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法华经》的基本架构(释心皓)
《法华经》的基本架构(释心皓)《法华经》的基本架构编辑:释心皓内容提要:《法华经》的科判有两种分类:其一是通例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其二是体现法华开权显实之主旨的二门六段分科法。智者大师从一代圆教开显的宗旨出发,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别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明会三归一之旨;后十四品为本门,明开迹显本之意。《法华经》共有七卷二十八品,其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二十八品中,唐代湛然选出《方便品》、《安乐品》、《寿量品》、《普门品》等法华四要品,以代表教、行、体、用四者。其意在于,依一乘之教法而修一心三观之行法,依此行法而证得本觉之佛身,并由此佛身之本体而示现种种应化。关键词:本迹二门会三归一开迹显本法华四要品作者简介:释心皓,闽南佛学院讲师。《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思想也无法深刻领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此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第二,本经流通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经文多,而且按本迹二门的分法而有两个流通分,失去通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读诵者无法清楚把握《法华经》全体的格局。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华经》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的要旨出发,对本经的基本架构作一大略概括。按品分科,显明重点,使读诵此经者对《法华经》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真正悟解佛说这部经典的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达到学有所获、修有所证的目的。一、本迹二门六段的分科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最常见的经典科判分法,它适用于大部分经典。天台智者大师对《法华经》的科判做了两种分类,其一便是这通例的三分。在三分科经中,《法华经》以最初的,《序品》为序分;以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第十九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为正宗分;此后十七品《分别功德品》后半至第二十八《普贤劝发品》共十一品半为流通分。三分法的科判比较平常,不能完全体现出天台本宗所依经典《法华经》开权显实的重要特色。最能体现法华圆教一代终极教说的科判是智者大师二门六段的分科法。智者大师从一代圆教开显的主旨出发,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至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此二门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总共六分。这一独特的科判分法被称为法华二门六段分科法。《法华经》前十四品名为迹门,是阐明释迦最初成道以来,及中间施化节节,唱生唱灭,以至于今成佛度生,皆是从本垂迹,故名迹门。“迹”是佛陀垂迹化用,佛陀应化人间必然有教化众生之大用,即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如来说三乘是为了一佛乘,三乘人最后都要归入一乘,这是法华迹门的宗旨。《法华经》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是说明世尊久远劫前已成佛果,为了度化众生,故示现灭度,这是为了去除以释尊为伽耶近成垂迹示现之权佛的情执,以显示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如《寿量品》所说,佛的法身本无生灭,报身寿命无量,为了度生之方便,故唱生唱灭,而为本垂迹,开迹显本,废迹立本,令众生去除对佛身的偏执,这是本门的主旨。从第一《序品》到第十四《安乐行品》是迹门法华的内容。迹门三分如下:(一)序分:以最初的《序品》为迹门的序分,讲述法华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此经前必定示现之教化法式。(二)正宗分:从第二《方便品》到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的正说分。(三)流通分:第十《法师品》至《安乐行品》,是迹门的流通分。其中正宗分的开显又分作略、广两部分:(一)略说开三显一:从《方便品》第二开头“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至同品中“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这里世尊讲述的主要是十如实相的甚深奥义,并且由于世尊数数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引发四众弟子的疑问,而以当机众舍利弗代众三次请法。(二)广明开三显一: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以下共七品半是广明开三显一。广明开三显一的内容阐述佛陀分别为上根、中根、下根三类声闻弟子作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说法,故称法华三周说法。三根声闻分别在三周说法中得到法益,并蒙佛授记,所以又称三周授记。三周说法分作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周是法说周,佛为上根人就法体而直说诸法实相、十如之理,畅诸佛出世本怀,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明佛昔日所说,皆是方便;今日所显,方是真实。但是昔日权巧又不离今日真实,可谓即权即实,权不离实,所以举手低头,皆得作佛。然而这一开三乘方便、显一乘真实之法只有上根舍利弗一人领解,并蒙佛授记,名号为“华光如来”。开三显一的主旨在第二《方便品》中说到,舍利弗领解授记事宜则于第三《譬喻品》中前半部分谈及,其文止于“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第二周是譬说周,佛为中根人在第一法说周中不能领解一乘真实的妙理,又在第三《譬喻品》中说了三车、一车的譬喻。譬喻中,长者初许羊、鹿、牛三车(以其乘载量之小大分别比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是施权。后来等赐一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是显实,通过出离火宅后的开权显实,令他们了悟一乘之理。这时有摩诃迦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领解其说,并陈述了穷子喻来表达他们对一佛乘的信解,由此引发群机,令与会者同得领解法说譬说之旨,这是第四《信解品》之由来。