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坤现场流行病学的组织与管理前言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位:专业性+社会实践性=系统工程专业性-----卫生相关事件;社会实践-----社会公众和公共管理2、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管理的两种类型:1)应急调查的组织与管理2)非应急调查组织与管理3、现场调查三步曲:1)预备阶段:准备充分、部署细致、计划完善2)实施阶段:遵循调查原则、强化督导评估、加强组织管理3)总结阶段:现场报告、信息发布、资料归档三者一脉相承,彼此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节预备阶段的组织与管理•内容框架:•一、现场工作准备与组织•编制应急预案、成立行政领导组、组建专业调查组、遴选和培训调查人员、调集物资设备、筹集工作经费等•二、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了解公共卫生问题背景、组织领导、调查组构成及分工、明确现场工作机制、调查对象和样本确定等现场流行病学的组织与管理一、现场工作准备与组织•(一)编制应急预案•又称为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高效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或)方案。•1、时间范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刚刚结束之后•2、明确的问题•谁负责、何时做、怎么做•3、应急预案的四方面内容•1)提供应急处置的总体思路、工作原则、基本程序和方法•2)明确指挥体系与职责、组织管理流程、应对策略、资源调配•3)确定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事后恢复与重建•4)指明管理各项资源的位置和获取方法•4、政策文件参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为地方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二)成立行政领导组织•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政府行为性:•1)卫生行政部门指派•2)与国家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相适应•3)按上下级隶属关系逐级汇报•4)征求领导批示,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和经费投入•2、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参与现场调查遵循的原则:•1)树立大局观宏观把握事态趋势、“内紧外松”、正向引导•2)尊重专家与专家彼此信任、相互配合•3)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把握进程、成为真正的指挥者(三)组建专业调查组1)及时建立处理调查小组或机动队小组负责人的素质要求:有威信、事业心强、精通流行病学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单位领导或高年资公共卫生专家2)合理分工,明确细则调查组成员组成包括流行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专业人员3)根据调查特点灵活安排调查员例如某些特定场合下的调查对象为女性时,可能选择女性调查员更为方便有效•(四)遴选和培训调查员•1、调查员的选择标准•1)乐于奉献、吃苦耐劳•2)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3)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2、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开展前培训•了解调查目的、意义•统一认识:项目标准、询问语气技巧等•(五)调集物质设备•必要的经费、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安排•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四轮驱动、标志明显•通讯工具:移动电话等•2、现场设备和物品•个体防护装备、现场便携式检测仪、采样设备等•3、其他物件•相关参考书籍、疫情登记本、手提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六)筹集工作经费•1、非应急现场调查•事先详细准备•2、应急现场调查•得益领导重视、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通报情况、争取更多经费•年度计划中作全年度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预算•3、注意事项•重视下级专业机构的合理经费要求•(七)安排现场工作会务•至少组织三次信息交流或情况通报会•形式不拘、时间合理,可边会议、边调查、边实施•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决定现场调查后的准备会议•专业机构领导主持,各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及后勤人员参加,共同讨论•确定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决定参与调查、确定人员、明确分工、确认后勤保障•第二次会议(现场会议):•到达现场的事宜分析会•第一阶段:到达现场立即召开-----明确调查目的和项目;调查范围和对象;拟采取措施•第二阶段:现场调查结束后,调查工作即将结束前的情况•反馈会-----做出调查通报、安排后续工作•第三次会议(小结会):•公共卫生事件平息后的回顾小结会-----负责人通报事件过程、明确性质、对今后工作的启示•(八)建立现场工作质量监控体系•1、做好现场调查设计•2、启动预调查•3、建立现场督导机制•4、建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机制•二、制定现场工作方案•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任务•是为了实现调查目的和任务,预先做出的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包括内容如下:•(一)公共卫生问题背景•1、公共卫生问题介绍•时间、地点、主要症状、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等•2、公共卫生问题背景•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气候地理、人口学特征、防病基础等•(二)调查目标•1、事件诊断--------查明事件原因•2、事件处理--------提出干预措施•更加注重现实,并非纯理论的流行病学研究•(三)组织领导•特大公共卫生事件(I级)*********国务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II级)*******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较大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地区(市)级政府•一般公共卫生事件(IV级)***县(市)级政府•(四)调查组构成及分工•1、调查组成员: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组长负责制、明确个人职责•2、根据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成员:•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明确的传染病疫情、核和放射事故、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五)明确现场工作机制•内部分工职责、组内信息交流和工作会商机制•(六)现场调查地点•确认原则-----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达到调查目标•2、有利于实施现场调查•3、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重视现场调查的实践经验,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