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等级制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第1页共18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等级制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篇一:中国传统建筑中数字符号的文化意义解读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数字不仅用来进行科学的计量建筑物的比例、尺度,还作为一种符号,体现特有的文化意义。四合院以及其中的数字符号共同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等级观念和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体现着这种制度下当时人们的生活规范与生活方式。关键词:四合院数字符号等级观念一引言在中国数千年传统建筑中,人们往往用许多建筑符号要素来表达某种理念、观点或特定指向。如,天一阁开间数为六,意为生水克火;皇宫的门钉数为九,以此指代皇帝;墙壁上的鱼雕,表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民居中的风水歪门是为了避凶求吉等等。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数字不仅用来进行科学的计量建筑物的比例、尺度,还作为一种符号,体现第2页共18页特有的文化意义。本文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四合院为例,探索其中数字符号体现的文化意义。二四合院中数字符号的文化意义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四合院的“四”表示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围聚的意思,整个院子一般由门、廊子、厅堂、寝室、厢房、倒座、花园等相互配合组成,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1]这些建筑的功能分明,主次有序。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也可以由多进、多排的四合院组成一座大型的四合宅院―四合院组群。从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住宅、寺院、陵墓、宫殿等大量建筑上可以看出,这种四合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住宅形式也不尽相同。既有王公大臣们住的王府官邸,也有贫苦百姓住的破烂杂院;既有豪华、典型的四合院,又有破烂、寒酸的三合院、双合院、排房。然而,四合院作为中国典型的传统住宅形式,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也是封闭式的,它能够造成一个较为安静的、带有私密性的空间;另一方面,是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有关系。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都是用“礼”制作为治国的根本。[2]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第3页共18页准。一部古代的《礼记》,记述了大至政治、军事,小到陈设、衣冠等多方面的规范,从制定这些规范的原则到具体规则都告诉人们在社会关系中,臣民要服从帝王君主,下级要服从上级;在家庭里,儿孙要服从父辈,妻子要服从丈夫,弟要服从兄。天、地、帝王、父辈、老师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必须尊敬、服从和祭拜的。这些礼制规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一整套等级思想和等级制度,它不仅制约着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且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很显然,四合院是很能适应这样的礼制要求的。王国维认为,传统建筑群体组合的文化成因,不过是血亲家族伦理和礼制要求的文化象征。四合院建筑作为居民住宅形式的一种代表,迎合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制度。四合院在宗法礼教支配下,秉承“居中为尊”的传统观念,按南北中轴线对称设计,前堂后寝布局,主轴线上建正厅正房,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四合院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的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制度、“长幼有别”的要求。[3]在四合院中,家族生活以北为主,为院中长辈起居之处,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东西南三面居住的家族成员都要服从于北面家长的管理。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长期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构建于四合院的一砖一瓦中,处处体现传统的宗法制度。不仅住房的分配使用体现了传统第4页共18页的家族伦理观念,四合院的规格也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四合院大体可以分为亲王、公侯、品官、百姓四个等级。[4]公侯一级宅第,规定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大门三间,大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厅、堂七间,大门为绿油兽面锡环;三品至五品官,厅、堂也是七间,只是大门为黑油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大门一间,大门系黑色,仅有铁环。一般平民住宅,房屋可建十所至三十所,但是每一所四合院正房不得超过三间。不同的建筑规格不仅是建筑形式上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人们只要通过房屋的间数和大门就可以了解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三紫禁城的“崇九”情结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四合院建筑群就是北京的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相继使用了491年的宫殿。历史上每一朝代的帝王取得了统治权之后,在房屋建设上首先就是要建造自己的宫殿,帝王可以花费大量的财力,应用当时最好的材料、最精良的技术,调集众多人力来建造这些宫殿,所以一个时代的宫殿往往集中显示了那个时代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上的最高水平。在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前后的大石台阶上可以看到有九条龙的雕刻;宁寿宫前的一座琉璃影壁上也可以看到有九条第5页共18页用琉璃制造的龙;金銮殿宝座上有九条龙;在宫殿大门上可以见到纵九行横九排的门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九的数字这自然不是偶然的现象。中国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天体中天为阳,地为阴;人体中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方位中前为阳,后为阴;等等。阴阳既对立又不可分离,这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宇宙观。具体到紫禁城里,宫殿的主人是皇帝,当属阳。皇帝的宫殿用龙作装饰,在某个部位上,用多少条龙,当然应该用阳性数字中最大的。单数为阳性,单数一、三、五、七、九中九最大,所以就出现了皇帝专用的台阶御道和宫殿前琉璃影壁上的九条龙,大门上9×9=81枚门钉也成了宫殿大门的标记。宫殿屋脊上成排的小兽,在太和殿、保和殿这样重要的大殿上用的也是最高单数9个,而在中和殿上用7个,到御花园的亭、榭、楼、阁建筑上则成为5个、3个了。这些或明或暗的数字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表现了礼制中的等级规定,即皇帝处在社会的最高等级。它们不像紫禁城的色彩能够通过人们的感观产生直接的装饰效果,而是需要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后才能够加以解读。四结语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数字不仅用来进行科学的计量建筑物的比例、尺度,还作为一种符号,体现特有的文化意义。第6页共18页四合院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最基本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住宅需求,同时还体现了古代的政治思想。