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浅析葡萄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龙源期刊网浅析葡萄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吴晓丹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0期摘要:葡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酿酒的地区。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西域,自西汉以后开始广泛东传,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的发展。唐代以后,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有了较大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输入,是古代中国人善于吸收外来技术的例子之一。葡萄文化是中西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作为从西域植入的植物之一,葡萄是较早而且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葡萄文化的渗入,对中国酒文化、美术、诗赋等都有影响,本文分析了葡萄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关键词:葡萄文化中西交流发展影响一、引语我国是种植葡萄①较早的地区之一,葡萄文化在中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葡萄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果品,其色香味俱佳,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葡萄是现今普通常见的水果,而葡萄酒也是人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一种酒。在对早期中西交流这门课程作业选题的时候,我认为葡萄必然有其特殊历史交流地位和人文价值,一方面是其见证早期中西交流,另一方面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即葡萄文化的历史价值。我通过阅读材料,从葡萄的引入到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水果的发展简单地作了一些梳理总结,并简单阐述葡萄文化渗入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葡萄是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最早经过人工培植的植物之一。随着葡萄的广泛种植,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也被那里的人民最先掌握。我国开始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是从中亚细亚经新疆传入内地的,这在汉文历史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古代西方各族劳动人民辛勤栽培的葡萄,以及葡萄酿酒技术传入我国,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二、葡萄何时引入对于葡萄的引入时间,史学家们做了许多的考证,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先秦开始引入西域,秦代引入中原地区;二是西汉张骞通西域②后开始传入。我比较认同,较多人也认同的是第一种说法。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一文对此作了严密的考证,我认为其考证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所以葡萄是在秦代引入内地,汉武帝开西域,从大宛引进葡萄良种,广为栽种。龙源期刊网中国古代史籍中也曾提到中国本土生长的葡萄。李时珍记载葡萄生长在陇西、五原、敦煌和黑龙江地区也都生长葡萄,他认为葡萄在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但是这些葡萄是野生③的。根据《蒙泉杂言》卷113中对此的记载得出结论:从大宛来的那种葡萄与中国本土的葡萄确是不同。三、广泛认识葡萄上文说到,早在先秦时代葡萄已传入西域,秦代内地与西域已经交流频繁,于是葡萄开始传入内地。但是据史料记载最早却到《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宿极望。”但是,在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一文中我们可知,从秦至汉景帝,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葡萄的价值。葡萄只是作为皇宫后院的点缀品被王公贵族们欣赏。因此,其影响甚微,以至于文人诗赋中仅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稍有露头。到了汉武帝开西域后,葡萄才广泛栽种。《史记·大宛列传》载当时不仅“离宫别馆旁尽种葡陶”,而且扩展到“肥饶地”,葡萄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佳果。四、葡萄文化渗入中国文化及其发展1.葡萄的引入同时带来的葡萄酒推动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腓尼基各城邦就以本地产的葡萄酒换回黎巴嫩的雪松、塞浦路斯的铜、非洲的黄金和象牙、巴比伦的青铜器皿。而中国自西汉广泛栽种葡萄后,引进葡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从汉武帝时起,中国开始有了葡萄酒。据司马彪《续汉书》记载,在三国时代,中国西北地区开始酿造一些葡萄酒。大约在东汉末,中原地区可能已有自酿葡萄酒了。《太平御览》卷927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他以葡萄酒一斛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孟他送张让的葡萄酒不外乎两个来源:中原自产的,即随着葡萄酒的传入,葡萄酿酒术也随之东来,被中原人民所掌握;或是来自西域。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下,把葡萄酒千里迢迢从西域运到长安,定是十分艰辛万苦,价格昂贵的。那也只能是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了。葡萄酿酒业繁荣发展时期是唐代。