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宿迁市“十一五”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
1宿迁市“十一五”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前言黄河故道,是黄河从公元1128年至1855年侵泗夺淮720余年间形成的地上悬河。宿迁市境内的黄河故道西起宿豫区皂河镇,东至泗阳县新袁镇,全长约121.36km,为一狭长高亢区域,且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河宽一般1500m至2000m,最宽达4000m,最窄处80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宿豫区朱海附近滩地高程在28.0m左右,泗阳县杨大滩附近滩地高程在18.6m左右。沿线河道自然地形比降1/4000~1/1000。两堤之间滩地与泓底的高差3~6m,滩地自然比降1/15~1/30。中泓在两堤间左右摇摆,多处逼近堤脚,河岸陡立,是历史上的险工险段。流域内大部分为粉沙细土,遇风起尘,遇水流失,少部分淤质粘土成段分布。全线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差。从而使黄河故道区域内的农业生产障碍因素较多,经济比较落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黄河故道流域曾先后进行过多次整治,但与周围其它地区相比,故道地区和沿线两侧,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仍很落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且有部分荒地荒滩荒水,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多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仍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为主动策应省委、省政府对黄河故道地区进行专项整治开发策略,发展黄河故道区域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均衡发展,2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宿迁市古黄河“十一五”产业带发展规划》,用于指导该区域的综合开发。《宿迁市古黄河“十一五”产业带发展规划》,是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组成的一部综合性开发规划,各专项规划之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互为补充,以期促进黄河故道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规划涉及宿豫区、宿城区、泗阳县三个县(区),18个乡(镇、场、街道),土地总面积约100.4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66.77万亩,受益人口约65.23万人。所涉及的乡镇大多为贫困乡镇,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对于打造具有宿迁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使黄河故道区域老百姓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主要介绍了全市黄河故道区域的自然概况,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和农业、林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规划布局、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等。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从协调实施、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规划区域为古黄河流经乡(镇、场、街道),规划区域总面积100.47万3亩,受益人口65.23万人。涉及宿豫区蔡集镇、皂河镇、王官集镇;宿城区洋北镇、仓集镇、郑楼乡、洋河镇、南蔡乡、双庄镇,项里街道办、古城街道办、河滨街道办;泗阳县临河镇、城厢镇、李口镇、新袁镇、棉花原种场、农场等18个乡(镇、场、街道)。各乡镇基本情况见表1-1。黄河故道基本情况表1-1单位人口(万人)土地总面积(万亩)耕地总面积(万亩)人均耕地(亩)合计65.23100.4766.771.02宿豫区13.8916.1413.560.98蔡集镇4.284.53.930.93皂河镇4.546.25.001.1王官集镇5.075.444.631.1宿城区29.5343.1228.010.95洋北镇3.678.74.581.25仓集镇4.784.815.611.17郑楼镇4.6695.721.23洋河镇5.194.922.980.57南蔡乡4.097.733.850.944双庄镇3.354.83.120.93项里街道办1.861.51.110.6古城街道办1.310.860.610.47河滨街道办0.620.80.430.69泗阳县21.8141.2125.21.16临河镇5.279.75.651.07城厢镇4.949.86.581.33李口镇5.139.675.761.52新袁镇4.538.044.841.07棉花原种场1.12.41.51.36农场0.841.60.871.04二、社会经济黄河故道贯穿宿迁市区,流经宿豫区、宿城区、泗阳县二区一县,是宿迁地区的一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带。故道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351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6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黄河故道区域经济基本情况表1-2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粮食总产量(吨)乡镇财政收入(万元)合计32163516131676687638.435宿豫区305878470491241417蔡集镇31482227012124490皂河镇30103430017850517王官集镇30242190019150410宿城区3238179092675494158.43洋北镇31331880320093485仓集镇2984153449495277郑楼镇30971418614484306洋河镇3427368335978714南蔡乡29521294210045288双庄镇3426174064419749项里街道办3745232781550506.43古城街道办369033000840683河滨街道办37007300645150泗阳县328794051509952063临河镇34902609111642738城厢镇33201863013767532李口镇30842140611648352新袁镇3247210159389441棉花原种场32802319563农场330045903986黄河故道地区地广物丰、村落稀疏延绵、交通闭塞不畅、地貌起伏蜿延、经济欠发达,开发潜力较大。主要表现在:61、经济结构差,一产比重大。在宿迁市二区一县故道沿河的18个乡镇场中2003国内生产总值共35.1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57亿元,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近38.6%,这与全市一产总值29.7%的比例相比,有一定差距。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比重低,结构层次同样低,第三产业多是传统的餐饮服务类,原料交易性的流通类,现代意义上的三产几乎没有。2、农业生产以传统结构为主,主导产业不突出。故道内农业生产布局分散、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目前,黄河故道区域内农业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结构较单一,大部分地区仍以稻麦轮作为主,部分地区发展棉花和蔬菜,水果,同时近年又发展了部分稻田养殖,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故道内林业具有了一定基础。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经济意识薄弱。