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10整理中国哲学史精要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与诸子百家★★★★★中哲论述题往往会出一些针对整体中国哲学的大题,比如阐述中国哲学的地位、特点、精神、产生环境、渊源流变等等,这些题目不仅分数较重,而且难度也高,需要考生对中国哲学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有赖于考生日常积累、思考与总结。1.中国哲学产生的环境和背景:2.三皇五帝a.三皇传说提供的历史文化意蕴巢氏、燧人氏、神农氏:人类文明是经由人们自己的努力艰难开拓出来,此间并无“创世(神)”的影迹。神话传颂使得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或“人王化”,而非“神格化”。伏羲氏八卦来源于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而不是对神的启示的听,“观”与“听”是重理性与重信仰的区别;创设八卦是为了“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b.五帝故事彰显的人文价值:已有大规模战争,宣扬禅让制,权力未完全私有化《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3.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农耕文化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表现在:①中国哲学家普遍的重农抑商倾向,他们的思想根源于农民的生活,多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土地的分配利用更是社会、经济、思想、政治的核心。②农业的自然节奏,影响了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同时也给予他们灵感。例如中庸,反者道之动等思想。③《吕氏春秋》提出“上农”“末商”;儒道都表达了对农的渴望,方式上各有不同。中国哲学家普遍重视自然,重视天人关系。尤其道家,将自然加以理想化,抵制文明礼教,提倡反璞归真。④在农耕制度上发展起来的家庭制度成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家庭制度的理性化,并将中国的社会关系归为五种,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理解和处理这些关系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⑤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也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重视直觉,富有暗示性。4.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①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而宗教是在哲学之上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如各种复杂的仪式和信条。中国哲学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中国文化是以哲学为主体的文化。②中国的主体文化历来就有无神论的传统,中国人最不关心的就是宗教,中国人相信儒学、道学、佛学,却并不看重儒教或孔教、道教和佛教,这个在中国优秀的文化知识分子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不管他们是出仕为政,还是隐居山林,很少人会选择皈依宗教。③儒学根基在于教化百姓,中国百姓受到的教育也不是宗教式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一直是儒士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他们所讲述的儒家经典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各种对人格神的崇拜,虽然其中有鬼神之说,但那至多是一种封建迷信,并未生成宗教之气象。④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并不是为了增进人们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从而修身养性,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中国人在中国哲学里便能找到这些心灵的满足,无需借助任何宗教的祈祷或仪式或是任何想象和迷信。⑤“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一定要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冯友兰);未来人类以哲学代宗教,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5.中国哲学的主流精神★①既出世又入世:a.冯友兰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它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正如古人所说:“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b.中哲内部,道家是出世思想的代表,而儒家则是入世思想的代表,这是对中国文人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②知行合一:a.中国式的哲学王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来形容,内圣是指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b.在中国哲学家看来,知识和品德是分不开的,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因而说,中国哲学是知行合一的,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身体力行,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的哲学。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与他行事为人是一致的,往往在他的传记中就可以看到他的哲学。Leibnitz: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思辨方面,显然我们略胜一筹;在实践的哲学,即生活与人类实际伦理与治国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6.中国哲学的特点(主要与西方哲学相比)★★★★★由背景而来、官学起源、趋向统一,因于天,得于地,从未离开人间(中哲特色传统)。①发展轨迹上的特点: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a.中哲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b.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使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才逐渐发展。②表现形式上的特点:主要同经学相结合。a.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说教。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以“正统”自居,批判宗教神学观点。b.而在西方,中世纪时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唯物主义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存在。