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农二师教研室张利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共识,在教育局直接领导下,我师的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教研制度与教研活动创新开始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区域联动为垦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场教育质量带来契机,校本教研全面推进;教研机构重心下移,与中小学深度合作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教研员与教研网络的重要地位在校本教研推进中凸现;聚焦课堂,着眼于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教研形式,联片教研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跨学科、跨学校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正在成为校本教研的灵魂,从教师需求出发,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革新教师的在职学习方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回归常态并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本教研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强化;2.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3.校本教研的主体偏离;4.教师自身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5.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存在误区;6、校本教研的形式化、功利化的问题不容忽视;7.个别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相对滞后。一、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本教研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强化各学校制定不同的校本教研制度,比如:每两个月至少要举行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讲座;每个月每个教研组至少要进行一次专题讨论会,每个星期每一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至少要有针对教学的专题讨论;有的学校将校本教研制度与教师“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相结合;有的学校规定每两周一次专题学习,每周一次教研组公开课……这些制度都制定得很好,但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制度的制定上,在落实层面上还有不少落差。一些学校校本教研的良好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教师专题培训、教师自主研修、课例研究、跟踪听课、教师的“传、帮、带”等方面未能常规化,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引导、约束和激励作用。2.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学校对教研组的建设重视不够,缺少教研组管理方案和评价办法。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虽有计划但落实不到位,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研组活动内容与形式比较单调;教研的主题往往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有些教研组长不能带领组员形成合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3.校本教研的主体偏离一些学校,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搞专题教研比较依赖于专家、教研员等专业研究人员。还有些学校,校本教研几乎成了校内少数几个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任务,没有成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全体教师并没有被动员起来进行研究,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只教不研”的层面上。4.教师自身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有老师说道:教师的任务是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教学研究是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参加教学研究也只是看看课、听听教研员的辅导,教学研究不是教师份内的事,“正经事”还忙不过来,哪还有闲心去搞什么教研。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意识比较薄弱。教育科研应致力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专业研究者研究是就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等教育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旨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搞教育教学研究过程漫长,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因此,对于学校要求的校本教研工作,他们往往有一种抵触心理,采取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甚至把搞研究当成是额外的包袱,但求能够交差、应对检查,不想真正投入、认真研究XX团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信息表.doc七年级期末试卷.doc多现象描述少理论探索,多感性经验少理性升华,成了许多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还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于校本教研虽然很重视,甚至愿意花大力气投入,但研究水准不尽如人意,甚至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5.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存在误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但目前,在这个三个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在自我反思方面:有的教师没有从自我出发,不能对自我经验进行反省,不能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有的教师的反思停留在表面,没有意识深入寻找到自己教学与课程改革理念的差距,(例如,有的教师还一味强调讲授式,只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没有把学生纳入反思的范畴中。很多教师进行的自我反思,就是写教学后记,我们认为教学后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教学前反思也不能忽略,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讲,教学设计时就进行教学前反思很有必要,具有前瞻性的作用。(自身设计与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在同伴互助方面:有些教师没有源于教学工作实际的共同问题,或者不能开放自己、信任他人,与他人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一堂研讨课后,各个教师更多地习惯于相互吹捧,专挑好话说,而对教学中存在实际性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这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在专业引领方面:一些教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处于一种被牵着走的状态。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专业人员包办代替,没有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考虑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能力。专业引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引领的内容不能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6.校本教研的形式化、功利化的问题不容忽视某校校长与教研室主任的对话校长:主任,新课改实施以来,你们教研室做了大量的工作,过几天局领导和师教研室要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调研,你准备一下。主任:校长,我们除了几个名存实亡的课题外,平时就是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商讨教学进度活动,没有真正搞过校本教研活动。校长:那校本教研的制度总有吧,师教研室不是统一发过一个实施校本教研指导意见吗?你立即去某某学校,听说他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搞得不错,你去借点相关材料来……校本研究本来应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其研究过程应当是实实在在、步步落实的。可在一些所谓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现象,其主要表现有:①热衷于布置任务,不重视过程管理。②活动安排华而不实,不重实效。③功利化色彩浓厚,忙着做大课题,甚至有的学校校本教研全变成“考”研,一切以“考好”为立足点和归宿。7.个别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相对滞后在制度层面上缺少有力的保障措施;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专业支持力量缺乏,教育资源匮乏;教研力量单薄,教研氛围难以形成;教研内容形式单调、热情不高,教研效果不好。二、对策1.确立教师教研主体的地位只有真正确立教师教研主体的地位,校本教研才能充分体现出“校本”二字。否则,即使研究地点是在学校,研究问题也出自学校,也不能叫做“校本教研”。要解决主体移位的问题,教师、学校、教研员三方都要切实改变观念,端正认识。从教师本身的角度看首先必须有自我发展的愿望,树立自主研究意识,消除对专家和教研员的依赖心理,把研究看作是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素养。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具有一个善于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经历、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头脑。从学校的角度看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要准确把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制度层面的落实,校园教研文化氛围的创建,校本教研活动的创新,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规范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从教研员的视角看:教研员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校本教研的队伍之中,要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教学中的感悟。教研员应该引导教师“教中研”、“研教合一”,也就是引导教师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在教学中观察、积累、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2.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校本研究的主战场。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要义。要以学习、培训为先导,更新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促进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主动跟进。要重视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让先进教学理念得以体现,缩减理念与行为的距离。3.教研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学校教研组要把教师的个体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对新课程有较规范的执行力,使教研组站在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上运作,具体地说要做到“三化”:要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教研组必须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规划好每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分阶段设计好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做好每一次活动项目的执行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使活动的过程与经验能够留下一些细节,作为教研组的业务档案,为教研组积累教研资源。要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主要是指教学常规的要求,必须体现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小结反思”中,在这些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中贯彻好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科教学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起来。要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化教研组是一个教师的团队,团队在结构上的特点往往不一致,但基本上都有着年龄、职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一个教研组群体,怎么看待和用好这种差异,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资源,包括在精神上、性格上、兴趣上、特长上等,倡导相互尊重与学习,实现群体整合和互补,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措施。特别要强调的是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专业人才,是学科基层业务组织的管理者。教研组长应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来担任,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努力成为校本教研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引领者4.进一步加强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联片教研”活动这一教研活动方式,就是以本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把相临近的几所学校联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来提高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师各学校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片教研,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联片教研的基本过程和要求:(1)选定活动课题:活动前各学科备课组(教研组)集体探讨目前教育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几个作为联片教研共同研究的小课题。(2)个人自备:做课教师根据所选课题,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重点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景,指导学生学习,从教和学两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教师自备课时,在设计好教学方案的同时,阐述设计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3)修订设计:集体议课后,做课教师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修改,如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情境的再创设、教学效果的再评析,重构教学方案,使自己的教学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4)研讨互动:在计划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片区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流程是: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代表本学校上研讨课——课后说课——评议、研讨、提升——教后再设计(调整教学设计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再上本节课(由做课教师或同年级教师执教)。(5)个人反思:参加活动的教师做活动反思。“教”的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败笔”、“茅塞顿开”处及重要问题的矫正思路。“学”的反思: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否主动积极,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灵活,认知水平是否得到发展,关键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
本文标题:校本教研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2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