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3、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20%的豆类、花生瓜子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4)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的少量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舫和砂糖等。(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蛋白等。(3)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菜、海藻类等。5、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4、食品的品质构成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5、食品的品质标准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NY、SC、QB、ZB、LY、SN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6、HACCP管理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第二章粮谷类原料1、谷类的特征1.营养丰富;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2、谷类的构造与成分组成1.构造与组织1)胚芽;2)种皮;3)胚乳2.成分组成与营养(1)蛋白质粮食因种类不同,蛋白质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谷类粮食含蛋白质不超过15%(6%~14%之间),豆类和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40%。粮食蛋白质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主要粮食中的蛋白质:①小麦面筋蛋白质;②玉米蛋白质;③大米蛋白质;④豆类蛋白质(2)脂肪谷类中脂肪含量较低,在2%左右。(3)碳水化合物①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②低聚糖:粮食中主要的低聚糖有蔗糖(集中在胚乳中)、麦芽糖(在麦芽中含量较多)、纤维二糖(以上三者为双糖)、棉子糖(三精)、水苏糖(四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4)矿物质与维生素谷类所含矿物质中,磷、钾比较丰富,但含钙、铁较少。3、稻米的分类一、按植物学分类:粳型稻的粳米和籼型稻的籼米。二、按生长条件分:普通水稻和陆稻。三、按淀粉构成分类:普通大米和糯米。四、按生育期长短分:早、中稻和晚稻。五、按米粒形状分类:粒长:超长米,长粒米,中长粒米,短粒米形状:细长形,中长形,短粗形,圆形六、我国按生长期和外观把稻谷分为五类: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4、我国稻米的消费特点①占粮食消费中的比重大。②口粮消费比重大,深加工产品少。③地域差异明显。南方消费比重大。④农村消费比重大。我国农民历来有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稻米的习惯。5、谷粒的构造及其化学性质水稻谷粒颖(谷壳)外颖、内颖、护颖、颖尖(俗称芒)颖果(糙米)皮层、胚乳和胚蛋白质:稻谷中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胚及皮层中,胚乳中含量较少。稻谷籽粒强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则籽粒的强度越大,耐压性越强,加工时产生的碎米也少。脂肪:稻谷中脂肪含量一般在2%左右,大部分集中在胚和皮层中。经碾制后的白米,由于胚和皮层大部分被碾去,因而脂肪的含量很低。但是,米糠中脂肪的含量则很多,所以米糠可用于制油。淀粉:稻谷中淀粉含量最多,一般在70%左右,大部分存在于胚乳中。矿物质:稻谷中所含矿物质大都在颖,皮层及胚中,胚乳中含量很少。粗纤维:稻谷中粗纤维的含量大约为10%,主要分布在稻壳中,其次是皮层,胚乳中仅含0.34%。粗纤维对人体无营养价值,不能被人体消化,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稻谷加工的目的也就在于去除含粗纤维较多的皮层,提高米粒的食用价值。维生素: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稻谷的胚和皮层里,其中以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为最多。为了尽量保留上述维生素,大米加工精度不宜过高。同时,在加工工艺中要加强稻谷的清理,提高大米纯度,以便食用时尽量减少米粒的淘洗,避免维生素溶于水中而流失。6、稻米的贮藏方式及特性常规贮藏、机械通风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化学贮藏等。稻谷的贮藏特性:稻谷有较厚的外皮,其主要成分是硅,具有一定的硬度,它对米粒起保护作用,可防止米粒受害虫、微生物的侵害和污染,能防止米粒在机械处理时受到损伤,也能减轻米粒受潮。因此,稻谷与糙米、大米相比要好保管。糙米的贮藏特性:稻谷去壳后,剩下的是糙米。糙米有果皮和种皮的保护,有利于贮藏,而且为稻谷重量的70%~80%,贮藏糙米可节约仓容20%~30%。因此,在日本大都是以糙米贮藏的。大米贮藏特性:由于大米失去外壳、果皮、种皮等保护层,营养物质直接暴露在外,易被害虫、微生物侵入。在外湿高于大米水分含量相对应湿度时,大米易吸湿,因而其贮藏比较困难。7、小麦子粒的结构、成分组成小麦子粒在解剖学上分为三个部分,即麦皮、胚乳和胚。