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张燕妮教育学院2009级1班教育学专业一、选题依据(一)国内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辽宁行政学院报》中周红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功利化倾向。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扭曲,出现拜金主义、官本位、东南沿海大城市就业方向等思想,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第二,期望值过高。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己自信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当走入社会时他们的高期望受到社会的低接纳的打击,容易产生压力。第三,实践能力弱。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专业理论等知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国内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生择业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从当代大学生所持有的价值观,择业心理,期望等入手,并且提出了很多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建议。2、国内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简述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很多学者都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把影响就业问题的原因分为主客观原因,并且从主观原因入手,分析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择业取向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积极找出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取向。(二)选题意义及价值1、选题理论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毕业生持有怎样的择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研究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取向有重要作用。2、选题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就业问题不仅是毕业生的问题,更是这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业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来说都很重要。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越来越明显,很多毕业生择业趋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这样一来地区间的发展更加不平衡,人才结构差异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稳定的“铁饭碗”工作,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压力明显增大等。研究大学生择业取向,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择业取向,避免人才“扎堆”现象,缓和人才输出与人才需求矛盾有积极的作用。二、研究内容(一)对论题研究工作的设想第一章大学毕业生现有的择业取向加大了就业难度1、追求大城市、发达地区2、“铁饭碗”、“一职定终身”思想严重3、择业期望理想化4、部分毕业生择业趋向于回归生源地5、部分独生子女毕业生择业取向盲目从众6、“对口”心理比较明显第二章、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原因分析1、功利化倾向的价值取向2、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扎堆现象严重3、求稳定、怕挫折的心理的影响4、陈旧的“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5、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殊性6、综合能力不高第三章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的对策1、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为就业打下基础2、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寻找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4、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5、家庭要给予支持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7、积极开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二)重点拟解决的问题1、如何全面分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以及这些取向的形成原因2、转变大学生不合理的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三、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可利用的资料,根据研究内容对周围同学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择业取向,再把所得材料分析归类,进行总体研究。四、参考文献:[1]陈梅玲.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浅析[J].黑河学刊.2013(01)[2]刘金升.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1)[3]丁斌,王桂芝,蔡惠华.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4]吴丰,任新红.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思考[J].文教资料.2008(12)[5]于承良,梅清海.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07)[6]王玉初.独生子女就业碰壁发人深思[J].金融博览.2007(02)[7]袁美学.大学生择业观问题及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本文标题: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4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