七)调查对象和样本确定•明确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高危人群、易感人群不易判断•(八)现场调查方法•参考来源------传统流病调查方法•基本类型: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尽量做到疾病定义简单、现场计算机分析•(九)调查工具•现有调查表,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修订•(十)检测、采样与实验室安排•1、对现场检测仪器安排•2、现场采样安排•3、实验室检验安排•(十一)工作进度•现场工作日程表:何人、何时、何事•表示方法:甘特图(Ganttchart)活动内容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方案设计预调查现场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总结撰写•(十二)经费预算•现场工作人员参与制定预算•估算无法精确确定的费用•分类计算•(十三)资料整理与分析•卫生统计人员负责、配备计算机•(十四)撰写工作报告•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第二节实施阶段的组织与管理•现场调查的关键时期•内容框架:•一、现场工作的原则及程序•二、现场工作的过程管理•三、现场督导与评估现场流行病学的组织与管理一、现场工作原则及程序(一)现场工作的原则1、时效性原则2、边调查、边处理原则3、协作性原则4、科学适度原则5、重视实验证据原则6、合法性原则7、社会性原则(二)现场工作程序二、现场工作的过程管理•(一)信息采集管理•1、现场环境纷乱复杂•2、Slackoff模式:•S---Shells(提纲)•L---Logdecisions(决策记录)•A---Accuracy(准确)•C---Communication(交流)•K---Keepitsimple(简单)•O---Ongoingwriting(随时记录)•F---Filing(档案)•F---Friendship(友谊)(二)现场动员与控制•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媒体手段•2、领导亲临•利于工作开展、凝聚人心•3、积极处理•取得现场群众信任、支持•(三)人员安全管理•1、保障现场群众的人身安全•安全转移、避免混乱、提供安全饮用水、食品供应等•2、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培训、安全防护、保卫女性工作人员、现场受伤或得病的卫生保健、心理危机的疏导•(四)社会沟通管理•信息沟通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杰斯特的沟通“三T”原则:•1、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yourowntale)•2、提供全部情况(tellitall)•3、尽快提供情况(tellitfast)•政府部门既要保证居民知情权,又要避免群众心理恐慌和谣言传播•(五)工作报告和反馈管理•工作报告包括:•初次报告、每日工作简报、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反馈管理:•每日向有关部门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信息•阶段性报告在离开前反馈给当地•现场工作结束召开总结会•(六)财务与物资设备管理•物尽其用,减少浪费•1、财务管理•遵循计划、预测现场花费、审计监管、规定资金使用权限•2、物资管理•专人负责、按计划发放、变动时向上级汇报•3、设备管理•专人负责、妥善保管、涉及机密的通讯工具要规定使用权限•(七)现场工作质量管理•1、目的:保证现场数据和资料的准确•2、质量控制贯穿调查全过程•3、现场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4、调查员较多时配备调查指导员三、现场督导与评估•(一)定义•1、现场督导(monitor)•根据现场工作目标,对现场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进展进行测量的常规过程,以发现实际工作与计划间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分类:•随访性督导、检查性督导、评估性督导•2、现场评估(evaluation)•根据现场工作目标和相应的价值准则,对现场工作的投入、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判。•可以划分为可进行性评价、适宜性评估、进展评估、效果评估、影响评估•(二)目的•督导评估(M&E)是现场工作管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主要目的有:•1、了解工作进度,发现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及时发现问题•2、检查目标完成情况,找出工作进展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原因•3、监督现场工作质量,评价措施的有效性•4、监管经费使用情况,维护财务制度•5、检查物资设备使用情况•(三)工作机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督导评估的顺利开展•1、专人负责•2、经费保障•3、督导评估方案/计划•4、指标体系•5、数据流程•6、核查机制•7、结果利用•(四)工作方法•1、听取工作汇报•事件起因、危害程度、初步调查结论;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病人救治情况;事件发展预测等•2、查看工作报表和资料•审查工作规范程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3、专题组讨论(focusgroupdiscussion)•根据工作目的确定讨论的主要问题,每组(6—8人)在一个主持人的引导下积极讨论,由记录员现场记录或录音的定性调查方法•4、现场观察(fieldobservation)•了解现场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了解居民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5、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6、快速评价(methodofrapidassessment)•特点:指标少而精、样本量小、短时间内获得结果•(五)工作内容•1、调查质量的督导评估•重点监控、专人负责•2、处置措施的督导评估•是否准备充分、是否覆盖所有目标人群、是否及时执行、是否有效等•3、工作进度的督导评估•关注三点:时间、活动、消耗的资源•4、经费物资的督导评估•主要关注点:•资金和物资是否满足现场工作需求;•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被浪费、贪污;•保管是否安全•5、目标效果的督导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解决卫生问题•成本效果如何第三节总结阶段的组织与管理结构框架•一、工作报告的形成•二、卫生信息的发布•三、现场资料的归档现场流行病学的组织与管理一、工作报告的形成(一)形成原则1、及时性现场调查报告要迅速、及时、针对性强2、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的生命,以客观资料为依据3、科学性讲究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4、实用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报告形式和内容•现场报告形式:初次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即发生报告,是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强调快速、时效、简要•初次报告的主要内容:•(1)简要描述并分析事件的发生及其特征•(2)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特征资料•(3)简要分析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4)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
本文标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