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蚌埠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蚌发〔2016〕34号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党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现将《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总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符合的就坚决贯彻、切实坚持,不符合的就坚决纠正、彻底摒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力调度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项目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确保中央及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0日蚌埠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来,根据《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皖发〔2016〕47号)和《蚌埠市奋力推动五大发展见行动实施意见》(蚌发〔2016〕23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为奋斗目标,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主要途径,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心全意为人民,不断开创蚌埠各项工作新局面。2.主要目标。今后五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有优势、协调发展有后劲、绿色发展有潜力、开放发展有机遇、共享发展有基础的“蚌埠条件”,全面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创新驱动力显著跃升,加快建成区域创新示范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全力推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着力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合芜蚌金融服务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建设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制造强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48%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0%。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持续突破。——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加快建成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切实增强中心意识,巩固和放大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大市、商贸重镇、科教之城、创新高地优势,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中高端消费、产业创新等快速发展,持续提升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品质能级。强化与淮安、信阳等淮河流域核心城市对接合作,与阜阳、淮南等皖北城市组团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市场体系、社会治理等方面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融合接轨,进一步缩小差距,如期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市内各功能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开拓新局面。——生态竞争力显著提高,加快建成更加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全力规划实施国家级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构建淮河绿色生态廊道。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蚌埠样板,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打造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名片,构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防治,健全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创建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PM2.5平均浓度有效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83%以上。水质优良率达到75%以上,主要水域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标准。——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扩展,加快建成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牢固树立大开放意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皖北首家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优势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皖北对外开放门户、淮河生态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京沪线上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群众获得感显著增进,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社会托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怀远县摘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健康、养老、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和谐包容、诚信孝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法治蚌埠和平安蚌埠建设扎实推进。二、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战略平台,紧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大机遇,以更大力度和气魄推动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完善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教大市、技工大市、工匠大市和制造强市。3.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降补”关键任务的“1+5”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着力提高供给端质量和效益。切实抓好去产能,按照做优增量、调整存量的双重任务要求,全面清理“僵尸企业”,推进市场出清。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科学合理去库存,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实现供需基本平衡,房价总体稳定,有效控制市场潜在风险。平稳有序去杠杆,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各类金融风险,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达到30%,证券化率力争突破50%,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精准施策降成本。落细落实降成本举措,打好“组合拳”,制度性交易、人工、财务、电力、物流等成本降幅显著,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多措并举补短板,着力拉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方面短板,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4.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驻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院所高校科研成果和科技优势,谋划重大创新项目,促进创新成果就地产业化,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动“钱变纸”向“纸变钱”转变,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核心作用,探索采取“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模式,积极创建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国家级创新中心。推动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蚌埠绿色谷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打造一批定位清晰、机制灵活、共享便捷、对接精准、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全面整合科技路路通、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等资源,加快建设创新一站式云服务大厅,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技术交易平台,确保“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金额稳居全省前三。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专栏1技术和产业创新工程以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为一号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打造皖北区域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产业化“一交三化”中心。打造一批交易转化中心。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等产业领域,与中科院等国内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机制灵活、功能定位清晰的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共享便捷、对接精准、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科技成果转移机构。支持市内企业通过联合研发、定向研发、收购技术等方式,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在蚌转化。大力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专项。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资源,突破产业链上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实施20个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促进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在蚌产业化,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施100个重大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育行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进一步壮大创新队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栏2平台和企业创新工程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测量仪器实验室、昊方企业技术中心等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省级研发平台。依托各类创新平台,集聚创新技术和资源,力争在信息显示组件、光伏、硅基电池、5G通信、MEMS器件、工业机器人、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特色小镇建设。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育10个左右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良好、人口集聚较多、通达条件便利、文化积淀深厚的创意、基金、航空、生态、电商小镇,将其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经济新增长极。企业承接平台体系。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开发区扩容提质和转型升级。全市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打造市高新区、蚌埠工业园区(包括沫河口工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市经济开发区、怀远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企业创新平台体系。支持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创新资源整合,提升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机械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5.打造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创业苗圃、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载体,科学运营WM众创智慧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推动各县区盘活闲置办公楼、商住设施、厂房等资源,通过购买、整合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确保到“十三五”末建成30家众创空间。常态化对接“江淮双创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市级“双创”对接会,健全创业辅导、政策服务、孵化培育、创业融资、知识产权质押等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在经开区、高新区、蚌山区等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一批基金小镇、创业小镇,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等模式,重点支持和孵化优质初创团队、初期项目。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产业孵化体系。大力开展“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
本文标题:蚌埠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