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20——60年代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要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桑代克巴普洛夫斯金纳华生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二、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案例分析主要内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一、概念桑代克的试误说巴普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桑代克于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1898)(一)桑代克的试误说(1874-1949)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设有开门栓迷笼之内,门外放一盘食物,在猫第一次偶然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如此循环试验。桑代克的实验迷笼装置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图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一)桑代克的试误说试验次数潜伏期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246810121416182022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习也是一种在几乎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试误说: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桑代克的结论——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做好准备有关。动机很重要。练习律——学习需要重复,重复能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巩固和强化。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约牢固。效果律——练习并不会无条件的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足的效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效果而减弱。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一、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conditioning)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类型,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二)、巴普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二、巴普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建立前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食物)(唾液分泌)中性刺激引起注意(铃声)无唾液分泌建立中(多次重复)中性刺激(铃声)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食物)(唾液分泌)建立后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铃声)(唾液分泌)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实验结果——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878——1958)约翰·华生(John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三)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把在动物学习实验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些规律,用之于教学,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这些曾得到广泛的支持。(四)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1.斯金纳箱实验如图,是由斯金纳设计的一个斯金纳箱(避免里面的集体受到任何干扰),在这个箱里有一个拉杆,碰到拉杆时会有食物掉下来。箱里有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刚开始时,它会挠挠箱壁,抓抓按钮,或嚎叫,直到有一次偶然的它碰到拉杆,有食物掉来。之后,它挠箱壁抓按钮和叫的频率都减少了,而拉杆干的频率增加了。某一操作使小白鼠某一动作频率增加,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1).强化类型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2.强化原理(2).强化安排(a)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b)间歇强化:即并非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又分为间隔强化(根据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比例强化(根据反应次数予以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2.强化原理强化安排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1.掌握学习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和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2.自律学习(1)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2)自我评价。指个人经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3)自我强化。指个人按自定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作的奖励或惩罚。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作业也比较多,小时候都贪玩,往往是玩完了才去做作业,而作业量又比较大,所以我们往往都是字写的比较差,然后老师就给作业完成得好而且字迹写的比较工整的同学的胳膊带上一道红杠杠,一道杠表明作业完成的好,同样,还有二道杠,最多的是三道杠,因为红杠杠是作业完成好坏的标志,所以为了得到红杠杠同学们都比较主动的去学习,老师也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行为。五、案例分析在这个例子当中,这个刺激就是红杠杠,反应就是为了得到红杠杠就完成好作业,最后就是进一步强化,是所有同学都积极完成作业。
本文标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0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