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解读十九大 、坚定文化自信,
解读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汇总,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这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7.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8.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9.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必将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引领和行动风帆,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新的文化进步。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答案:B2、答案:B3、答案:C•4、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2、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年学生做起。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合理化意见。(4分)•1、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2分)。文化自信的内外表现,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1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分)。•③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分)。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1分)。•2、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中华文化自身价值。(每条2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解读十九大 、坚定文化自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8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