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
第六单元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醒站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知难行易”■三民主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印象孙中山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孙中山吗?[畅所欲言]走近孙中山孙中山的生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孙中山(1866—1925)1879年,孙中山前往檀香山,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认识到了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初步启发了他改良祖国的愿望。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医院学习,以“洪秀全第二”自命,抨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政策。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遭到惨败,同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国的建议,受到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少年壮志奔走革命1894年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在中国第一个树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而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8月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胜利揭开了序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捍卫共和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发起了“护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袁世凯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他们无视国会和《约法》,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为了维护《约法》,保卫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护法运动”,但先后都失败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晚年时期—壮志未酬巨星殒落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背景为南京中山陵。《民报·发刊词》[自主探究]1、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孙中山实践三民主义的活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三民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屡遭失败的原因。2、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它的核心是什么?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本课内容涉及到了孙中山人生中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前进[练习反馈]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监管不力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A.反清复明B.反满兴汉C.反对民族压迫D.反对封建统治CD3、三民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革命的政治纲领,它所要解决的矛盾中最主要的()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矛盾4、以下对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叙述全面的是()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国内民族压迫C、既反对帝国主义又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C5、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①反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反对封建军阀统治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④把反帝反封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共同之处是()A.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C.承认耕者有其田D.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DA7、孙中山的活动中体现右图题词精神的有()①制定同盟会政治纲领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④提出新三民主义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历史背景是()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②列强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④中国处于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B返回[知识整理]时代教训经济思想政治背景形成过程萌芽形成活动实践结局:陷入绝境教训: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力量建立民国捍卫共和发展:新三民主义背景: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原因:主、客观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核心:三大政策“新”的内容积极性局限性[合作探究]探究之一:如何理解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思路引领:关键要从“比较”两字上面去理解这个结论,分析它是与什么相比较得出来的。1、与以往的救国方案相比较,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触及到了时代主题,具有历史进步性2、从三民主义自身内容与时代要求的比较来看,它又有很多的不彻底性(即不完整性),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合作探究]探究之二:促成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的新三民主义的有哪些因素?这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思路引领:第一问可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第二问可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入手,把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作比较[合作探究]探究之三:观看短片,思考什么是“中山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欢迎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以下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几句口号或警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为公”“博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你认为“中山精神”是什么精神?“中山精神”包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思想;“天下为公”“博爱”高尚的人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等优秀品质。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比一比,看一看谢谢指导,再见!
本文标题: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