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定稿)
1浅析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石嘴山市工商局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增强透明度,规范权力运行,有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影响、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实行政务公开,是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化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政务公开,使政府的施政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是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二)深化政务公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阳光操作”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政务公开,建立起一套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政府行为始终处于公众监督的2“阳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三)深化政务公开是建设法制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政务公开纳入法律程序,已成为一种必须实行的强制性措施,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依法执行。作为立法事项一旦向群众公开,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人民群众就会积极拥护和支持,就会认真贯彻执行。(四)深化政务公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管理,公共服务的质量更高和结果最优,推动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优化、作业流程电子化等,实现其转变,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政务公开,在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中,了解公众和社会多层次的需要,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进步。二、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开形式日趋多样,氛围越来越浓,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随之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政务公开的内涵、重大社会意义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政务公开只是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3白”,以为公布就是公开,公开就是民主了,有的没有“权”的部门,以为政务公开没有他们的事。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政务公开的实质,缺乏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的全面认识。(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够强。主动公开的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自觉主动地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存在上级有明确要求后被动公开的情况,加之个别单位和部门以为开展与不开展,差别不大,导致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动力性不够强。(三)政务公开工作不够规范,发展不很平衡。个别单位和部门在公开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的仅凭“长官”意志行事,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的部分不敢公开,存在着不平衡性,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统筹规划指导。(四)政务公开内容少、更新慢、质量不够高。有的单位、部门对政务公开有所戒备,担心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领导班子权威和领导威望,害怕暴露内部监管矛盾和问题。政务公开内容少,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公开的操作办法比较传统,“避重就轻”、“蜻蜓点水”,与民主意识、参政议政、加强监督的要求不相适应。(五)公开形式单一,机制不健全,效果不明显。有的单位、部门对行政事务的工作内容只在内部流转和公示,对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公开形式缺乏多样性,造成公开上的事后和滞后。有的单位、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长效4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只安排有关部门做一些常规性工作,只注重公开的形式和内容,而对公开所取得的效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不能保障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对公开后发现和反映的问题收集的多,落实的少,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和内部稳定。三、对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几点建议(一)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理念。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群众是相互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坚持在服务中行政、在行政中服务、在服务中公开、在公开中服务的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过政务公开对加强公正执法、推进事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敢于让群众挑剔行政行为的不足,让行政行为的各项工作置于阳光监督之下,打造“阳光行政”,促进和谐发展。(二)建立政务公开领导、监督和考评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关键在领导,要把政务公开工作做为落实“两权”监督的重中之重,强化内外监督,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制定政务公开考核制度,明确追究责任体系,杜绝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和走过场现象发生。(三)搭建信息平台,拓展公开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开辟政务公开专栏,设立有关栏目,提供信息和反馈渠道,做到上下沟通、横向联系,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提升形象的目的。5(四)纠监并举,建立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政务公开工作要保持常抓不懈,不要怕惹麻烦、怕影响关系、怕削弱权力、怕“损害”形象。要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作风转变,使“公开得民心、公开出效益”,通过政务公开,增进理解支持和协调配合,逐步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团结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五)狠抓规范工作,确保政务公开稳步推进。从组织领导、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监督检查、公开落实、资料建档等方面入手,全面规范,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应建立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跟踪督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公开形式方面,属于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政务公开栏、墙报、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公告、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及时公开。属于向本单位公开的内容,可通过设置内部事务公开栏、召开内部事务通报会、建立内部事务公开的档案资料、本单位网站公布等形式公开,让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的内容。三是公开内容方面,要真实可信,不能搞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对群众关心而又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信息,均应公开,不仅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6和结果,而且要公开办事机制和结果的由来,增加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公开时间方面,办事手续和流程、工作标准、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机关效能建设制度等经常性事项应常年公开。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基建、大宗物品采购、人事任免、评先评优等阶段性、临时性事项应及时公开。机关财务收支状况、绩效考评情况、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日常性事项应按时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公开程序方面,由责任部门提出拟公开的具体事项、公开的形式、公开的期限,部门负责人初审,经单位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通过并签名,报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公开公示。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还应负责公开期限内人民群众、干部职工对公开事项意见、建议的收集、记录,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反馈材料,集中归档,分类处理。六是在公开的监督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社会监督员或群众对政务公开内容及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核实处理,做到“四有”,即反映问题有记录、核实问题有查证、存在问题有整改、核实结果有反馈。七是在公开的落实上,要一丝不苟地兑现政务公开的内容,始终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办,在实施上扎扎实实,对群众讲求信誉。要坚决杜绝任何弄虚作假的“百变通”及“擦边球”,以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取信于民。八是在公开的资料建档上,将每次公开事项7的对象、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期限,责任部门,监督小组的审核意见,领导小组的审批意见,群众的意见,监督小组落实反馈情况等整理归档,做到事前有审核把关,事中有征求意见,事后有调查反馈。对群众反映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要及时采纳;群众有误解的,要及时说明,要引导好、保护好群众参与政务公开的积极性。只有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真实、及时、全面,并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使政务公开真正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新时期的“阳光工程”。衡量这项“工程”的成效,应以机关作风是否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是否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否明显增强,民主监督制度是否得到落实,特别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评价的标准。因此,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巩固、完善、深化、提高上狠下功夫,不断规范、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才能不断推动这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本文标题:制约政务公开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