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析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龙源期刊网浅析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作者:杨晓翠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期摘要:富有才情的学者、传奇的人生轨迹,这份历史的真实隐藏在两人每一张照片、每一句诗词、每一封与友人的往来信件,每一位受访者的真诚讲述中。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为观众端上了视觉盛宴,让人们对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了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聆听了历史的脉搏。关键词:还原历史;叙事;画面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112-02一代才女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一生偿还”。的确“梁上君子”“林间美人”的爱情为中国建筑史和爱情史画上了灿烂的一笔。纪录片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口碑。《梁思成林徽因》对于真实的恪守、对历史的理解还原、普及和用情都是现在趋于形式和功利的纪录片的榜样,在为观众端上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人们对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了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聆听了历史的脉搏。本文试从还原历史的细节着手简单分析下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一、真实与情感众所周知,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在《梁思成林徽因》这部纪录片中,真实主要体现在内容上。首先是历史情境的再现。走访了他们曾经走过的地方,同时收集了很多未向世人公布的照片、书信等,尤其是林徽因诗句的朗诵,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她的才情与美貌。其次,纪录片对人物的采访也增加了它的真实性,通过他们最亲的亲人和好友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意象在纪录片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中国古人对意象的定义为:情景交融。这里说的情和景是指情景的融会和畅、一气流通。在艺术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意象发挥作用,意象更多体现了审美情感。一个空镜头或者是某个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对于片子的感情升华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落叶和雨水烘托人物的悲伤,大红灯笼和花儿烘托人物的喜悦。旗袍在《花样年华》中最能体现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特制的就是女人身上的旗袍。影片中张曼玉换了二十几身旗袍,旗袍就像一把道德标尺,套在女主人身上,没有丝毫宽松,不容许放纵。此外留声机在影片中不断的播放50、60年代的老唱片,这些让人想起那个逝去的旧上海,这种声音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想起,它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却又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情感。和旗袍、周旋的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影片中的街灯。王家卫不止一次的用灯光做为背景,在半昏半暗之中,在梦半醒之间,感情无声的开始,莫名其妙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活着》中的皮影龙源期刊网就是张艺谋精心选择的一个道具符号,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不仅为影片增添了艺术趣味,也是历届影片的主旨着那个要依据所在。本片中恰到好处的片中运用了意像抒发情感,也增强了诗意。如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卷入东北军阀内部战争,不幸身亡时,画面出现的是带着露珠的枯黄落叶片片飘落,一股伤感的气息便相伴而来。画面的寓意告诉我们林父的生命像秋叶样凋零了。《梁思成林徽因》这部纪录片没有恢弘的气势和绚烂的画面音乐,而更注重细腻的刻画,主要体现在旁白的叙述和音乐的选取和画面节奏的舒缓上。整部片子的画面呈现灰黄色调,十分柔和。音乐大多是钢琴曲,有历史的厚重感。在纪录片中,纪实和抒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渗透、同时展开的。镜头的选择、角度的运用、时间的长短、节奏的快慢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在《梁思成和林徽因》这部纪录片中,人物情感的纪实也是一大亮点。无论是诗作、照片还是日记信件都淋漓尽致的彰显了人物情感。在七七事变爆发时,林徽因在给女儿的家书中写到:“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寥寥数语把林徽因面对危难的情感彰显的很真实。在第四集流亡中,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在日记中写到:“在这件可爱的小小起居室里,妈妈在煤油灯下为我们讲解庄子《唐雎不辱使命》,正是通过电视纪实展示了任务的情感和性格,正是通过这些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令林徽因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二、人物命运的展示历史纪录片在展示人物命运方面主要借助两种方式:其一,关键情节点的展示;其二,是通过解说评论抒发感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这部纪录片开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就是由一堆尘封多年的私人收藏缓缓开启的。这些收藏来自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以及夫人费慰梅。他们保存了记录他们两家书信往来的历史以及物品。在费正清的回忆录里,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他们对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喜爱与钦佩。