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学考复习2017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的现象以及文言句式;整理文中“于”、“因”、“也”等文言虚词;摘录文中所含的成语。2.背诵全文。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4.在梳理论证脉络的基础上,体会说理的方法,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作用。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还提出“性善论”。《孟子》简介《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七章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背景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第一段译文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如果河东发生灾荒,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减少,而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内容鉴赏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提出问题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第二三段译文五十步笑百步短长兵败逃跑移民移粟邻国之政未施仁政梁惠王民不加多的根本原因成语作战时逃了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比喻对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人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第四段译文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不可胜食也。,不可胜食也。,不可胜用也。不违农时,谷数罟不入洿池,鱼鳖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养生丧死无憾养民政策王道之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养民教民王道之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如今君王的态度对比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涂有饿莩(下层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岁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施仁政除虐政(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孟子的思想与主张:第一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养民的理想,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第二孟子还非常重视教民,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涸泽而渔。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作特色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学考复习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6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