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研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画杨桃》《小马过河》《好天气和坏天气》古代寓言故事学生生活故事童话故事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习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朗读重点:读好对话的语气。复习要点1.认识41个生字,会写25个字,会写2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成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简单的看法。5.体会“赶紧”“焦急地”修饰句子的作用。6.了解“厂、穴”偏旁表义。7.积累含“笑”的词语。8.发现和积累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寓言二则读准字音:筋(前鼻音)圈juàn羊圈quān圆圈正确书写:筋(下面是月+力)疲(疒)掌握部首:亡(亠)丢(丿)告(口)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羊圈亡羊补牢: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揠苗助长》揠:拔揠苗助长: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寓言二则(1)丁丁自己对自己说:“要是有个朋友陪我一起上学多好啊!”()(2)小力才三岁就报了五种课外班,这真是拔起禾苗帮他长啊。()(3)我们用了三个小时才爬到山顶,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选一选,把句子中画“____”的部分换成成语。自言自语揠苗助长筋疲力尽筋疲力尽揠苗助长自言自语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愚公移山画杨桃读准字音:审(前鼻音)肃(平舌音)晌(翘舌音)倒dào倒退dǎo倒下正确书写:视(示字旁)掌握部首:页(页)交(亠)画杨桃选词填空。严格严肃1.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2.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地批评了他。教育教诲1.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2.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不像……而像……不要……要……1.同学们要记住:放学后()在外面玩,()及时回家。2.人们常说“十月有个小阳春”,这时候的天气有时候()秋天,()是回到了春天。严格严肃教育教诲不要要不像而像“好——笑!”破折号表示()“不……像”省略号表示()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①详细,周密而认真;②知道;③一定,果然;④审问。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老师和颜悦色地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①高兴、愉快;②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画杨桃声音延长说话吞吞吐吐①①小马过河读准字音:棚(后鼻音)哩(轻声)唉(第四音)坊fānɡ街坊(连成词读轻声)fánɡ磨坊正确书写:突(下部是“犬”)麦(第三笔是竖)掌握部首:麦(麦)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1.牛伯伯说河水很____,松鼠说河水很____,我发现所填的词是一对_______,我还会写这样的词________。2.从画横线的部分,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马最后有没有过河?他会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深反义词开关是非小马过河遇到事情,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去尝试。主题探究。班级的图书角成立了,应该如何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呢?让我们参与到班级讨论中,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形成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图书借阅公约借阅时间:_________。借阅数量:每人每次最多借______本。借阅期限:每人每次仅限___天。借阅要求:任何人不得在图书上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责任:遗失或损坏者________,不按时归还者_________。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五认一认:èxà厕所车厢大厦xzhy.洞穴窄小窑洞我发现红色字的部首都是(),带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有关。厂房间我发现红色字的部首都是(),带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有关。穴洞穴语文园地五1.背诵《弟子规》片段2.填一填:唯德学,,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不如人,勿生戚。3.会运用:穿衣时要注意仪容仪表,正如《弟子规》中所说:妈妈用《弟子规》中的教育我,不要和别人比吃穿。唯才艺饮食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根据意思,补充句子。①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把衣帽弄脏。置冠服,_______,勿乱顿,致污秽。②当学问和才能不如别人的时候,应当自我激励,奋力赶上。唯德学,唯_____,________,____自砺。③至于穿着和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若______,若饮食,_______,勿生戚。语文园地五有定位才艺不如人当衣服不如人语文园地五读一读,用图中的字组成四个四字词语。(字可以重复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哈哈大笑开怀大笑语文园地五照样子,写出带有“笑”字的词语。微笑____笑____笑____笑笑哈哈笑_______笑________笑_________选用带“笑”的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狂傻微嘻嘻眯眯呵呵(1)《揠苗助长》中“揠”的意思是______,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揠苗的结果是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办事要遵守规律,不能急于求成。B.办事要努力,不能偷懒。C.办事不用遵守规律,时间到了,事情自然会解决。(2)《亡羊补牢》是一则_______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寓言,悟道理拔巴望禾苗长得快一些禾苗都枯死了A寓言出了问题只要及时想办法补救,就不算晚综合练习看问题,多角度《画杨桃》一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练习______时,“我”把杨桃画成__________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___________,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_______,不要________的道理。画杨桃五角星会有不同的样子实事求是轻易下结论综合练习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一条小河在老牛看来________,在小松鼠看来___________,小马通过自己尝试发现河水既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故事,亲实践水很浅深得很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无论什么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亲自试试看综合练习1.照样子写词。(1)图画__________________(2)深浅__________________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认认真真地看仔细地()和颜悦色地()哗哗地()例:各种各样的果脯()的阳光()的禾苗()的笑声两个字意思相近。两个字意思相反。明亮欢乐热烈多少快慢阴晴“地”后面是动词。听说流动明媚绿油油愉快综合练习《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小马过河》《好天气和坏天气》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办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效果也许会不一样。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亲自去尝试。想一想,连一连,记一记。综合练习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1)做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尝试,根本不能听信别人的话。()(2)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3)既然羊已经丢了,没必要再修补羊圈。()(4)解决问题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综合练习剩余的木头小鹿造了一()木房子,剩下许多派不上用场的木头。小鹿准备把它们扔掉。小羊和小猴见了,说:“这些木头还有用呢!”小鹿就把剩余的木头送给了它们。过了几天,小鹿到小羊家做客。小羊搬出一()漂亮的新椅子,请小鹿坐。小羊说:“这是用你给我的木头做的,瞧,那()桌子也是。”小鹿到小猴家做客。小猴拿出一()好看的木玩具,说:“这些木玩具都是用你给我的木头做的,瞧,一()枪,一()球拍,一()木珠。”“真没想到,剩余的木头有这么多用处!”小鹿很吃惊。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2.小鹿认为剩下的木头没有用,就送给了小羊和小猴,小羊用剩木头做了____________,小猴做了__________。3.如果你拿到剩余的木头,你想做什么呢?用上数量词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座把张堆支副颗椅子、桌子木玩具我想做一只木桶,一个衣架,一扇门。
本文标题: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研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6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