四合院以及其中的数字符号共同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等级观念和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体现着这种制度下当时人们的生活规范与生活方式。参考文献:[1]王世瑛,朱德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2]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xx.[3]牛婧文.中国文化之四合院的文化内涵[j].文学界,20xx(4).[4]王兆祥.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内涵与文化效应[j].住宅文化,20xx(5).作者简介:岳娜(1988-),女,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篇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物资载体,中国建筑的崇高形象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自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并成为世界建筑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第7页共18页的文明成就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屋顶类型和雕刻装饰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称分布,如宫殿,庙宇,陵墓和住宅;另一种是自由分布,如古典园林建筑。从商代早期的宫殿局部遗址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就有一定规律的组合关系。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组合建筑都发展到了顶峰。宫殿的森严和威慑,寺庙的神圣和脱俗,陵墓的肃穆,园林的清新和典雅,都通过群组组织的方式来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所反映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宗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经脉。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礼乐制度上,礼制制度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上。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制度影响很深,体现在帝王宫殿建造的雄伟壮丽和气势恢宏,如汉代萧何所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又如《易经》所说,宫室建筑的营造,取象于“大壮”卦。周易大壮卦,从其卦义上说,既强调建筑的雄大坚固,也隐含建筑应该符合礼制的规范。受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尊卑等级观念的约束,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布局都是方正统一的。天地宇宙象征着王室,帝王的宫殿最高,因此,宫殿建筑更是突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的思想。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第8页共18页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从这种明显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明清故宫建筑群是对称分布的,故宫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殿宇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后寝是皇帝和皇后、殡、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左右各有六处宫处,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封建制度在建筑实体中的延伸。中国园林建筑布局为自由分布。中国传统园林主要强调意境,要求心灵的归属和安慰。因此,传统园林要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秀丽的感觉。这种园林的意境不但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还和老庄的哲学意境有联系。中国古人是爱山水的,《论语》中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中国古代园林是善于用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水使封闭的园林有了自然的灵动,使人工的艺术有了生机,诚如《园冶》所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极富自然情趣。话说,山是水之骨,水是山之魂。园林中对假山的运用也达第9页共18页到了极致,山水相依,利用山水的围合,分割,疏通,连接,创造出充满变化,具有丰富形式和内容的空间组合。建筑组群的分布形式是在宏观上对建筑布局的把握,体现了古人对等级制度的诠释,而在这个大框架下,对建筑部位的约束,从建筑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和质地等建筑风格特征更细微地体现出了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色彩。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大部分组成,有“三段式”之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屋顶,外形尺寸最大,还是最有特色的部位,具有沉稳大方而又精巧秀美的形态特征。从人类开始使用屋顶到现在,其形态和文化含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最初的巢居文化中,先民主要使用树枝和茅等作为屋顶来遮风遮雨。到了中国明清时代,,屋顶作为传统艺术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有几种不同的样式,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的类型在封建社会是严格要求,其中,庑殿顶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一般只用在于宫殿和寺庙中的最高贵的大殿。如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的首殿太和殿。歇山顶是紧随庑殿顶后较有品味的高级屋顶形式,这种形式在园林建筑或寺庙建筑运用较为广泛。攒尖顶广泛应用于坛庙建筑,其中的典型是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建筑,三层攒尖顶象征着与天相第10页共18页连,圆形攒尖顶与四周的方围墙组合在一起,又象征着“天圆地方”。各代封建王朝对建筑屋顶的类型针对所有者的社会地位都有一定的规定,这些等级观念从秦汉时期一直发展到了明清,而屋顶的类型也让我们对原来的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让我们了解古代的等级文化。传统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色彩的运用不同于今日要求,不仅仅要求色彩的协调美观,更主要的是,它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因此,我认为这些颜色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在古人看来,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十分严肃和重要的。早在西周,统治阶级就利用色彩来区分贵贱和判断等级。色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正色”和“间色”的概念。所谓正色为青白黄赤黑,按五方之说,在广阔华夏大地,中为黄色,东为青色,南为红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我们理解为黄帝居天下之中,其色属黄,并支配四方;东为太皞,其色属青,故称青帝,以掌春时;南方者炎帝,其色属红,以司夏日;西方者少昊,其色属白,故称白帝,掌管金秋;北方者颛顼,其色属黑,
本文标题:中国等级制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6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