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8.3.12复习1、尿液的保存,通常加防腐剂。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如尿糖和尿蛋白)时,加(甲苯)防腐。检查尿中有型成分(细胞和管型)时,加(麝香草酚/甲醛)防腐。检测尿中激素成分(17-羟或17-酮类固醇)时,加(盐酸)防腐。2、血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脓尿血红蛋白尿隐血试验:(—)对吗?×胆红素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对吗?√浑浊的脓尿经加热可消失。对吗?×(P11)乳糜尿是由于胆道阻塞,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不能经淋巴管引流入血而逆流进入尿液导致。对吗?×(肾周围淋巴管堵塞)3、尿蛋白的分类和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无大分子量蛋白,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症。非选择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无大分子蛋白。对吗?√(P18)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β2-微球蛋白(β2-M)增高。对吗?√(P19)胰腺炎时的尿淀粉酶增高,增高的尿淀粉酶是溢出性蛋白尿吗?√(P21)4、尿糖、尿酮体的临床意义?(P183)尿糖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内分泌疾病,血糖浓度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等能使血糖升高。①糖尿病: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致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②甲亢:肠壁血流加速和糖的吸收率增加,致餐后血糖升高。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剩致血糖升高。④嗜络细胞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致磷酸化酶活性加强,促使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⑤Cushing综合症(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糖原异生作用旺盛,抑制糖磷酸激酶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出现糖尿,称为类固醇性糖尿病。2)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退,肾阀值降低所致。见于①家族性糖尿: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缺损所致。②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伴肾小管受损时。③妊娠时,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亦可使肾糖阀值下降。糖耐量试验可正常,与糖尿病相鉴别。3)暂时性糖尿:①超过“肾阀值”的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肌注葡萄糖后可一时性血糖上升,出现尿糖。②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③精神性糖尿:如精神过度紧张。4)其他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一些戊糖,也可在肾小管重吸收,比葡萄糖吸收率低。进食这些糖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致血中浓度升高,出现相应的糖尿。哺乳期乳腺产生过多乳糖,可形成乳糖尿。肝硬化时,肝功能障碍对果糖和半乳糖利用下降,血中浓度增高出现尿中。5)假性糖尿:尿中不少物质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随尿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等,可使Benedict试剂中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呈阳性反应。尿酮体临床意义:1)糖尿病性酮尿: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脂肪被大量氧化,生成酮体。2)非糖尿病性酮尿:婴儿或儿童因发热、严重呕吐、腹泻、未能进食等出现酮体;妊娠期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吐等尿酮体阳性。饮酒过量可造成以β-羟丁酸明显升高为特征的酸中毒。只要尿糖(+),就是糖尿病。对吗?×尿酮体(+):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吐者等。若饮食中缺乏糖类或脂肪摄入过多等,尿中也可出现酮体。对吗?√2018.3.15复习1、判断:(P183)(P43)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或弱(+),尿胆原定性(-)对吗?×(反了)胆红素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对吗?√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定性(-),尿胆原定性(+)√阻塞性黄疸:尿胆红素定性(+),尿胆原定性(-)√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定性(-),尿胆原定性(-)×2、尿亚硝酸盐试验(+)和尿隐血试验(+)各表示什么?(P44)阳性(+)表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细菌数≥100000/ml阳性(+)表示尿内有红细胞或红细胞已破坏。见于输血反应、遗传或继发性溶血性贫血等。3、尿液红、白细胞、常见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参考值及意义?红细胞参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镜下血尿:平均3个/HP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多形性红细胞80%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型):红细胞多形性50%白细胞参考区间: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血胞5个/HP常见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尿中见不到。若出现尿中,表示肾小管有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观测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移植有无排斥反应有一定意义。含铁血黄素颗粒: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细胞内分解成含铁血黄素颗粒。见于肾慢性充血、梗死和血红蛋白沉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复粒细胞(脂肪颗粒细胞):在某些慢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胞质中充满颗粒。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偶见。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炎症时可出现。大量出现时应警惕移行上皮癌。鳞状上皮细胞:成年女性尿中易见,少量出现无意义,尿道炎时可大量出现。选择:含铁血黄素颗粒可见于尿中何种细胞?复粒细胞(脂肪颗粒细胞)是哪种细胞在某些慢性肾炎,发生脂肪变性,胞质中充满颗粒?C闪光细胞是何种细胞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炎症感染过程中发生脂肪变性改变的一种细胞?BA红细胞B中性粒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E移行上皮细胞。4、血尿的临床意义?(P185、P46)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泌尿系统外的疾病: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再障、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5、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P186、P52)(1)尿中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2)肾小管有使尿浓缩和酸化能力,浓缩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盐的浓度,尿液酸化后使蛋白质沉淀。