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中的差异
中文提要摘要:文中介绍了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的概念,论述了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方向和设计手法上的不同。指出乡土景观是人们为了生活而去适应自然土地而产生的一个尽量贴近自然的景观空间格局,是由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所决定的。城市景观是由城市中的街道、广场、建筑、园林等以有序的空间形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活气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二者在设计上的差异是两种人群在不同地域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体现。关键词:乡土景观城市景观地域文化差异景观设计手法第1页外文提要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locallandscapeandurbanlandscape,thispaperdiscussestheconceptofvernacularlandscapesandtheurbanlandscapedesigndirectionanddesignmethodsofdifferent.Peopleinthevernacularlandscapesarepointedoutandadapttolifeandanaturallandasclosetothenatureofthelandscapepattern,itisthelocalpeople'swayoflifeandculture.Theurbanlandscapeisbythestreets,squares,urbanconstruction,gardens,etc.Tocombinetheorderlyspaceformalivingatmosphere,peoplearetosatisfyhismaterialandspirituallifeofthenaturalresultofartificiallytransformed.Bothinthedesignofthedifferencesaretwogroupsindifferentregionsandthewayoflifeandculture.Keywords:VernacularlandscapesTheurbanlandscapeRegionalculturaldifferencesLandscapedesigngimmick第2页一、乡土景观概念与城市景观的概念1、乡土景观概念以往有一种对乡土景观常见的解释即乡村、居家等事物,包括乡村、房屋以及生活的人们。起初先是建筑学家们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将乡土建筑归类为乡村或小城镇的居所,也就是说大致是农民、手工艺者或工人的生活场所。个人认为其理解的根源在于限定乡土景观是地方性的、传统性的,不接受外来文化和影响的,不包含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同地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例如山东沿海的海草房、陕北的窑洞和南方的塔楼就都属于不同地域的乡土景观,而城市中的各种新型住宅区和建筑群都不属于乡土的范畴。2、城市景观概念城市景观一般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方面。其中自然景观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被系统的组织在一起,体现出有序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较之前面说的“乡土景观”而言,他的景观范畴就不局限于具体地域,并大量吸收高新科技和国外文化。例如北京新建的王府井步行街、798艺术区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广场等都是各种设计因素和文化融合的产物。二、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中的不同1、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范围划分上的看法1.1、对乡土景观的范围限定研究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在设计中的不同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划分范围。将二者的设计思想相对立似乎是很容易接受的事情,但由于学者们对现代新科技的看法有所不同,又分成两种倾向:一种理解也包含地方性的、传统性的观念,排斥新技术的影响,只是将范围进一步缩小而已。有学者认为乡土环境必须具备三个必备条件,“首先,它是农村,是第3页稳定的农业或牧业地区;其次,它在封建家长制社会中;在次,它处于手工农业时代”(陈志华,1999)。显而易见,这种定义包含了地方传统的意味,只是将标准的城市生活排除在外,可以这样理解,北京郊区的四合院属于乡土景观,而城区的四合院和商业场所,如现在的南锣鼓巷等就不属于乡土的范围。农村农民的宗祠、坟地是乡土的,但是京城皇帝的宗祠和皇墓地就是非乡土的。另外一种观点是不排除高新科技的影响,觉得农民对新技术的运用也属于乡土的范围。这样看来,乡村的一切景观都被划进了乡土景观的范畴,包括茅草房和红砖瓦房及小洋房、祠堂和现代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包括土路和柏油马路。这种理解和新乡土同说法一致,只是将范围限定在了农村。1.2、对城市景观的范围划分相对于人们对乡土景观的划分范围模糊不清而言,对城市景观的认知似乎更加简单一些。一般认为历史古建、名人故居、河湖桥涵、山水园林、特色民俗、寺庙教堂、灯火夜色、文博陈列等都属于城市景观的范畴。2、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思想中的不同2.1、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同通过前面的论述将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用“乡村”和“城市”两个简单明了的地域范围划分开。而两者景观的设计方向和设计思路的不同有很大一部是取决于两种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乡村生活一般都属于农民的劳作生活包括耕种时节的田间劳作、必要的集市贸易以及农闲时的娱乐生活;而城市生活则包含工作、购物、餐饮、娱乐、出行等密集人群的高节奏生活。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交通方式也有所不同,城市生活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标准要远远高于乡村生活。同时两种生活方式下的人群密集程度不同就使得高密度人群的城市生活下城市景观在设计方向上就异于低密度人群的乡土景观。2.2、乡村与城市在文化上的差异长期居住生活在“乡村”这个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人群与居住在城镇或都市的人群形成一种对照,即“乡下人”和“城里人”。居住在乡野之中,聚村而居,成群而落,靠近田野、草原和大自然。因其出生地的原始基因,不论到哪里,他们“乡下人”的地理身份与天生“城里人”的地理身份的差异,便决定了城乡之间的观念差异。由于城市和乡村的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摄取程度具有相当大差距决定了两种地域下的景观形式也会随之产生第4页差异。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大都是地方色彩浓厚的个性文化而城市文化相对于前者更加具有融合性,可能还要包含一些新科技或者新文化的内容。