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图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_图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1.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2比多少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单元位置2.1认识上下和前后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2.2认识左右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3.11-5的认识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3.2比多少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3几和第几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4分与合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5加法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3.61~5的加法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3.7减法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3.85以内的减法1、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3.9加减法的练习1、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100的认识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3.11有关0的加减法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第四单元认识图形4.1认识立体图形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4.2我会拼图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16和7的认识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5.26、7的组成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5.36和7的加减法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46和7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5用数学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6用数学练习课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5.78、9的认识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5.88、9的组成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5.98、9的加减法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5.108、9加减法的练习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5.1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5.1210的认识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0整理和复习5.20.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的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20.210以内减法和综合练习的整理复习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6.111~20各数的认识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6.211~20各数的写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2、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6.3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6.4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准备。6.5排队中的学问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第七单元认识钟表7.1认识整时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7.2认识整时练习课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8.1九加几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8.2九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8.38、7、6加几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8.48、7、6加几的巩固练习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8.55、4、3、2加几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8.65、4、3、2加几的练习课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8.7用数学(一)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8.8用数学(二)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8.9整理和复习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8.10整理和复习练习课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下册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如:12——9=3把12分解成10和先算:10-9=1则再算:1+2=3★2、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各年级知识点汇总-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7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