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语》在今时-----我读《论语》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在这之中包括的内容涉及个人处事,生活态度,治理国家等多个方面。它在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于现今的我们也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现今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读不懂经典,以至于觉得《论语》是阳春白雪,高不可及。但在细细品读《论语》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人们广泛流传和运用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像太阳每天都要升起落下。一代代相传,一代代理解,一代代传播。斗转星移,几千年前的智慧穿越过历史的长河来到今天,《论语》已经成为一部普及率极高的经典。有很多人在探讨《论语》在今天的意义,认为它所阐释的道理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这个时代。但经典就是经典,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会从其中体会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是“知之为知之”,“思而不学则罔”的学习方法,还是“人不知而不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每个人都会从这部传世经典里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而当我如今再细细品味《论语》时,发现它在现今之于我最大的启示在交友,处事和理想方面。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必须与其他人交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交友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论语》则告诉我们该怎样交友。第一就是要慎择友。孔夫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意思是说交朋友应该交真诚,坦荡,不作伪,见闻广博的朋友。而不是那些溜须拍马,两面派,见风使舵的朋友。虽然说并不是现实到只交对我们有用的朋友,但好的朋友可以让我们受到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让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第二是掌分寸。朋友之间相处一定要有一定的分寸。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句话说到,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算是朋友,也需要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太过密切反而会遭到朋友的反感。这是在关于平时相处上的分寸。而在朋友犯错时,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是在说,当朋友犯错之后,要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朋友之间的情感也要有所节制,不能肆意泛滥,这也是出于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尊重。古语亦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是言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朋友之间更需要讲诚信。读《论语》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它有很大的篇幅是关于处世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宽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在要求我们处世之道之一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反思自己的行为。此外,“巧言令色”是不可取的,君子当少言而敏行。“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告诉我们要多听,多看,多思,多想,谨言慎行。这会让我们对自己多出的行为少一些后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对我们在当下这个快速高效,分工明确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越俎代庖是不可取的。在处世方面,《论语》主要强调内心的分寸。自己与别人相处时不把自己不愿意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的分寸,平常生活中言语和行为的分寸以及做该做的事的分寸。罗曼·罗兰曾说过:“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的境界。翻开《论语》之后,我们总会在语句中发现理想之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突出了理想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的发展。在“侍坐”中孔子与学生们一起谈论理想,在众多学生谈论的理想中,孔子最同意曾点的谈论。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其理想。这是孔子认为最有价值的理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的理想要立足于现实之上,悬于空中的理想没有多大的价值,要做到我虽心及九重天,但脚仍踏住三尺地。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理想。这是《论语》对于2018年的我的启发。那么它在现今社会有哪些价值呢?我想,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有而说不出的真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就像于丹老师所说,经典的价值也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膜拜,而在于对于世间万事的包容和流动。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可以在现代的规则下逐渐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论语》在现今的终极意义。
本文标题:论语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2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