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选择题读下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完成第1~2题。1.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AB.BC.CD.D2.图中各点,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AB.BC.CD.D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据图完成第4~5题。4.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B.bC.cD.d5.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读下图,完成第6~7题。6.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主要的地形最可能是()。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7.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读“塔里木盆地图”,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绿洲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第8~10题。8.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9.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10.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二、综合题11.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山东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地震灾区地貌、城镇、交通线分布卫星图片,分析救灾方案。阅读该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震重灾区位于映秀、汶川、北川一带,该地聚落分布的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2)简要说明图中不同地形区的交通线路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3)此次地震救灾过程中交通线成为限制因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B2.C解析:由于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结合图中各点的位置可知,B点无论气候、地形还是河流因素都最优越,因此最容易形成城市。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和河流的影响,不利因素是气候湿热,与图中C点的情况相吻合。3.A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本区铁路基本上沿图中各支流的汇合处(干流沿线)延伸,而河流汇合处应为山谷处。4.A5.C解析:第4题,a处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交汇处,区位条件最优越。第5题,影响a地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河流。6.B7.D解析:第6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题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第7题,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没按此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是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8.D9.D10.C解析: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图中信息分析。11.解析:第(1)题,受地形影响,图中山区聚落大多分布在山谷(或河谷)地带。第(2)题,图中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不同地形区交通线的疏密、形态不同。第(3)题,交通线位于谷地,易受滑坡等影响。答案:(1)大多分布在谷地(2)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稀疏,大多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3)交通线主要分布于谷地,地震发生后,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交通线基本中断,且恢复困难。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单元测试题(23套)-中图版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0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