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一、概述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自身免疫(一)概念指自身免疫应答产生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导致自身细胞和组织损伤和/或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病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物质。自身抗原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存在于某一特定器官糖尿病、甲状腺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存在的组织分布于全身SLE、类风湿性关节炎(二)分类系统性红斑狼疮胞核成分(DNA,DNP,RNP,Sm)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性IgG,类风湿相关的核抗原干燥综合征细胞核(SS-A,SS-B),唾液腺管胞浆线粒体,微粒体,红细胞,血小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细胞核(RNP)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名自身抗原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球蛋白、微粒体Graves病甲状腺细胞表面THS受体Addison病肾上腺皮质细胞幼年型糖尿病胰岛细胞萎缩性胃炎胃壁细胞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小管细胞、线粒体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病名自身抗原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1.患者体内可检出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2.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成分的获得性免疫应答,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4.反复发作、慢性迁延;3.病情的转归与自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三)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点二、自身免疫病的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抗体引起自身细胞破坏的机制(1)CDC(2)ADCC(4)自身抗体结合细胞激活补体产生C5a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等细胞损伤(3)调理作用2.细胞表面受体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TSH受体抗体)与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素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重症肌无力3.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Ⅳ型胶原: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的基底膜,包括肺、肾的基底膜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起自身免疫病。4.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针对自身细胞核抗原的自身抗体(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CD8+CTL杀伤胰岛b细胞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隐蔽抗原释放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细胞隔绝的自身物质称为隐蔽抗原。免疫隔离部位有:脑、睾丸、眼睛和子宫等。当外伤或手术等因素作用下,隐蔽抗原进行入血流,即可刺激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2.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在生物、理化因素作用下,机体自身物质分子结构改变,产生了新的抗原决定基,成为自身抗原。3.分子模拟不同来源的基因或其蛋白产物的相似结构。4.表位扩展在持续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可能对隐蔽抗原表位相继发生免疫应答。抗原优势表位隐蔽表位5.免疫忽视指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免疫应答的现象。6.遗传HLA其他基因7.性别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2.应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环孢素A、FK506等3.应用细胞因子抗体抗TNF单克隆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4.应用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可溶性性TNF受体-IgG1Fc融合蛋白IL-1受体拮抗蛋白3.基因治疗(1)T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2)靶组织基因治疗(3)再生性基因治疗4.对症治疗
本文标题:自身免疫和自免疫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0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