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档资料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考点:1、人口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b)3、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4、人口的合理容量①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b)②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b)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b)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a)7、外国文化与人口①地域文化的概念(a)②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b)8、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a)一、人口增长→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数量、速度)世界人口增长“J”形曲线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状况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爆炸”性增长人类社会初期二战后产业革命后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出生率=——————×100%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死亡率=—————×100%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出生率=——————×100%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死亡率=—————×100%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上层建筑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低-低-低高-高-低高-低-高原始型传统型“高高低”模式(原始模式和传统模式)——集中在发达国家“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入时间终结时间——18世纪中期以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时间基本特点——20世纪50年代起——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始传统——原始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一2题。•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BC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为“低低低”模式;•发展中国家中的非洲国家为“高高低”模式;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高低高”模式。•2.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北美、日本自然增长率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率稍高。•3.各大洲之间的差异•欧洲、北美为“低低低”模式;•亚洲的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为“低低低”模式,其他全部是“高低高”模式;•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低低低”模式。•非洲属于“高高低”模式。“高-低-高”型“三低”型197019992002时间(年)出生率(%)自然增长率(%)3.342.581.520.881.290.65死亡率(%)0.760.640.64转变原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制度因素③计划生育因素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中国的人口增长:1.0045亿65岁及以上0.63%自然增长率800多万每年增加13.0756亿总人口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的人口问题——双重性: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2、人口老龄化人口金字塔: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通常将人口分为三大年龄组: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中国一般为59岁)为轻壮年组,65岁(中国为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组。人口统计学家常用三种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人口金字塔年轻型老年型成年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0-14)%40以上(不含)30--4030以下老年人口比重(65以上)%4以下4--77以上60岁以上5%以下5%--10%10%以上例题:分析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A、B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国,理由是。(2)A、B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的是国,已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模式的是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国家。(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是:B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比重已经超过10%AB计划生育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B国:A国:A三、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使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增加自然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1、环境的限制性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3、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超出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相同面积的土地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不同人口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是控制的人口目标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负相关四、人口迁移影响人数变动的因素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释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决定人口增长的快慢迁入人口的增加值影响人口增长的多少影响世界人口影响很大不具有影响,只是空间位置变化特定国家地区产生影响有时产生显著影响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共同点不同点1、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①必须改变定居地;(住所改变)②时间较长;(一般1年以上)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行政区变化)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空间上发生位移2、分类①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县际迁移②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来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是哪一种形式?④按迁移原因划分自发性迁移组织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本图中找出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哪些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哪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阻碍力”?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5/11/202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社会文化因素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迁出地对迁入地①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增加经济收入。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②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③推动城市化发展。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4、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国家。具体可有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三种。由农村到城市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中西部省区;主要流入省区是东部沿海省区等。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下面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DA甲乙丙丁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矿产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务工、经商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五、地域文化与人口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影响文化差异现象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婚俗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宗教早婚,生育时间延长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稳定不稳定,离婚率高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为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1、外国文化与人口2、中国文化与人口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2、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变化人口文化逐渐革除的陋习发扬光大的文化积极意义婚俗制度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本文标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文档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2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