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三、简答、论述题一、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010.10)P2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2010.07)P3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清政府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绿营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三、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012.07)P12答: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往,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围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09.07、2011.01、2012.04)P14答: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第一个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得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五、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2009.07、2011.10、2012.01)P14答: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备世界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如大公无私、富有组织纪律性等外,自身特点如下: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六、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009.04、2010.04)P14答:1、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2、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3、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009.10、2013.04)P15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放生产力问题。两者的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二大任务是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八、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10.01)P19-P20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九、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11.07)P21答:严复《天演论》的主要思想是: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严复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决”,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这些言论对中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简答、论述题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2010.04)P25-P26答:1、内容:土地分配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2、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P26答:主要内容是:1、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3、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其性质是:它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及土地问题。这一致命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与社会条件。三、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2009.04)P28答: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它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特点是: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以严厉的批判,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地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它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四、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009.07、2010.01、2012.10)P29答: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带有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2、没有科学理论与指导,不能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3、对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认识。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011.10、2012.07、2013.01)P32答: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六、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12.07)P33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派依赖西方列强“求强求富”目的无异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管理腐朽。洋务派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七、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2010.10)P37答:1、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通过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2、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3、思想上,虽提倡学习西方,却仍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2009.04、2011.07、2012.01)P36-P37答:历史意义:1、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失败的原因是: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的弱点和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第三章辛亥革命三、简答、论述题一、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2008.10)P44-P45答:1、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但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它是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二、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2009.01、2009.04、2009.07、2011.01、2011.07、2013.01、2013.04)P45-P46答:1、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2、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学说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所有制度改革和反封建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三、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011.10)P47答:1911年5月,清政府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民众强烈反对,四川省尤其强烈。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镇压并造成成都血案,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武装暴动。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性。(2011.04、2012.10、2013.07)P49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简答、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