(3)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在肾小管内有一定的滞留时间,使蛋白质浓缩、凝结。(4)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6、尿细菌定量培养时,有一种细菌生长,且(P63)菌落计数>105/ml能否判断为尿路感染?能菌落计数104/ml通常称假阳性,看作污染吗?不看作菌落计数在104/ml~105/ml能看作感染吗?不能排除感染另外若有多种细菌生长,只要菌落计数>105/ml,就能判断为尿路感染吗?怀疑污染2018.3.19复习1、在做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和Addis尿沉渣计数时,留取尿标本需要加防腐剂吗?通常加什么?甲醛在急性肾盂肾炎时,尿蛋白管型和红细胞排出增多?×(白细胞增多)在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时尿白细胞增高显著?√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红细胞和尿蛋白管型排出增多?√2、观察尿红细胞形态通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能否大致判断尿中红细胞是由于肾小球损害引起的?可以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在外观上没有差异?有差异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计数的80%,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正确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是由于下面的表述引起的吗?正确红细胞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漫长的各段肾小管受到挤压损伤不同pH变化不同渗透压变化1)大小变化红细胞形态改变2)形态异常3)血红蛋白含量变化3、尿蛋白电泳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尿蛋白电泳表现为小分子量蛋白,区带在白蛋白及其以下?×(区带在下)肾小管损害为主的疾病尿蛋白电泳表现为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白蛋白附近及以上?×(区带在上)整个肾单位受损尿蛋白电泳表现为混合性蛋白条带,区带以白蛋白为主?√4、填空123455、选择1)非选择性蛋白尿E2)肾小管病变和损害时D、F3)提示肾小球疾病肾小球内有局部凝血、微血栓形成和纤维化B4)长期尿路梗阻、逆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C5)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AA、尿中出现本-周蛋白B、尿内FDP增高C、尿中THP含量增高D、尿中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增高E、尿中C3、IgG和IgM增高F、尿NAG升高G、尿溶菌酶升高(4)正常(1)混合性蛋白尿(3)高分子量蛋白尿(2)混合性蛋白尿(5标准蛋白2018.3.22复习1、※简述:尿蛋白增高的机制(4点)P17背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孔径屏障或电荷屏障改变,漏出大量高分子蛋白,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2)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肾小球滤过后,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4)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2、脊液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P189、130)记住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1)有脑膜刺激症状,如脑膜感染、脑膜白血病。2)疑有中枢神经梅毒、脑膜白血病、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3)疑有脑占位性病变,如恶性肿瘤。4)脱(神经)髓鞘疾病。5)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者。6)神经系统疾患需系统观察或需椎管内给药、造影和腰麻等。禁忌症:1)考虑是否有颅内压升高,如果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则禁穿刺。若非作不可,应先行降压处理。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3)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3、脊液穿刺损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的鉴别?4、常脑脊液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h,不会出现凝块和薄膜。填入下表序号,1)结核性脑膜炎;2)急性化脓性脑膜炎;3蛛网膜下腔阻塞2、1、37、脑膜炎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病毒性、结核性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从轻度到显著增高。对吗?√正确8、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来自血糖,含量约为血糖的60﹪,受血糖浓度、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脊液中糖酵解速度的影响。当病原菌感染破坏血脑屏障通透性时,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对吗?√2018.3.26复习1、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P191)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达数千×106/L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存在为本病特征,细胞数不超过500×106/L。对吗?√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仅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多为数十×106/L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中度增加,多为数百×106/L。脑寄生虫病细胞数可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2、脑脊液酶学检查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CFS中肌酸激酶(CK)活性增高,其中病毒性脑膜炎增高最明显,结核性脑膜炎次之,化脓性脑膜炎轻度增高。对吗?×(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时CFS中乳酸脱氢酶(LD)增高,其中肺炎链球菌感染最明显,脑肿瘤和脑血管病变也升高。对吗?√结核性脑膜炎时,CFS中腺苷脱氨酶(ADA)和溶菌酶活性增高明显,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对吗?√4、浆膜腔积液通常分为:(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和(渗出液)为炎性积液5、漏出液形成的主要原因?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白蛋白<25g/L),可形成浆膜腔积液,见于晚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2)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栓塞。3)淋巴管阻塞:见于丝虫病或肿瘤等。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维生素缺乏、高热、缺氧、中毒等。5)血中盐类成分的变化:如钠潴留。前两种形成的漏出液多为多浆膜腔积液,伴有组织间液增多引起的水肿。6、渗出液形成的原因?炎症时由于细菌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形成的主要原因:1)感染性:化脓性细菌、结核杆
本文标题: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7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