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因为周公哪里只是“不贱”?他在那时地位简直是最为尊贵、无与伦比!他教育儿子一定要礼贤下士,因为自己如此这般地位特殊,却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为的就是不能失去“天下之贤人”。周公德称达孝,道兼三王,他不仅帮助武王消灭殷商,夺得天下,更辅政成王平叛东征,安定天下。成王即位的时候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孺子”,对于刚刚推翻“大邑商”统2治的“小邦周”来说,这时太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大政,安邦定国。于是,周公以冢宰的身份“总百官”,不仅“保”成王于位,更“长”成王于位。因此,在周公的主持下,西周初年进行了封诸侯、营洛邑、制礼乐等一系列巩固天下的措施。成王七年,周公致政成王。成王不忘“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认为此时四方虽进于治,但还“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他必须尊礼周公,因此,他决定“命公后”。于是,成王八年年初,周公之子伯禽正式受封。鲁国是周公封国,周公自然关心鲁国。他不仅谆谆告诫伯禽好好治鲁,就连鲁国的都邑也由周公亲自占卜选定。成王十一年,周公逝世,成王葬周公于毕,鲁国则建太庙奉祀。鲁太庙,便是后来的周公庙。在陕西岐山、河南洛阳、山东曲阜,都有历史上建立的周公庙。周人发迹于周,唐代建周公祠,后来扩建,遂以三公殿为主,奉祀周公、召公、太公,而以姜嫄、后稷殿为辅;洛邑为周朝统治天下的中心,周公辅佐成王“定鼎洛阳”,周公庙大殿称为“定鼎堂”,象征周人取得天下。如果说前者有“追远”的意义,后者则有明显的政治意味。相比之下,曲阜周公庙却从两方面使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第一,周公被后世尊为“元圣”,追封为“文宪王”。周公庙为“文宪王庙”,其大殿为“元圣殿”,是赞颂周公“经天纬地”、“制礼作乐”的丰功伟绩;第二,周公是鲁国始祖,3曲阜的周公庙因被称为“鲁太庙”,其中还以鲁国历代国君从祀,这些都是周公的直系后裔。因此,曲阜周公庙既有思想文化史的意义,又应该是“周公之后”缅怀周公的最佳场所。据说,周公后裔至今已衍生发展至近百姓。明朝后期,已有《东野志》等宗姓志书的编纂。近些年来,岐山、洛阳、曲阜等都有学术会议以及后裔祭祀等文化活动。曲阜也有有识之士进行议论,希望能够加强周公文化研究,开发元圣人文资源,还建议成立组织、制定规划、整理资料、开发产品、举办论坛之类,都是一些不错的设想。可喜的是,在作为周公封国的山东曲阜,2010年终于成立了“周公文化研究会”,这年5月5日,还在周公庙举行了成立大会以及祭拜典礼,研究会的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礼乐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荦荦大端。一般说来,人类在跨入文明的门坎时,礼乐文化便已趋于发韧和形成。然而,从人文理念的角度来考察,礼乐具有规范人的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的功能,应当始于周初。质言之,礼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章,是自“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可以说,周公损益前代,使礼乐成为一个人文性的文明体系,从而确定了中国文化的特质或者底色。中国人之为“中国人”,一个显著的标志在于她的“礼乐”和“衣冠”。周公是中华礼乐文明的象征,研究周公文化,实际是研究中国的4传统文明。从这样的意义上,“周公文化研究会”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周公廟:周原卷阿古胜地。周公采邑祭周公。中华文明第一人。至伟功德泽万代。中国三大周公廟之一陕西周公廟在岐山县城西北方向15华里处,有著名的周公庙,是岐山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区。周公庙,又名周公祠,是为祭祀周公姬旦而建。据考证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这年,唐高祖李渊刚刚取得天下,在长安建立唐朝。周公何许人也?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因功勋卓著,又是文王的儿子,采邑就在周太王所建岐邑的周地,故称周公。作为文王的儿子之一,这个周公姬旦可了不得,他的地位,在周代可能仅次于文王、武王,其他周王都不及他,虽然他不是王。功勋一,是辅助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死后,姬旦辅佐二哥姬发,伐纣成功,建立了周王朝,可以说是姬发(即周武王)最得力的辅佐之一。据文献载,武王集合诸侯伐纣,到达牧野举行了誓师动员大会,发布的动员讲话(载入〈尚书〉的〈牧誓〉)就出自周公之手。据研究认为,伐纣大军攻进商都朝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周公。5功勋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武王伐商成功后不久,仅在位四年,就不幸去世,而太子姬诵还年幼只有13岁。刚刚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时,在东方发生了以殷王后裔武庚禄父为首的武装叛乱,要命的是,在背后支持的竟是同为文王儿子的管叔、霍叔、蔡叔等,而这三位本来是武王安排负责监督殷后裔的,史称“三监”。周公姬旦挺身而出,他率大军平定了东方的叛乱,杀了武庚禄父、管叔,调整了东方诸侯的封地,保卫了新兴政权,并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功勋三,主持大封建制礼作乐。周公考虑到侄子成王年幼,便以摄政形式主持朝廷事务。东征平叛后,进行了建国后第二次大封建。这一次和武王时的第一次不同,是将周天子的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王贤哲后裔分封到各地,史称“封藩建卫,以藩屏周”,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建立起拥护、支持周王朝统治的政治体制;与此同时,他主持建立起了一整套典章制度、等级规范,史称“制礼作乐”。另外,他还负责修建了东都洛阳等等。周公为周公,不仅因为他功勋高,还在于他摄政七年后,如他当初所诺还政给成王。这在历史上绝对是美谈。