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龙源期刊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者:金贞姬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9期【摘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词】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国的实际,不断深化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认识,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和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备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科技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重要作用高度概括。“核心”和“关键”的科学论断,就是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不断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作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立足国情,充分发挥我国的特色和优势龙源期刊网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安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强自主创新,就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的产业;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创造发展的新优势。纵观世界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的创新发展路径都各具特色。我国的特色和优势首先是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各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二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优势。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3500万,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达到150余万人,居世界第二位;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其三是我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优势。我国已经形成了产品门类多样、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才具有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向市场的应用开发研究、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其四是我国经济高速成长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十分紧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这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把握关键,明确任务,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抓住关键,从总体上把握好“四个一”。即坚持一条基本方针,明确一个奋斗目标,实施一项规划蓝图,构建一个创新体系。一条基本方针,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项规划蓝图,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一个创新体系,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龙源期刊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驱动发展。要依靠自主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组织实施重大专项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和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我国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面向“三农”的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科研开发及应用,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凝聚各方面力量,携手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强科学道德的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风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氛围。【参考文献】[1]彭树人.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论学刊,[2]刘强.以人为本:生产力发展的起始点和归宿点.学术探索,2004.4.
本文标题: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0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