③思想内容上的特点:具有根深蒂固的伦理色彩,蕴含着浓厚的统治秩序。a.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诸家都以天道观为其伦理学说的理论依据。秦汉以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都是通过各自的本体论为儒家纲常伦理作出论证。b.在宋明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结合更为显著。张载以气为万物本原,宣扬“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爱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为本体,强调天理即是人伦的最高原则。c.在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也往往和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相联系。孟子的“思诚”,荀子的“虚壹而静”,程朱的“格物致知”,陆王的“发明本心”无不既是求知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方法。④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注重直觉思维。(多从实践问题上升到思辨问题)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⑤概念范畴上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a.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等。凝结着中国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国哲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范畴不断被充实、丰富,赋予新的内容,围绕这些范畴展开深入讨论,将中哲理论思维水平不断提高。b.中国哲学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传播到周围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国家,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⑥知性上的特点:重视道德实践与人际交往,崇奉内圣外王的指导思想。7.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的方式★★★①中哲概念本身模糊,哲学著作亦是。哲学思想主要见于中国学者的语录、信件等等,与西方哲学界限明确大不相同。中国哲学势成于春秋纷乱之际,奠定了现实关怀的大体倾向、实践入世的基本特点。②中国的学者们也非职业哲学家,因而著作简短,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缺乏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也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③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有修养、有文化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④表达哲学思想的著作,语言上惯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富于暗示,明细不足而暗示有余,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儒家以艺术为教育工具,而道家对自由精神、理想自然的赞美与追求,使中国艺术大师们深受启发。⑤古代著作多用文言文写成,更为独特的语言表达;同时也为我们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8.学习中哲的方法:①陈寅恪:一方面吸收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民族本来地位。(结合西哲,透彻理解)②真正把握,以古治古③批判态度④阐释性主体:使古人洞见,为今人智慧9.学习中哲的必要性与意义①生命需要智慧的引导,世界需要哲学的洞察;提供一个审视自己现状和未来的独特途径;给予人生理想。②继承古代遗产,发扬光大;补充西哲,为世界哲学作贡献。③对当代生存问题和生命意义的思考。④“哲学就是哲学史”:就哲学而言,创新的力量总是与了解过去的力量成正比的。10.先秦百家之得名与由来★★(1)司马谈与六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如下:阴阳家,一种宇宙生成论,由“阴”、“阳”得名。在中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儒家,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儒”字的字义是“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墨家,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的是他新起的。名家,兴趣在于所谓的“名”、“实”之辨。法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主张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道德家,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2)刘歆对六家的修改①儒家:源于古代文士。“儒”本义是读书人和思想者的意思,因此该派主要由学者和思想家组成,他们讲授古代的经书、礼乐,是古代文化的整理传承者。②墨家:源于古代游侠之士。古代的“侠”精通兵法和武艺,这一派别在墨子的领导下,内部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自称墨者,墨家之名由之而来。③道家:源于古代的隐者。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才华之士对现实政治与外面的世界感到极端的失望,逐选择归隐山林。这些人在形而上学与社会思想都尚“无”,“无”也就是“道”,并认为它是人天生的本性,也就是“德”。“德”是“道”在任何事物内的具体化,成为事物内含的能力。正是由于上述主张,他们被称为“道德家”,简称“道家”。④名家:源于古代辩者。这一派人擅长论辩说理,以求正名实之关系,正是由于他们非常重视事物的“名”也就是词语的含义及其关系,被称为“名家”。⑤阴阳家:源于古代方士。方士擅长占卜、星相之术,由于他们把宇宙的原理归结为阴阳两个主要原则,才得名。⑥法家:源于古代的法术之士。“法”的含义是规范或法律,这派学者强调以法治国,为君王管理国家出谋划策。第二篇先秦儒学考试分析本篇主要讲述先秦儒家三大代表人物即孔、孟、荀,同时也将着重探讨《周易》中的“传”、《中庸》及《大学》三本儒家经典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这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任务。本篇在历年考试中所占份额是相当可观的,并且以往年的真题来看,出现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可能性是最高的,当然论述题也容易涉及到。一、儒家★★★★★①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也是中国古代乃至现在的主流意识。②春秋末期的孔子是该学派的创始人,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礼治”,重视伦理关系。战国时孟、荀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做了不同发挥,孟子将“仁”推向
本文标题:2015.10整理中国哲学史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4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