因为商代有兄终弟及的继位习惯,而周刚取代商,周公如果由摄政过度甚至直接做王也不是不可能,那中国历史可就要重写了。总之,这周公是一位品德高尚、本事超群、功勋齐天的大政治家,在人们心目中几乎就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美之人。6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人物,大概非周公莫属!周公庙建在此地有何缘故。周公庙所在地,就在周公的采邑内,即这一带就是周公当年根据地。周公庙,建在一个山凹里,三面环山,只有南面一个出口。据研究考证,这个地方,就是〈诗经〉中所说的“卷阿”,据说,周公初摄政时,为堵流言,便在采邑卷阿建寓所,以示无意取代王位;后来辅助成王治理国家,很多时候他都是在卷阿,制礼作乐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卷阿这里完成的。卷阿这个地方的地貌,〈诗经·大雅·卷阿〉中描述说“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可见此地三千多年变化不大。周公庙背靠着巍巍的岐山,这一段现在也称“凤凰山”,据说“凤鸣岐山”、预示真龙天子降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诗经·大雅·卷阿〉中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高岗”说的就是周公庙后山上的凤鸣岗,前几年,在这山岗上修起了一个凤凰飞翔样的雕塑,并在山坡上修起了不少设施,大大扩大周公庙景区的范围,当然参观的票价也涨了不少。周公庙里看什么?周公庙是我国最早的旅游景区,不仅唐代时就是人们向往参观的地方,而且远周代,周公庙所在的卷阿,就是王公7贵族常常光顾的胜地。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在周公去世后,有一次曾游于卷阿,召康公曾陪同。在陪同成王游览胜地后,召康公有感而发,作了〈诗经〉中的〈卷阿〉这首诗。周公庙中,其实不只周公一个庙,而有五个庙。和周公并排,西邻是召公庙,祭祀周公的的庶兄召公姬奭,东邻是太公庙,祭祀的是周武王姬发的岳父姜太公姜子牙。在三公庙之后,是姜嫄庙,祭祀的是周族的老祖母姜嫄。在姜嫄庙后面,是后稷庙,祭祀的是周族的最早的男姓祖先姬弃。这五个庙,以姜嫄庙为中心,后人评价说,是姜嫄“负子抱孙”。在庙周围,也有或参天、或半枯的上千、数千年树龄的古树,见证着此地悠久的历史。在庙群东北方向,有一个竖有唐代碑石的“润德泉”。据说唐代时,某一年,这里泉水迸发,格外旺盛,于是有官员向皇帝报告,认为是瑞兆,于是讨得皇帝高兴,赐名“润德泉”。据考证,此泉早已经有之,也是此地为胜地原因之一。据说,当年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到西安,还曾让人从润德泉取水,肯定是有人讨好推荐此泉水;据说有人研究过,这泉水富念锶等元素,对人体很有益。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北郭乡北凤凰山麓。据庙内现存唐大中元年(847年)刻“润德泉碑”载,周公庙建于唐代。庙址一说是周公封邑,一说是旧邸,故又称周邸。庙院8现存山门、庑殿、南殿、寝殿、戏台、亭台等,多为清代建筑,内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碑碣、石刻、造像等文物。润德泉又称神泉,是重要名胜。——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位于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凤凰山即《诗经》所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之所在),其地势三面环山,《诗经》中描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故称卷阿(quanwo)。早在西周初期,这里便是游览胜地。周初重臣周公旦晚年归隐于此,制礼作乐,使得天下大治,万民归心。周公庙可谓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渊为纪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诏在相传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庙内现存历代碑碣三十余通,汉唐古树多株。唐宣宗赐名的“润德泉”水清如镜、味甘如醴,为宝鸡八景之一。北庵玄武洞中有唐代汉石雕“玄武像”一尊(俗称玉石爷),造型丰满,威武庄严,山石与雕像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有抚摸可治百病之说。2003年12月以来,周公庙遗址有多项惊世发现:周代高等级陵墓22座,陪葬车马坑14座,环绕陵墓夯土墙1700多米……9周公庙,距今已1380多年。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古木多株。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订礼乐,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周公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庙内的玄武洞,为石洞。洞虽不大,却有石山隆起的脊梁,山上沟壑分明,并非人工雕凿可至、山顶接连洞顶,如蓝天将一座猛长的山峦小心地裹起来。洞内的玄武真君像端坐在半山腰,为白色玉石雕成,相传出于唐代艺人之手。雕像十分威武,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充分表现了玄武真君惩治邪恶的英雄气概。“润德泉”是周公庙内的一大景观,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10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围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造形。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细细地品尝。有的双手合拢,掺水赶紧喝上几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碑亭,在润德
本文标题:鲁国宗庙之《周公文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4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