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
1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日照市委党校课题组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合作的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和一体化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全面展开。国内一些地区和城市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其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为三大具有世界影响的都市经济圈。以长三角为例,江苏、浙江和上海从2003年开始签订了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一揽子协议,并提出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通过建立行政体系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性进展。青岛、潍坊、日照同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内,地域相连,空间相邻,交通便捷,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从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来看,推进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对于加强城市间合作,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城市一体化内涵及相关理论城市一体化,也可称为同城化,是城市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模式,是指相邻城市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的地域过程与现象。首先,一体化是相邻城市的城市地域逐渐扩展、接近而呈现的空间一体化现象。其次,一体化是相邻城市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商品和要素跨区流动的额外成本逐渐接近于零的经济一体化现象。最后,一体化是相邻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主动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制度一体化现象。其中,空间一体化的动力主要是城市的功能扩散和郊区化,它一方面由于城市间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间产业、人口的集聚而产生对相邻城市的集聚效应,并使相邻城市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更加靠近,从而促进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或者说是功能性一体化,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而制度一体化会加深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而加深空间一体化的程度。城市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一体化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内容:第一,实现产品、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要素在本区域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优化配置,发挥地区的综合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的共同繁荣;第二,通过同城化发展,产业得到整合,区域分工得以深化,资2源得以共享,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对城市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城市一体化发展所引致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一般说来,成功的区域整合应具备以下条件:处于龙头地位的核心区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地区之间有互补优势,存在经济落差;地理上相互毗邻,有合作的传统渊源;必须形成利益共享、成果多赢的共生型协作机制。“一体化”更进一步,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区位相邻、距离近,通常两个城市间相距在30至50公里之内;二是经济联系、人员往来密切;三是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互补性强;四是城市规模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建设用地和资源环境约束在本市域已难解决。城市一体化发展是当今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一体化在组织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单一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便于按照国家建设和市场需要,不断进行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便于统一安排和建设必需的供电、供水、供热、通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便于开展工厂之间的生产协作,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利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也正因为具有这些功能和作用,所以现代城市群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转换中心、价值增殖中心、物资集散和流转中心、资源配置中心、信息交换处理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并在这些活动中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经济增长中心。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实际上就是那些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技术先进、服务水平一流、人才集聚充分的大城市、大城市圈或大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不断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单一的城市又向城市群和连续的城市连绵带发展。但是,城市群的集群效应并不是把若干城市进行简单的组合或叠加,也不是城市之间因地域上的临近而形成的一种数量聚集。城市群的本质是区域一体化过程在城市空间形态的表现;或者说,城市群是在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化,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城市功能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城市间利益的协同化,最终实现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这就意味着,城市群的形成必须以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是城市之间为了实现内部规模效益和外部规模效益的最大化而相互联系并凝聚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系统整体。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向心增长的集聚效应和离心增长的辐射效应是内生的、必然的两个重要机制。一方面,大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条件,对周围地区工业和人口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各种资源和财富不断聚集,体现出一种很强的向心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在城市集聚增长的同时,由于环境容量和经济容量的限制,集聚能力会逐渐降低,导致城市的企业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形成新的工3业中心乃至经济中心,这就是离心增长的辐射效应。在向心增长与离心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心城市与其辐射的周边城市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即城市群。因此,城市群能否形成并发挥集聚效应不仅要看彼此之间是否处于同一个区域发展的地缘空间,而且还要看城市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的内在机制——包括是否具有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网络结构、是否具有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是否具有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区域治理结构等等。从理论上说,城市群的形成是某个中心城市通过向心增长的集聚效应使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龙头”,然后借助离心辐射带动效应产生出若干副中心城市。这一过程是城市化的内生机制不断发生作用并不断实现自身组织体系有序扩张的过程。二、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市场机制的驱动力和政府作用的推动力。(一)城市经济的聚集过程聚集过程是市场配置区域资源的主要传导机制,它是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等区域间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区域之间通过取消各种歧视性政策障碍,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得生产要素向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集聚,而增长极会发挥规模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青岛的经济首位度高,它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对周边城市产生巨大的吸纳能力,青岛潍坊日照正处于由一个核心城市逐步吸纳其他周边城市所形成的都市区域。青岛已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强化青岛的龙头城市地位,发挥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作用,青岛是山东半岛中最大的国际性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便利,并且青岛是副省级单列市,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多,有利于吸引外资,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而且青岛与日本、韩国相距较近,可充分利用日韩制造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带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化升级,从而不断提升青岛的城市竞争力。青岛的经济规模越大,对整个都市圈的发展越有利。潍坊、日照作为城市圈的次级区域中心,它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来自青岛的辐射,作为青岛发展的腹地,另一方面要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与青岛的错位发展。就现在三市的产业结构配置而言,潍坊日照可以专注于为青岛做大型重化工业的配套性产业,而且青岛的研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辐射至潍坊日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在集聚—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实现青岛潍坊日照三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区域经济体间的聚集过程加强了城市的融合,使城市关系逐步走向一体化。(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合力作用42008年青岛潍坊日照三地人均GDP均超过4000美元,这说明三城市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根据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判断,三市经济关系开始进入竞合阶段,协同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阶段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增强,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膨胀,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城市规模的膨胀带来城市的空间蔓延,使得城市郊区化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一种趋势,城市沿着交通轴线条状蔓延,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转移,企业向郊区迁移。但是在城市向郊区蔓延过程中,许多卫星市镇会出现一些跨区域性难题,比如卫星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公共问题的治理等等,这些问题由于行政区的刚性存在也难以通过行政区合并来完成。一体化是在当前约束条件下的一个较好的跨区域合作方式。市场机制的驱动力的作用是内在的,持续的,而政府层面的作用是显性的,它是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推手。(三)上级政府的推动2002年,北京大学和山东省社科院专家撰写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中,即对青、潍、日区域一体化作出明确表述:“如果日照和潍坊能较好地同青岛接轨,经过10-15年努力,到2020年,一个经济联系并分工协作较好的青、潍、日金三角区域能够出现在山东半岛城市群。”2011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青岛-潍坊-日照作为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在青岛-潍坊-日照组团中,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这是上级政府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希望青岛能够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就现在青岛的经济实力来讲,青岛面向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功能仍力不从心,但若实现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青岛潍坊日照三地经济总量之和将位居全国前列,大青岛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东半岛区域的核心发展区,对整个山东半岛地区将起到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希望青岛通过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能够建立有利于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等一整套全新的制度安排。(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模式下,城市经济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5全国范围内区域发展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个城市受到来自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发达地区城市强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城市融合加快,交往加深,抱团合作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青岛潍坊日照三地政府在一体化发展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共同应对外部城市竞争压力,提高自身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三、青岛潍坊日照一体化发展的定位与基础在青岛-潍坊-日照组团中,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扩大潍坊、日照两个中心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潍坊连接主体区与联动区的枢纽作用,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加强潍坊、日照与青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完善一体化合作发展机制,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组团。青岛和日照、潍坊作为半岛城市群中相邻的城市,突破行政、思维、环境以及政策的壁垒,通过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让各种生产要素在两地间自由流动,其效应是,青岛拓展了发展空间,日照、潍坊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作为
本文标题:建立完善合作机制 推进青、潍、日一体化发展研究(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