《册府元龟》卷970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八色,芳辛酷烈,味兼堤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这是史书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兄弟民族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看来,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术的传入是和侯君集有密切关系。马乳葡萄粒大饱满,肉质坚脆,味极甜美,是鲜食的佳品,酿酒的好原料。所以,侯君集把它们都带回了长安。唐太宗不单是把马乳葡萄栽培在御苑里,还亲自过问了用马乳葡萄酿酒一事,并用酿成的酒赏赐群臣。这件事对唐代葡萄和葡萄酒的发展无疑是有影响的。2.葡萄的引进除了推进葡萄酒的酿造,也发展了古代农业栽培技术等。龙源期刊网在长时期的种植实践中,内地劳动人民在葡萄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历史上的许多农学家对此都曾作过科学的总结。北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舞在《齐民要术》中就系统地总结了葡萄栽培法、摘葡萄法、凉葡萄干法和贮存葡萄的方法等。这些科学的总结,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内地和西域经济交流的结果。元代的《农桑衣食撮要》、明代的《农政全书》、《便民图纂》等农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3.葡萄酒文化繁荣给文人骚客带来创作的新灵感,葡萄大量进入诗文中。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诗人词人都喜欢饮酒,酒后创作更有一番滋味。葡萄酒繁荣发展的唐代,亦是伟大诗人层出不穷的时代。当时,长安西市及城东之曲江一带已有胡姬侍酒之肆。店中除卖酒外,还有擅长歌舞、“貌如花”的胡姬做陪。著名诗人王绩④、张祜、李白等都喜欢这些外国酒家。⑤许多文人学士相聚在一起,也往往是边饮葡萄酒边议论经史。⑥葡萄和葡萄酒还是文学家写诗作赋的一种题材。如王绩在《过酒家》诗中有“葡萄带曲红”,所说的“酒家”当是指卖酒的人家。王翰在著名的《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也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4.葡萄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葡萄传入内地后,不仅被用于鲜食、酿酒,其美丽生动的形态还是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画工们把它画在画面上,工匠们把它铸在铜镜上,纺织工把葡萄纹织在锦缎上。汉代出现的海兽葡萄纹铜镜就是用海兽和葡萄作装饰图案的,到了唐代这种铜镜已很流行。敦煌唐代洞窟里的壁画也往往以葡萄纹为边饰。以葡萄为纹饰在西亚流行较早,到七八世纪也成了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编织纹样。吐鲁番唐代墓葬里出土的锦、绢、罗等丝织品中,有不少就是以葡萄作图案的。葡萄文化与我国传统雕塑等民间工艺的融合,反映了葡萄文化深入民间和人心。古往今来,人们视葡萄为吉祥、美满和幸福,因此无论石雕、玉雕和工艺品,有不少作品都采用葡萄图案和纹饰。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5.葡萄文化也体现在民风民俗上。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乞巧节的传说都与葡萄有关。人们赞美牛郎织女纯真的爱情,戏称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据说在夜阑更静的七夕之夜,姑娘们只要悄悄地跑到古井边或者葡萄架下屏息凝神静听,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泣涕声,就是得了巧。⑦五、结语1.葡萄在先秦传入西域,秦代与西域交流较频繁,于是传入了内地。但是当时只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很多人都不了解葡萄的价值。直到汉武帝通西域,从大宛引入良种葡萄才广泛栽种。龙源期刊网葡萄引进的同时也带来了酿酒师,于是葡萄酒技术丰富了我国的酿酒业。同时,由于长期种植葡萄,对葡萄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能等都有广泛研究,也有很大的造诣。3.葡萄的引进在文化层面的影响主要在诗词、艺术品上体现。葡萄酒伴随着许多文人的创作过程,而葡萄本身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4.葡萄文化丰富了我国文化史,见证了古代中西交流,其价值是非常大的。因为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它带来了其他文化领域的交流,如工艺品、丝织品、葡萄酒、栽培加工技术等。注释:①“葡萄”是后来才统一的名称,在《史记》中记载“蒲陶”,《汉书》中“蒲桃”.②“西域”所指的地区有狭、广两种含义。狭义指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即昆仑山以北、敦煌以西、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广义泛指自玉门关以西通过狭义的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的东部和非洲的北部。本文所论西域,是广义范围(含今新疆).③石云涛《早期中西交流史稿》第九章《两汉来自西域的物质文明》中提到:中国内地本也有野生葡萄,有20多种,俗称山葡萄、刺葡萄、野葡萄.④王绩,585—644年,初唐诗人和酿酒家.⑤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5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⑥《太平御览》卷927引《梁四公记》,河北教育出版社.⑦来自互联网:张掖设施葡萄网《初探葡萄文化》.参考文献:[1]石云涛.早期中西交流史稿.[2]苏振兴.论古代中西交流中的葡萄文化.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Vol6,(2).[3]张玉忠.葡萄及葡萄酒的东传.龙源期刊网[4]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新疆社会科学,1986,(5).[5]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史记·大宛列传.
本文标题:浅析葡萄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9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