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一.名词解释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1.2.二.填空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三.是非题9.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1)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2)可兴奋组织主要指肌肉、腺体和神经。(1)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1)外环境是指机体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体内的环境。(2)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负反馈是指使机体功能下降的调节性信息。(2)正反馈调节的后果是维持稳态。(2)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1)10.凡是具有兴奋性的组织,一旦接受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2)11.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1)四.选择题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生物电变化)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言。3.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广泛,时间持久)5.尿液流经尿道刺激感受器,使逼尿肌收缩增强,直至排完尿液是(正反馈调节)6.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法?(离体蛙心灌流实验)7.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8.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调节)9.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降压反射)A血液凝固B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10.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抑制性反应)11.下列关于兴奋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生物体对各种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B兴奋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表现之一C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D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的内部代谢和外表活动均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应变能力称为兴奋性12.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之为稳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五.简答题1.说明兴奋性、刺激、反应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也称为兴奋性。刺激是指能被机体感受而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环境变化。反应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外表活动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兴奋性是有机体共有的一种基本生理特征,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兴奋由刺激引起,并由反应实现。(1)有机体没有兴奋性,给与任何刺激都不会发生反应;(2)有机体不接受刺激,再高的兴奋性也不会发生反应。(3)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生理机能就不完整。2.何谓负反馈?试举例说明。负反馈具有什么生理意义?负反馈是反馈的一种形式,其结果是使原有效应减弱,称负反馈。动物体内大多数反馈调节均属负反馈。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例如血糖增高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可降低血糖水平,而血糖的降低又引起胰岛素减少分泌,血糖就不再下降,反而又逐渐升高,一旦升高,又引起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水平上。4.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机体对各组织器官的调节有三种形式: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如激素和代谢产物等,可随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调节。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为为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生物机体的器官或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不依赖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比较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但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5.讨论鱼类生理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1)掌握鱼类活动规律,能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捕获量。(2)消化、吸收、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鱼产量,解决饲料问题。(3)生殖生理、内分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获得大量苗种,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总之,鱼类生理学是渔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制定渔业技术措施和渔业法规的根据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兴奋性和兴奋极化去极化与超极化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细胞和可兴奋组织阈强度和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强度-时间曲线时值静息电位阈电位单细胞“全或无”性质局部兴奋局部兴奋的总和动作电位的传导和传递神经—肌肉接头兴奋-分泌耦联终板电位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单收缩收缩总和(收缩复合)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临界融合频率单个肌细胞的“全或无”现象基强度锋电位超射跳跃传导运动单位二.判断题(2)2.骨骼肌没有“全或无”性质,而单个骨骼肌纤维则具有“全或无”性质。(1)3.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组织去极,只要有刺激就会发生兴奋。(2)4.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5.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1)6.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2)7.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1)8.凡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接受刺激必定会产生兴奋。(2)9.敌敌畏和敌百虫能抑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其原理是抑制了乙酰胆碱的释放。(1)10.在静息状态下,K+与Na+都容易通过细胞膜。(2)11.肌肉收缩的启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1)12.Na+泵在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中起到重要作用。(1)13.阈下刺激时,当引起局部兴奋两个阈下刺激间隔很短时,有可能引起扩布性兴奋。(1)14.神经细胞的阈电位是能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1)三.填空题1.2.3.4.5.6.7.8.9.组织的兴奋除分别要求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强度-时间变率)。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阈强度愈低,意味着组织愈容易被兴奋,即兴奋性愈(高);反之,阈强度愈高,则兴奋性愈(低)。与阈强度相似,时值小表示兴奋性(高);时值大表示兴奋性(低)。哺乳动物的粗神经纤维为例,继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4个时期,它们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而通过突触传递是(单)向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乙酰胆碱),终板膜的受体为(N)型受体,其阻断剂是(箭毒)。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的结构和机能联系部位,叫做(神经-肌肉接头)。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称超极化。骨骼肌收缩总时程0.14ms,舒张期0.09ms,则临界融合频率为(20KHz)。神经动作电位中,峰电位代表了组织的(兴奋)过程,而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关。10.生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刺激形式是(电刺激)。11.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纤维(双)向传导,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变)。12.阈电位是指能使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13.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14.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部位之间产生的(局部电流)作用的结果。15.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16.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终板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加。17.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Ca升高,其主要来源于(终池)。18.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肌动)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19.肌肉兴奋-收缩能否偶联的关键在于(Ca2+)的释放。20.根据刺激与产生动作电位的关系可将刺激分为(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21.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22.刺激引起某组织兴奋时,如果阈值较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高。蒋32++1.对骨骼肌的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肌肉的收缩和动作电位便可融合,出现强直收缩2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动作电位)。24.神经纤维在单位时间内最多发生的兴奋次数,只取决于(绝对不应期)的长短,而与刺激的(频率)无关。25.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兴奋性)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这个周期中的(绝对不应)期,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的反应。26.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生一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大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一次冲动。27.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的Ca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Ca由(终池)中释放,而Ca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肌浆网结构中的(钙泵)活动的结果。28.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值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故当刺激神经干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大)。29.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30.肌肉收缩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31.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中介物质是(Ca2+)。32.动作电位的除极过程主要是由于Na的(内流)形成的。33.在肌细胞收缩过程中,(Ca2+)离子从终池进入胞浆。34.当神经细胞受刺激,局部产生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35.锋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相)的出现是由于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
本文标题:鱼类生理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5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