麦皮分为果皮和种子果皮,在制粉工艺学上又将果皮分为表皮、外果皮和内果皮;将种子果皮分为种皮、珠心层和糊粉层共六层组织。胚乳部分蛋白质含量是从外层到中心逐渐递减的,但愈近中心其面筋蛋白质量越好,含淀粉越多,脂质、纤维、灰分越少,颜色也越白。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及盾片组成,胚是雏形的植物体。8、小麦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小麦的物理特性(1)色泽、气味与表面状态:正常的小麦子粒随品种不同而具有其特有的颜色与光泽。硬麦的色泽有琥珀黄色、深琥珀色和浅琥珀色;软麦除了红、白两个基本色泽外,红软麦的色泽还有深红色、红色、浅红色、黄红色和黄色等。但在不良条件的影响下就会失去光泽,甚至改变颜色。(2)粒形、粒度与均匀度①粒形与粒度小麦子粒为一裸麦,形状多为长圆形和椭圆形。麦粒大小的尺度称为粒度,粒度的表示法用长、宽、厚三个尺度表示。所谓长度通常是指从子粒基部到顶端的距离,腹背之间的距离为粒厚,两侧之间的距离为粒宽.一般都是粒长>粘宽>粒厚。表1—2为我国小麦的粒度范围。小麦粒度与小麦加工工艺参数和工艺效果都有密切的关系。大粒麦比小粒麦的表面积比例相对减少,小麦皮层的含量亦相应减少。所以,在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大粒麦的出粉率就比较高,同时小麦粒度也是选择和配备筛选设备筛孔的重要依据。②均匀度麦粒均匀度(又称整齐度)是指麦粒粒形和大小的均一程度。子粒的均匀度可用两种方法表示。a用某一筛号筛面的筛上物质量占所筛谷物总量的百分数表示,同时指出麦粒存留筛面的筛孔大小。b两个相邻分级筛面上留存的谷粒最大质量,如留存在两相邻的筛面上的数量在80%以上者均匀度最好;70%~80%为中等;小于70%的均匀度最低。(3)比重、容重与千粒重①比重比重是指小麦子粒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类型的小麦其比重不同。即便是同一品种的小麦.其比重也不完全相同,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会有一定范围的变化。比重的大小还与子粒的化学成分有关、由表1-3可见,小麦子粒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比重是有差别的,其中矿物质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淀粉,而脂肪的比重最小。谷物子粒的胚乳中绝大部分是淀粉,故比重大;而胚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故比重小。比重的大小,决定于子粒的粒度、饱满度、成熟度和胚孔结构。因为胚乳占全谷粒的绝大部分,而胚乳中绝大部分为淀粉,因此,胚乳所占比例是影响谷粒比重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凡是发育正常、充分成熟、粒大而饱满的谷粒,具有较多的胚乳,其比重必然较大;而发育不良、成熟不足、粒小而不饱满的谷粒,麦皮相对含量较多,其比重就较小。如上述条件相同,比重则取决于胚乳的结构。胚乳角质率大的子粒,结构紧密,比重较大;胚乳粉质率大的子粒、结构较松,比重较小。我国小麦的比重为1.33~1.45g/cm3.是谷物中比重较大的一种。稻谷的比重为1.27~1.22g/cm3,玉米的比重为1.2g/cm3左右,大麦的比重为1.10~1.23g/cm3、燕麦的比重为1.13g/cm3左右,荞麦的比重为1.06g/cm3左右。②容重容重是指单位容积中谷物的质量,以g/L或kg/m3为单位。容重的大小取决于小麦的比重和麦堆的孔隙度。一般子粒长宽比愈大,子粒愈细长,则孔隙度愈大,容重就愈小。小麦子粒表面较光滑,比重较大,粮堆的孔隙较小,所以小麦的容重较稻谷要大。一般为680—820g/L之间。软麦的容重偏低。容重大的小麦一般出粉率较高。所以容重是评定小麦品质的主要指标,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③千粒重千粒重是指一千粒谷物子粒所具有的质量,以g为单位。由于小麦的含水量很不稳定,千粒重经常受外界条件影响而改变,为了排除水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可根据小麦的含水量换算成以干物质为基础的千粒重,称为“干物千粒重”或‘绝对千粒重”。通常所讲的千粒重,是指自然状态下风干谷粒的千粒重。小麦的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对千粒重有很大的影响。千粒重的大小取决于谷物的粒度、饱满度、成熟度和胚乳的结构。一般粒大、饱满、成熟而结构紧密的谷物,千粒重较大,反之则小。我国小麦的千粒重一般为17~47g。随着小麦品种和成熟条件的差异,千粒重的差别比较大。千粒重是度量小麦粒度和子粒饱满程度的直接指标。在相同水分的条件下,千粒重越大,表明小麦子粒粒区大、饱满、充实、含淀粉多。(4)硬度小麦和其他固体物料一样,受到压缩、拉伸、弯曲、剪切等力的作用时,会引起变形,同时内部产生相应的抵抗力。当外力增加到使抵抗力达到强度极限时,子粒即破碎,这种抵抗变形和破碎的能力称为小麦子粒的硬度(又称强度或刚度)。小麦硬度是使谷物具有结构力学性质的关键所在。小麦的硬度与小麦子粒的组织结构有关,它直接涉及子粒的吸湿性、粉碎能耗、筛理效率和出粉率等工艺指标以及决定磨辊技术参数的选配。9、小麦及小麦粉的贮藏贮藏性好,贮藏时应注意:吸湿性强;后熟期长;防止过热;易受虫害。根据上述特点,小麦贮藏首先应以干燥防潮为主。小麦收割后应及时干燥,防止穗发芽。小麦的相对安全水分见表2—19。其次,如新麦感染虫害,可采取曝晒方法,温度较高不仅可以起到杀虫效果,而且可加速小麦完成后熟期,增强贮藏的稳定性。但小麦在于燥和贮藏过程中要防止过热,使得面筋蛋白变性,成为热损害粒符合GB135l-
本文标题: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0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