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体味文化《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生活》?2、《文化生活》要学习哪些内容?3、怎样学习文化生活?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战略等。学习了解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耕耘精神家园,提高自己的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学习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方向。2、本书从最基本的文化概念开始学起,我们会逐步了解文化的作用,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从何而来?如何相处?中华文化有何特点?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当今文化生活的特点,在今天如何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等。3、构建体系,掌握基础;结合文化现象理解文化道理,运用文化道理分析文化现象文化初接触钱钟书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的确是一言难尽。本课就此提出问题,来探究究竟什么是“文化”?自学导航•一、体会文化•1、从时间和空间看,文化现象有何特点?文化特点一样吗?•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活动是什么?(8页)•二、文化的涵义和特点•3、文化的涵义及其组成部分(重点)•4、文化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文化素养的形成、与物质的关系)(重点)•三、文化的力量•5、文化的力量是什么?(重点)文化现象1中国古代龙图腾公元前4000多年苏美尔人楔形文字古埃及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老安葬前做法事以上图片体现文化现象的什么特点?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2014巴西世界杯会徽文化现象2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奥运文化企业文化以上图片体现文化现象的什么特点?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上)文化特色文化特色: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文化形式多种多样(静态、动态)小结一、体会文化3.文化形式:多种多样(静态、动态)1.文化现象(时、空角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时期各具特色练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东北二人转凤阳花鼓山东快书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1)采取对比定义法,“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2)文化包括两部分: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3)以上定义只是本教材采取定义法,也存在其他定义方法二、文化的含义与特点教材6页,梳理思路,理解文化内涵例题: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物权法》•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来说的,注意区分三类不同的现象2、文化的特点•(1)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类所特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原始森林是文化吗?如果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它是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原始森林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森林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2、文化的特点•(2)人的素养•每个人的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素养产生的途径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等。•从人和文化的关系看:人创造了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或者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合作探究①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②人的文化素养怎样表现出来?③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有什么关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例如:书籍、博物馆、历史文物等物质载体,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参加某一文化活动等物质活动。•你还能举出其身边的例子吗?2、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特点小结•(1)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补充说明:文化的多义性(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3)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教材第7页,专家点评区别:•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化与文明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就是文明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和文明相近)(介于两者)(文化包括过程)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看于丹解读《子贡问政》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的外延)(静、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根据你所经历和知道的事实,说明文化对个人成长所产生的影响。(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描述宏伟蓝图来实现的•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的•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其影响之深,无与伦比。有外国人曾说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一、体会文化•1、从时间和空间看,文化现象有何特点?文化特点一样吗?•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如何分类?(8页)•二、文化的涵义和特点•3、文化的涵义及其组成部分(重点)•4、文化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文化素养的形成、与物质的关系)(重点)•三、文化的力量•5、文化的力量是什么?(重点)训练题•1.《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2.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
本文标题:1.1体味文化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4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