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文物保护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学分:4学分三、学时: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四、课程概述:本课程初步介绍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概括介绍了文物保护和修复的传统工艺,简单介绍了现代科学分析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文物保护的未来前景。重点讲授各类文物包括无机质地文物和有机质地文物保护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保存环境,以及基本的文物修复理念和技术,目的使学生具备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基本工艺,为今后走上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五、教学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意识到文物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现代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加剧了文物毁坏的程度,而损坏又包括自然的损坏和人为的损坏。因此,文物保护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对文物保护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初步把握,增强文物保护修复的能力,为今后的博物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六、教学方法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有系统的讲授,又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有理论分析和概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讲授与实做并行,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作业等教学活动,并适当进行课外调查、实习等活动。在教学设施的要求上,除教材外,还应具有实做场地、多媒体放映设备和幻灯机以作展示之用。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熟悉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了解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和设想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文物的分类(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方法)第四节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第五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第六节文物保护工作瞻望思考题:1、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2、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试设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第二章陶瓷的修复与保护(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陶瓷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陶瓷文物的腐蚀及修复、保护技术;彩绘陶器的清洗与加固技术,熟悉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简单了解砖瓦类文物的保护。教学内容:第一节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性质(1学时)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二、陶瓷的原料三、陶瓷的结构与性质第二节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1学时)一、陶瓷器的腐蚀情况1.酥粉2.沉积膜的形成3.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4.黑色污垢:(有机脂类和碳黑)5.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二、陶瓷器的清洗1.泥土的清洗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4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第三节陶瓷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2学时)一、修复内容1.检查2.清洗3.找对(核拼)4.粘接5.加固6.补配7.仿色8.作旧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第四节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1学时)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二、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第五节砖瓦类文物保护简介(1学时)一、原料及结构二、砖瓦类文物的保护思考题:1.陶器与瓷器有哪些主要的区别?2.陶器酥粉的原因是什么?53.陶器、瓷器的原料、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4.陶瓷器修复、保护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第三章金属类文物的保护(14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金属类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青铜器的腐蚀、去锈、缓蚀、封护技术和保存环境以及铁器的腐蚀、缓蚀、保护技术和保存条件,熟悉金、银、锡、铅器的保护、保养和保存环境。教学内容:第一节青铜器的保护(6学时)一、青铜器的组成及特点1、铜的存在及冶炼2、铜合金的分类3、青铜的特点4、各类青铜器的化学组成二、青铜器的腐蚀1、腐蚀现象2、“粉状锈”生成机理的探讨三、青铜器的传统保护方法1、铜的去锈(1)机械去锈(2)药剂去锈62、对“粉状锈”的处理3、铜器的修整(1)焊接与粘接(2)整形四、青铜器的现代保护方法1、去锈方法(1)机械去锈(2)激光去锈(3)还原去锈(4)化学试剂去锈2、稳定技术(1)去除氯离子(2)缓蚀(3)表面封护3、现代检测技术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应用五、青铜器的存放与保管1、青铜器存放环境2、青铜器的日常维护3、有机材料溢出气体对金属文物的腐蚀思考题:1.青铜器的组成和结构怎样?2.阐述“粉状锈”生成机理的基本条件。73.青铜器保护的程序是什么?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第二节铁质文物保护(4学时)一、铁器的组成与结构1、铁器组成2、铁的结构二、铁器的锈蚀机理1、金属腐蚀的类型(1)土壤腐蚀(2)大气腐蚀(3)海水腐蚀(4)盐浴腐蚀2、铁器的锈蚀现象(1)铁器的耐腐蚀能力(2)锈蚀产物(3)锈层分布三、一般铁制品保护方法1、覆盖层保护法(保护膜法)(1)非金属保护膜(2)金属保护膜(3)氧化物保护膜(4)暂时性保护膜2、缓蚀剂的应用8(1)具有氧化性的缓蚀剂(2)非氧化性缓蚀剂(3)有机缓蚀剂:(4)挥发性缓蚀剂(气相缓蚀剂)3、电化学保护法1.阴极保护2.阳极保护四、铁质文物的保护1、出土铁器的预处理2、出土铁的清洗,除氯和去锈3、粘接加固4、铁质文物的表面保护(1)缓蚀(2)表面封护5、铁器的保存环境思考题:1.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2.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3.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4.试述铁器的锈蚀构造、除锈及缓蚀。第三节金、银、锡、铅器的保养(4学时)9一、金器的保养1、金的特性(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十分稳定2、金制品腐蚀的原因(1).