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文化的()A、积累性B、继承性C、民族性D、稳定性2、“乡音难改”表明文化习俗对人影响是()A、积极向上的B、难以抹去的C、深入人心的D、难能可贵的3、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以下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①母亲节②春节③万圣节④端午节⑤冬至⑥七夕⑦清明节⑧重阳节⑨复活节⑩元宵节A、①②③⑥⑦⑧⑨⑩B、②④⑤⑥⑦⑧⑩C、①⑤⑥⑦⑧⑩D、②③④⑤⑥⑦5、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6、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7、2006年4月《人民日报》载文说,要创新,就不能是对传统文化的摹袭,不能是对域外文化的照搬,不能是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冷饭重炒,不能是对前人创造履迹的亦步亦趋,而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一切优秀文化元素,紧密结合新的生活和新的时代特点与需求,进行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创造。这说明,对传统文化应()A、兼收并蓄,一概拿来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生活的变迁C、简单模仿,古为今用D、移风易俗,兼收并蓄,不断更新社会制度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8、“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在现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违背民主与平等,当然应当抛弃。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是应该继承的,仁爱、礼仪、诚信无疑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说明()A、传统文化在旧社会起消极作用,在新社会起积极作用B、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9、2005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大陆民众最感动的是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B、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10、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11、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纪念,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优秀思想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二、综合题12、200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有功于中国,孕育出汉唐盛世;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危害中国,是落后的罪魁祸首。儒学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盛世是否有过贡献?现在如何公正地评价当时的批儒?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儒学,儒家精神,对现代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经过转换,服务于现实?也需要研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对待儒学应持的态度。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ABDDBCDBB二、综合题:12.(1)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因此,我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儒学,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2、200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里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A、淘汰所有的传统文化B、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C、使新文化建立在旧文化的基础之上D、首先剔除旧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3、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这表明()A、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具有继承性C、文化具有稳定性D、文化在不断发展4、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倡导多元和谐的时代,这和过去非此即彼流行的时代,在思维方式上大大不同。在80余年前,一批青年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并以此去打倒传统和反对别人继承传统。这样一种态度,本身恰恰成为自身所倡导自由、民主、科学的反面。这告诫我们()A、文化应在传承中发展B、应承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应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D、应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5、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A、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发展B、对待传统文化应完全继承,古为今用C、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D、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6、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7、韩愈的《师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具有继承性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8、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经济发展水平③科学技术水的进步④思想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综合题11、有人认为:“教育只能传承文化,科技进步只能发展文化”。请你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ACCBACC二、综合题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11、(1)教育和科技进步都能够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创造。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学术研究、实验、理论创新,创造新文化,推动文化发展。(3)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使文化继承的方式发生改变,促进文化继承。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本文标题: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