这就决定了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在设计思路上必定会产生不同。3、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手法中的不同3.1、功能布局首先,乡村发展的的速度较之城市发展的速度具有明显差距,这就使得在规划设计上乡土景观的规划范围要远远小于城市景观的范围。例如在城市的居住小区或者别墅区旁边一般都会有配套的商业和想当面积的公园,而乡村的发展速度不会造成像城市一样高密度的居住人群,这就不需要在旁边附带城市公园那样大面积的休闲场所。同样,因为乡村居民的人口密度小,就使得乡土景观的人均绿化率要远大于城市景观。另外,乡村与城市的格局不同也会造成两者在功能布局上的差异。例如我们把二者的规划平面图都比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乡村的一般格局为中间方孔部分为居住用地周边圆环部分为耕作用地,这就决定了他的功能布局为中间居住用地周边为农耕用地。而城市的一般格局为中间方孔部分为商业用地周边圆环部分为居住用地。这中相反的用地性质的不同不仅决定了在功能布局上乡村与城市的规划差异还造成了两者交通布局的差别。3.2、植被种植在景观植被的选择运用上除去不同温度带和特定植物习性对乡村与城市所造成的客观差异因素不考虑。乡村和城市在选择景观植物上还是有其特定的原则差别的。从本质上讲,乡土景观的选择原则大概可以概括为效益与美观并重,而城市景观中的植物一般只是承担绿化美观的作用。例如乡村的田间地头往往能看到大片的漂亮的开花果树,在这里种植的果树就不仅仅只是承担绿化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他还是果农的经济来源。而城市景观里出现的植物大都是设计师根据景观效果的需要而特定的植物种类,而很少会考虑美化环境以外的经济职能。3.3、景观铺装在景观铺装的选材上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没有明显意义上的差别,但是一般乡土景观都会采用当地资源中已有的石材、木材等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地域特色更能节省资金。而城市景观在铺装选材上考虑更多的大都是服务于设计主题、设计风格或者特定的文化要求。在景观铺装手法上城市景观更趋向于规则的、次序性强的铺装方式,而乡土景观则自第5页然地随意性铺装方式比较多,但两者在这方面区别不明显。三、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发展1、乡村景观向乡土化发展经过前面的论述,乡村景观的发展趋向乡土化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很实际的效益的。1.1、乡村景观乡土化,从安全性上讲,能够增强亲和感。乡土景观不仅没有让自然景观产生大的变化,并且还使自然要素和土地条件得到灵活运用,在遵循人性化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实用性、耐久性及亲和感的景观。1.2、乡村景观乡土化,从审美性上讲,能够造就养眼的风景。乡土景观是将水系、农作物和土地作为主体,在宁静中营造自然所特有的柔和美和年代美。1.3、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生态性上讲,就是造就一个比较稳定的、多样的生物可以生存生息的系统。乡村生态系统几乎都是由具有透水性的自然界面构成,水、大气等无机物质的循环得到确保,同时生物和有机物质的循环也得以保持。因此,生态性相当强。1.4、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社会性上讲,能够具有地域性感受。那些基于自然土地利用基础上的房屋形状,以及房屋四周的植物篱笆和石头墙等,使得村落成为一个整体。对于这个地方的人来说,这种氛围越强烈,则越能有种这是自己家的踏实感。1.5、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精神性上讲,能够使人产生安逸。“故乡”是“自己出生的地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或者是“钟情的土地”等。对于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来说,乡土景观是被作为“心灵的故乡”而浮现出来的。无论如何,在乡村里,流淌着清澈的小河,栖息着很多小动物,让人能够强烈的感受到洋溢着生命的丰富自然。另外,种植着稻谷和青草的农田,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乡土景观,集中了保障人们生活的各种要素,给予人一种安定、安逸、宁静的感受。第6页这中乡土景观正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景观设计的最重要的特征所在。正因为如此,江南水乡周庄,皖南村落,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陕西韩城党家村,云南丽江古城等保持着原汁原味、浓郁的当地文化特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所以,在进行作为安全性、审美性、生态性、社会性、精神性等载体的乡村建设时,必须走向乡土化之路。根据乡村景观的内在特点和功能定位,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这是保持农村乡土特色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2、城市景观向乡村化发展我国乡村建设城市化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城市建设欧美化的影响,有人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最大失误就是各个城市市区了各自的特点。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需要说明的是“城市景观向乡村化发展”并不是要把城市建设成农村,而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类似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当向乡村建设学习的方面有很多。2.1、生态环境的营造包括多孔隙地面、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环境的循环与自我恢复能力、低负荷环境、人与自然、生物的共生等。2.2、人性化空间尺度循环人性化空间尺度,营造宜人的、舒适的城市环境与生活空间。2.3、当地材料使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混凝土、沥青、瓷砖、铁、铝、钢筋、塑料等材料。这些材料最初的状态是非常美丽,以后则随时间推移变得污秽不堪,很难产生年代美,很难产生使人安心的美感。而取材于当地的材料,如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能够和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的景观。2.4、地域性、文化性不经乡村要成为当地风土文化的载体,城市也要成为当地文化与历史文脉的产物与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适当保留传统街区、使用当地景观元素符号、传承风土文脉等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所示,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的小
本文标题: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在设计中的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6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