然后佛为说第五《药草喻品》加以述成印可,并在第六《授记品》中为四大声闻分别授记。这是第二譬说周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共有三品半。第三周是宿世因缘周,佛为不能了解上述二周说法的下根声闻,在第七《化城喻品》中说声闻弟子宿世为大通智胜佛种下的一乘机种,释迦如来在因地为十六沙弥之时就曾为他们说法,使彼等了知宿世久远之机缘而得悟。此时有富楼得到佛的授记;又有阿难、罗礪罗等领解得益,于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中蒙佛授记,乃至后来的《劝持品》中对波益者。但就第三周的内容而言,仍是指《化城喻品》以下的三品。三周说法分反复正说(佛说)、领解(表明弟子之领解)、述成(佛对弟子之领解认可)、授记(佛对弟子成佛作预言)四阶段,循此以度化上、中、下三根,可谓周备完足。从第十五《从地踊出品》到经末第二十八《普贤劝发品》,是本门法华的内容,本门三分如下:(一)序分:从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开头至同品“汝等自当因是得闻”是本门的序分,这是以四大菩萨为首的无量千万亿地涌菩萨的久度因缘作为如来开近显远的发起。(二)正宗分:从同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以下,到第十七品《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是本门的正宗分。其中第十六《如来寿量品》为正开师门的近迹、显佛地的远本。(三)流通分:从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本门的流通分。此分共有十一品,又可分为劝持流通和付嘱流通。1、劝持流通:从弥勒说偈以下及第十八《随喜功德品》、第十九《法师功德品》、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三品主要是劝末世众生受持此经,并将所得功德利益予以分别阐述。2、付嘱流通:从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共八品,是世尊付嘱菩萨当于末世流通法华。其中,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和第二十二《嘱累品》,系佛以神力而嘱累菩萨流通妙法。此下六品属于化他流通,《药王品》以苦行流通一乘妙法;《妙音》、《观音》二品以三昧力流通一乘妙法;《陀罗尼品》以总持力流通一乘妙法;《妙庄严王品》以誓愿力流通一乘妙法;《普贤劝发品》以普贤神力流通一乘妙法。就整部法华来看,迹门十四品的当机众以声闻为主,本门十四品的当机众则以菩萨为主。前者所得法益在于信解领悟了三乘是方便,一乘是真实的一乘妙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蒙佛授记,于无上菩提永无退转。后者所得法益主要表现在大愿大行方面,诸大菩萨在末世五浊中不惮蔽恶,依如来衣室座三轨来弘通妙法,以此圆满无上菩提。二、本经二十八品次第由来《法华经》的通行本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共七卷二十八品。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序品为迹门的序分,世尊在第一《序品》中现法华六瑞,而起众疑。弥勒菩萨代众请疑问,向文殊问缘由。文殊菩萨根据过去听法经验,知佛当说大法。他告诉弥勒菩萨,法华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说此经前必定示现的教化法式。二人的对答,引起在会声闻弟子的兴趣,故此品成为佛在正宗分中说《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发起因缘。第二《方便品》以下八品为迹门的正宗分,说明“开权显实”之理。该分再分为略开、广开,以方便品初的“十如实相”为略开,其后为广开。广开文即是上文提到的三周说法。《方便品》的前半部分是佛说十如实相,后半部分是属迹门广开“法说周”的正说段。这是显示佛陀和过去诸佛同道,皆是先以三乘施设权巧方便,然后会归于一乘,强调权实不二为旨趣。佛在《方便品》说法周的正说之后,上根人舍利弗,了悟诸法实相妙理,理解三乘即一乘,蒙佛授记。于是舍利弗欢喜踊跃,并请佛为其他弟子授记。佛说三车火宅喻,展开了第三《譬喻品》中譬说周的正说段。根据三车火宅喻,而开三车三乘之权,赐大白牛车而显一乘之实。《譬喻品》中,上根人舍利弗闻佛说譬喻即信受了解,但他陈述解悟之文不多。而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目犍连等四大声闻闻佛说三车火宅喻,欢喜踊跃,即以长者穷子譬喻,领解佛意。由信解而述穷子喻,文辞特长,故专立第四《信解品》。四大声闻由自陈穷子喻,引发群机,令与会者同得领解法说譬说之旨,是本品述说之目的。中根人信解自述穷子之喻,故佛亦说药草喻述成印可,然后方为授记,故有第五《药草喻品》和第六《授记品》。以上二周说法仅是度化了上根、中根的声闻,下根声闻在第七《化城喻品》中通过佛告知彼等往昔大乘因缘令他们自识宿因而得度。下根声闻领解佛乘后的授记之事,在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和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阐述。至此三周说法圆满,迹门正宗分告一段落。自第十《法师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共五品是迹门流通分。上来八品三周说法,三根得记,已定作法王(佛);欲登法师位,必明法师行,故次于授记后而有第十《法师品》,以示成佛之路径。既闻三周说法,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又于《法师品》起自利利他之行,由是净心实相于覆障中显现,这是多宝塔涌现的因缘,也是第十一《见宝塔品》的由来。多宝塔喻如《法华经》所说净心实相,利根人见宝塔即见一心实相。第十一《见宝塔品》有承前启后之深旨。承前,塔中多宝如来出大音声,证明释迦世尊所说法华会三归一,皆是真实。启后,本品中本师一佛身摄十方分身诸佛,就佛身而言,为后文开迹显本之前方便,为本门《寿量品》埋下伏笔。第十二《提婆达多品》与前品《见宝塔品》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然而同属于迹门的流通分。本品阐述提婆达多为释迦成佛之增上缘,人们眼中的恶人也得到授记成佛;又本品阐述龙女成佛,此皆证明法华一佛乘之殊胜,自行化他,同成佛道,与前品宗旨本无二致。佛于前《见宝塔品》末,劝募发愿弘扬此经之人。又于《提婆达多品》以古今事例,赞叹此经功德殊胜以劝受持,故有诸菩萨声闻等,秉承佛的遗命,来受持此经并弘扬此经,这是第十三《劝持品》的由来。本品中,佛为姨母及罗礪罗母耶输陀罗授记,这是因为佛为前正宗分的三根授记中未及尼众。《法师品》广记也未说尼名,故在此品有授尼众之记,如此始称平等圆满。第十四《安乐行品》是迹门流通分的最后一品,有承前开后之意。因上来三周说法,三根授记,已令声闻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在本品中又示依此经自行化他,劝募弘通妙法的五种法师,此为开前。前品既得圣众受命持弘,今品为初心的菩萨开示佛灭后恶世中的五种法师应当住于行处亲
本文标题:《法华经》的基本架构(释心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5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