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1课nbspnbsp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知道我国从建国到当今教育发展方面的相关史实,其中包括各个不同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教育发展的表现、新时期教育的政策调整、对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领导人等等,并通过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来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即教育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间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由此来分析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措施,并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以报效国家,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1.拉开序幕(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依据《共同纲领》,各级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接管原属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初步改造,确立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目标。接收外国津贴的高等、中小学等学校改为公办,初步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教育主权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教育的奠基(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总方针。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合理的成分,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2.制定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成就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田头识字学习偏远贫因地区的小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世界扫盲游行大会落后地区的教育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建国初北京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二动乱中的教育文革冲击教育革命危害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高考制度被废除1.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专毕业生和200多万中专毕业生,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基础教育受害十分残重,出现人才断层3.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2.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3.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1.学校领导体制变化: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2.教育体制上“开门办学”,缩短学制3.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而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办“七二一”工人大学4.原有的教师,被认为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下放农村劳动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估计”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否定17年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海南知青武装训练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结合图片和课本分析文革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00.511.522.51962年1982年1990年2000年文盲人数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于停滞状态。1962年1982年1999年2000年2.51.50.50文盲数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共4万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清华大学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1.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刚一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根本纠正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观点,迅速给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平反,使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得到新生,教育战线上的春天来了;1977年8月8日决定恢复高考,当年冬全国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3万,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教育界重新焕发新机;全面整顿恢复被文化大革命颠倒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等;组织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社会风气;颁布《教师法》、规定教师节、提高教师待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教育复兴从1978年到2008年,有1.28亿人参加高考,5386万人录取,1999年扩招,男女比例2007年女生总数47.3%,录取率占49.9%,城乡生源,2003年农村城镇持平,2006年新生中农村生源超过城镇,占52.5%,2008年复读生占报名人数的15%。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对于当时推动恢复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历史性转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和观念,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恢复高考制度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经受十年重创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深刻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经历过高考过程的人对恢复高考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改变了整个社会走向。2.确立“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指出:在世纪之交,各国为谋求在末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加重视加强科学教育。世界正迎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100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的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3.坚持“三个面向”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普九教育,《义务教育法》颁布,中等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招生制度等。4.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我国一定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使他们成为带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骨干。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涌现一批如北大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5.国际教育交流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2007年底),我国先后有121.17万我到国外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有31.9万多人学成回国。6.教育改革推行多种教育模式,特别是扩大教育投资方式,实行政府办学为主,鼓励民间办学,还启动了希望工程。7.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8.成就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教育兴办教育挫折教育繁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中国教育应该思考些什么?1.坚决实施”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方针和义务教育法,依法治教。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3.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4.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安徽省金寨希望小学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1991年10月,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仕仁村小学成为我国第一批、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次年6月,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而该校则成为这笔捐款的接受点,25名失学儿童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捐助,得以重返校园。如今,这25名受益儿童已有4人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另有11人正在读大学。希望工程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基础。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到进一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发
本文标题:第21课nbspnbsp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