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普通心理学电子书精简版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就是通过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还有心理状态)。(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认识过程。注意作为心理特性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2、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内心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在内都与一定的需要有关,通过活动来满足一定的需要。如通过学习来满足求知的需要。活动的结果总是会引起一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体验。如果需要得以满足,那么这项活动就会使我们感到高兴、愉快、满意;如果没有满足,则会使人感到气愤、懊丧、不满。这种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而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能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能产生自觉的坚强的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深入的发展。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之一。(二)人格心理人格心理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还有自我调控系统-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这两个系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在长期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1、人格动机系统人格动机系统即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些心理因素在整个个性倾向性中的地位,随着个体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儿童时期,兴趣是支配他们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倾向;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倾向并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与行为。人格动机系统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实现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2、心理特征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二、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既要探讨理论问题,也要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它兼具这两方面的任务。(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三、心理学的体系心理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研究,旨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研究,旨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规律。(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理的实质问题和心理的结构问题。因此它涉及到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人格心理形成及变化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科研方法。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主干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归纳心理学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心理现象中最基本的事实和普通规律,它是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论研究的核心。在普通心理学范围内,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2、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3、认知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7、变态心理学8、人格心理学9、缺陷心理学10、学习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2、管理心理学3、医学心理学4、商业心理学5、心理咨询学6、法律心理学7、临床心理学8、心理测量学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系统性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分析其结果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上最原始,但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实验法不但要探究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要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在科学方法的等级上,实验法被公认为最严谨的方法。自然科学之所以进步,最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再突破。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调查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四)个案法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五)心理测验法(六)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是纷繁复杂的,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一经形成,就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创造世界,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推动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节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三章注意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特性伴随在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它使人能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注意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心理因素。是学生掌握知识、从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平常所说的专心地听讲,仔细地观察,聚精会神地思考等,都是对注意状态的描述。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二、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一)选择功能。(二)保持的功能。(三)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一)感官作朝向运动(二)无关运动停止(三)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四、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与大脑额叶、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第二节注意的规律性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一、无意注意(一)无意注意的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无意注意的规律性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主体的内部状态。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3)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的主观状态(1)人的需要和兴趣(2)人的情绪状态与疲劳程度(3)人的知识经验二、有意注意(一)有意注意的概念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而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二)有意注意的规律性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的目的和任务2、事物的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三节注意规律与教育教学一、注意的品质与培养(一)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一瞬间能够清楚地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范围的大小直接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联系的整体,则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2)个人的知识经验注意的范围还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感知的若干小单位组织成为一个较大的单位,从而扩大了注意的范围。(3)活动的目的任务同样的知觉对象,如果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小;知觉活动的任务少,注意的范围就大。注意在时间上的范围也受知觉对象的特点和主体状态的影响。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在学习中过程“一目十行”就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排字工人、打字员、电报员、驾驶员、侦察兵等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注意的对象和行动会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同时,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注意有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现保持注意稳定性的条件:(1)对象本身的特点(2)活动的目的任务(3)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的最重要的品质。3、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主要有:(1)活动的熟练程度(2)活动之间的关系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品质。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事物的性质和意义(3)人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二)注意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而注意力的培养又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2、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制力。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1.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出现,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以防止学生分心2.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避免单调、呆板3.教学内容要富于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4.规范化的板书5.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二)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使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有意注意虽然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但是,完全依赖有意注意进行学习,则容易疲劳,不能长时间坚持;如果单纯依赖无意注意进行学习,还会因缺乏目的性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恰当地安排教学。一般说来,上课开始,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对新课题或新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随后,要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认真思考和理解,当学生逐渐被内容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课时,他们的注意便转化成有意后注意了;下课前,学生的注意最易涣散,在布置作业时,又需要提出要求,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总之,一堂课就应当这样有节奏地交替进行,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保持着一定的注意。当然这种节奏性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难度和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巧妙的安排。使之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电子书精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2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