回忆起费正清从北平返回美国的日子,费正清曾写道:“离开思成和徽因让人黯然神伤,共度的日子已让我们不然分你我,难以割舍”。此外,在费正清夫妇准备返回美国即将告别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个关键历史节点时,解说词抒发了感慨—四年前,这两对年轻人在北平意外相遇。分手之际,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乐章,刚刚开始跳跃出最美丽的音符。若干年后,当他们下次见面时,费正清夫妇已走向人生巅峰,而他们中国挚友却已走完人生最美好时段。接下来,将在无休止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中度过余生。短短一段评论,不仅抒发了对林徽因和梁思成遭遇的惋惜,而且在那瞬间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内心。三、彰显历史气息的细节符号整部纪录片主要是以时间顺序来记录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两位学者的人生轨迹的,分别讲述了父亲(即家庭背景,两个父亲均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天书即青年时代的美好时龙源期刊网光、佛光(学成归来,创办东北建筑学院、清华建筑系;)、流亡(一家五口跟随国民政权躲避日军侵华的流亡生活,历经长沙、云南、四川等地,林徽因身染肺病)、惨胜(胜利了,依然凄惨)、荣耀(整理多年的研究成果,回到北平继续办学,桃李盛开)、选择(面临国民政府撤离之后的去和留的选择)和古城。在片中,两个人的经历、遭遇是通过他们的日记和诗作,辅以梁家后人的口述,形成了一条鲜明而完整的叙事线索。除此之外,信件和照片在这部纪录片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信件主要表现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学术至交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之间的通信,这不仅推动了清洁,同时也是情感传递的使者。比如在交代“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历史事件时,片子就是通过林徽因给女儿梁再冰的家属向观众阐述他们的处境的,直至到第四集的流亡岁月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命运大多是以舒心的形式缓缓道来的。在这最朴实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中我们看到的是这两位学者对事业的追求,对于亲友的关爱和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此外,一张张黑白色的照片和一段段日记随着时间的发展逐一呈现在我们观众的面前,历史的气息仿佛也伴随着这些细节和符号铺面而来。在这部纪录片中,画面叠化的特效被屡屡用来对画面信息进行写意画的表达。总揽全片无处不在的历史字幕,它们都是在结合场景和情绪在不断变化的。如,第二集开头,宁静的黑夜配上林徽因的诗词字幕:“山中有一个夏夜,深的像没有底一样,黑影,松林秘密的,周边没有半点亮光。”众所周知,历史纪录片在真实影像方面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往往会出现片中重复使用同一照片的现象,但是在《梁思成和林徽因》这部片子中画面叠化的特效增加了画面的多元性和生动感。例如,在第一集讲述父亲时,讲述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家庭背景,此时是一张张记录两人儿时的照片叠加而出,解说词也缓缓道来。虽然是图片影像,但是随着解说词的淡出淡如,衔接的自然流畅,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单调与呆板。讲到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时,片子引用的是黑白胶片影像。这样以活动的影像和照片叠加的手法很好的诠释了人物与时代的关系,烘托出了变革的历史氛围。四、多元化的采访一代才女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一生偿还”。的确“梁上君子”“林间美人”的爱情为中国建筑史和爱情史画上了灿烂的一笔。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所要还原的是一对学者伉俪跌宕起伏的一生。梁思成与林徽因不仅热衷于文学创作还涉及建筑美术和哲学。因此出了要整理他们两人的个人资料外,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因此这部片子采访了许多与他们有关的学者、亲人、友人等,这些人从不同的角度像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如讲到梁思成和林徽因到美国求学时,由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的相关负责人边展示档案记录里边介绍两人当时的求学状况;讲到建筑学术领域设计构造时,片子又会让建筑界的大家来做进一步的解释,这样就很好的让观众明白梁思成和林徽因当时的想法,也让观众更好的走进他们的生活。这样多元化的采访极大的丰富了片子本身的内容,同时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和情感表现力,增强了整部片子的权威性。龙源期刊网富有才情的学者、传奇的人生轨迹,这份历史的真实隐藏在两人每一张照片、每一句诗词、每一封与友人的往来信件,每一位受访者的真诚讲述中。《梁思成林徽因》上映后,获得众多观众的好评,有网友评论为不负生命的纪录片。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认识从之前的八卦肤浅印象有了全面的了解。原本认为建筑学是枯燥的,看过纪录片后发现了它的魅力。一部纪录片总是难以做到艺术唯美与科普相结合,而《梁思成林徽因》做到了,而它对于真实的恪守、对历史的理解还原、普及和用情都是现在趋于形式和功利的纪录片的榜样。然而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为观众端上了视觉盛宴,让人们对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了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聆听了历史的脉搏。参考文献:[1]龙婧.林徽因画传[M].哈尔滨出版社,2005.[2]林洙.梁思成林徽因与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田时雨.尔雅风流[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标题:浅析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2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