添加元素的锈蚀(2)“鎏金”器物的锈蚀3、去锈及清洗技术(1)添加金属锈斑的清除(2)水锈——主要成分为碳酸盐(3)有机类污垢(4)鎏金器物的去锈4、金器的保存二、银器的保养1、银的文物特征(理化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2、银器的腐蚀现象(1)硫化腐蚀(2)氯化腐蚀(3)氧化腐蚀(4)溶解腐蚀10(5)添加元素的腐蚀3、清洗去晦技术4、银器的保存条件5、修复技术(1)增韧(2)整形6、银器保护三、锡器的保养1、文物特性(1)物理性质(2)锡的重要特性——“锡疫”(3)化学性质2、锡器的保养(1)锡器的腐蚀(2)清洗(3)保存四、铅制品的保养1、铅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铅的应用2、铅制品的保养11(1)清洗(2)保存条件思考题:1.金的性质十分稳定,但为什么还会发生腐蚀?2.解释银器的晦暗和锡器的“锡疫”现象。3.银器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4.谈谈金银锡铅器的保存条件。第四章石质文物的保护(8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石质文物的种类,重点掌握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及修复、保护技术,熟悉石窟寺艺术品和壁画、彩塑的保护。教学内容:第一节石质文物的风化(2学时)一、石质文物的种类二、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石质本身、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1.石质本身的因素2.物理风化3.化学风化因素4.生物因素5.人为破坏第二节馆藏石质文物保护(2学时)12一、清洗二、加固1.微晶石蜡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丁酯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酮溶液4.丙烯酸单体浸渗5.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6.硅的衍生物7.Ba(OH)2加固法8.石灰水法(Ca(OH)2)三、粘接第三节石窟寺艺术品的保护(2学时)一、中国古代对石窟的保护1.设置中心柱2.设置窟檐3.设计合理的排水工程4.涂抗风化材料5.石窟凿时的加固二、石窟寺的修补加固1.化学灌浆法2.建筑工程修缮法三、露天石质艺术品(石雕、石刻)保养及修复131.清洗2.粘接3.表面封护第四节壁画、彩塑的保护(2学时)一、壁画、彩塑制作工艺及结构二、壁画、彩塑的病害原因三、壁画与彩塑的保护与修复思考题:1.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是什么?2.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哪些?主要特性如何?3.露天石质文物清洗有哪些方法?4、壁画的病害原因是什么?第五章档案、纸质文物保护(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档案、纸质文物材料耐久性的内在因素,重点掌握环境因素对档案、纸质文物的影响,以及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档案、纸张材料的耐久性(2学时)一、载体材料(纸)的影响纸的原料——植物纤维1.外形142.细胞壁的结构、化学成分(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木素3.植物纤维的质量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二、纸的生产过程与纸张的耐久性1.机械纸(1)制浆(2)漂白(3)打浆(4)施胶(5)加填(6)抄纸2.手工纸宣纸三、字迹材料的影响1.衡量字迹耐久性的标准(1)色素成分(2)结合方式(3)字迹材料的分类2.各种字迹材料的组成及耐久性第二节库房环境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2学时)15一、库房环境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1.温湿度的影响(1)温湿度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2)温湿度的标准2.光线、有害气体、灰尘、水、火3.微生物的影响霉菌和细菌(1)营养(2)呼吸(3)生长环境4.害虫的影响(1)害虫的特点(2)常见的害虫(3)检查害虫的方法二、档案、纸质文物的保管1.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2.保持适当的温湿度3.防尘、防有害气体4.防生物危害(1)古代的药物防治(2)现代防止生物危害的方法第三节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2学时)16一、去污和清洗二、去酸三、加固(包括装裱)四、字迹的巩固和褪色字迹的恢复1.字迹的巩固2.褪色字迹的恢复处理思考题: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第六章纺织品保护技术(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纺织品文物的组成和腐蚀,重点掌握纺织品文物的清洗、消毒、加固、修复,掌握环境因素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熟悉其保存条件。教学内容:第一节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1学时)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1.纺织纤维及其分类2.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3.天然纤维的鉴别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171.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2.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1.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2.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1.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2.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3.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第二节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2学时)一、考古纺织品的起取1.干燥地区的起取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二、出土纺织品的清洗1.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2.纺织品的表面清洗3.纺织品的湿法清洗三、纺织品的消毒1.纺织品的消毒的一般知识2.纺织品的消毒杀虫的物理方法3.纺织品的消毒的化学方法四、平整181.饱水纺织品的平整2.干燥纺织品的平整第三节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2学时)一、纺织品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二、平面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1.夹持法加固2.背衬法加固3.渗透法加固第四节纺织品的保存环境(1学时)一、环境与纺织品的关系1.光对纺织品的影响2.温湿度对纺织品的影响3.微生物对纺织品的影响4.害虫对纺织品的影响5.空气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二、纺织品的保存条件思考题:1.有一批唐代丝织品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请你分析它们在这一千多年的埋藏环境中,一直面临着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今出土后又将面临的危害是哪些?2.试述地下出土古代尸体身着纺织品可能出现的污染种类,并提出可行清洗方案。193.列举目前纺织品加固所用的方法,指出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第七章、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代竹木漆器腐朽的主要原因,重点掌握古代竹木漆器的脱水定形、修复、加固技术,熟悉古代竹木漆器的保养。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代竹木漆器腐朽的主要原因(1学时)一、竹木漆器腐朽的内因1.木质纤维的组成与结构2.古代出土木材与现代木材的区别3.漆器组成构造二、漆木竹器腐朽的外因1.地下水浸泡2.地下水中所含酸、碱
本文标题:文物保护基础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5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