黄河故道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小、层次低、带动面不大,对本地区的经济拉动不快;有的加工企业由于加工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低,还对资源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但是通过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黄河故道区域的投入力度,故道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河故道地区的农业正逐步摆脱了耕作粗放的习惯,开始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有一定提高,主要作物品种初步良种化,新型的农艺措施逐步得到推广,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故道内交通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信息交流渠道逐步畅通,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7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土壤宿迁市境内的黄河故道西起宿豫区皂河镇,东至泗阳县新袁镇,全长约121.36km,河宽一般1500m至2000m,最宽达4000m,最窄处80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土壤类型属潮土类,亚类可分为黄潮土和盐碱性潮土,由黄泛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6-1%,全氮含量为0.35-0.61%,速效磷1.8-6.1ppm,速效钾51-110ppm,土质较为贫薄。故道内土质以粘土、亚粘土、砂土、亚砂土为主,土层厚度均40厘米以上,黄河故道浅层土壤资源多为砂土,其特点是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板结,易涝易旱,显碱性。黄河远滩地下水位较低,适宜栽果树,圩区地下水位较高,宜种粮植棉及养鱼。2、气候条件区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温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1.6小时,日照率为52%。年活动积温为5189℃,年平均气温为14.1℃,稳定超过0℃的日数为310天,无霜期为203天。常年降水量为927.7mm,年降雨量最多达1647.1mm(1963年),最少仅为573.9mm(1978年),6~9月降雨约占全年雨量的65%。春季旱情突出,最长连续无雨日50天以上。夏季雨量集中,多年平均降雨523mm,平均雨日为43天,故常有内涝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3、水资源状况8黄河故道内水资源比较丰富,故道滨临骆马湖,与京杭大运河平行,渗透水不断,可以利用已建的中、小型电灌站、抽提运河水灌溉已垦殖的粮田和开挖的渔塘。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有二个方面:(1)地表水,地表水资源一方面来源于降水;另一方面来源于过境水。(2)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一般深在1.5-2.5米左右,地下水非常丰富。四、资源利用现状1、土地资源黄河故道土地资源丰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土地总面积100.47万亩,耕地面积66.77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6.8万亩,其中粮食65.5万亩,棉花1.18万亩,油料10.79万亩,蔬菜10.34万亩。故道内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其中中低产田约50万亩,中低产林约3万亩,中低产园约1万亩,中低产养殖水面约1.5万亩,未利用地1.16万亩。2、林业资源风沙是本区主要自然灾害,经过多年的治理,基本遏制了风沙侵害,沙化面积逐步减少,林地面积稳步增加。到2004年底,本区成片林面积已达到23.62万亩,其中经济林1.61万亩;建设农田林网38.54万亩,其中微型林网30.63万亩,四旁植树428.29万株;林木蓄积量165.9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0%以上。3、水利基础设施古黄河虽经多次整治,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之受地9方经济条件、区域特殊的地质、地形等限制,流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是河床不稳定,险工隐患多。堤防年久失修,残缺不全,雨淋沟,车道口形成了险工隐患。补水站输水涵洞、运南北渠首等穿堤建筑物,还存在着闸门、启闭机、消能设施、上下游护坡损坏严重等问题。二是排水出路未得到解决,境内古黄河排水出路严重不足,时刻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抽排标准低,涝渍威胁严重。古黄河沿线已建成中泓堤外圩区,地面高程一般略低于泓底,中泓蓄水后,圩内抽排设施跟不上,必然要受涝渍灾害。现有排涝泵站抽排能力低,部分泵站机组老化,不能发挥设计效益,排水建筑物配套率低,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四是农田桥、涵、闸、站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排、灌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综合生产能力差。4、道路交通设施黄河故道区域内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内与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及京杭大运河相连接,同时乡村道路基本实现黑色化,为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故道内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却仍非常薄弱,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十分不便,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因素。5、电力能源设施故道内能源供给能力差,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是输变电功率小,覆盖密度低,已建的设施也已老化严重。10第二章实施产业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实施产业开发的必要性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道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薄弱是历史形成的。长期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已经对故道进行过多次整治,但是由于条件恶劣、投入严重不足,在整体上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产和生活设施条件较差。要摆脱贫困落后的束缚,必须增加投资,大力综合开发农业资源,通过一产的发展来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市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时期,黄河故道地区的广大农民仍然没有走出贫穷困境。故道地区生态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途径狭窄,且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多数群众与小康生活差距还很大。面对这样的状况,如再不对故道地区进行专项开发,必然要拖全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后腿。2、生态建设的需要由于过去只重视开发,忽视保护,同时缺乏信息引导,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
本文标题:宿迁市“十一五”古黄河产业带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