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4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小憩.(qì)厄.运(è)竦.峙(sǒng)瘦骨嶙.峋(líng)B.骸.骨(hái)静谧.(mì)御聘.(pìn)擎.天撼地(qíng)C.泯.然(mín)可汗.(hán)磐.石(bān)踉.踉跄跄(liàng)D.湖堤.(tí)处.境(chǔ)强.迫(qiǎng)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籍贯重蹈覆辙中流砥柱顶礼膜拜B.涟漪气冲斗牛寻章摘句孤陋寡闻C.迄今根深蒂固乐此不彼心无旁骛D.沉湎孜孜不倦万恶不赦歇斯底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鳞次栉比....的建筑是城市永远的风景线。B.电视剧《奢香夫人》的播出让这位彝族女英雄家喻户晓....。C.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事件影响范围逐步扩大。D.织金财神庙的门窗做工虽简朴却别有用心....。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B.通过不懈努力,使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C.仲夏时节的毕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D.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乘客家人抵达马来西亚后,中国领事馆马方做好安抚家属、加紧处理事故之工作。②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关系。③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色,实在是,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A.督促传承赏心悦目B.监督传递相映成趣C.督促传递相映成趣D.监督传承赏心悦目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一项是A.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B.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D.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B.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C.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8.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次到黄山看日出,凌晨,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睛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②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③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④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9.请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的回目:“;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正确的一项是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A.史大郎夜走华阴县B.杨志押送金银担C.吴用智取生辰纲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0.下列加点字释义用法有误的一项是A.陈胜者,阳城人也。(用“······者······也”表示判断)B.楚人怜之。(“怜”与“可怜天下父母心”意思相同,可解释为爱。)C.会天大雨,道不通。(会:开会。)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卷Ⅱ(二)诗文填空11.(1)忽如一夜春风来,(2)?为有源头活水来(3),天涯若比邻。(4)《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远大抱负的警局是:(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居住环境之雅的句子是:(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7)“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必先苦其心志,,,。”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二、阅读与理解(一)古诗赏析阅读南宋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第12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2.(1)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6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2)遂与外人间隔(3)寻病终(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15.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渔人甚异之B.具答之C.忘路之远近D.闻之,欣然规往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三)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钟。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17.请给以上文段拟写一个标题。18.文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19.文段中①⑧两段用问句开头有何作用?20.请指出文段③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四)小说阅读阅读小说《兄弟》,完成21~24题。兄弟(郑小玲)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选自《中学时代》2011年第4期,有删改)21.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22.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3分)23.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4分)(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2分)(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2分)24.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本文标题:2014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8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