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郁达夫与创造社创造社是文学研究会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成立,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都是当时在日的留学生,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限。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后期发生分化,一些作家提倡革命文学。接受了欧洲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给创造社以影响。从总体上说,创造社作家的创作方法兼具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侧重表现自我,尊重作家个性,长于抒情而不注重对客观生活做细致的描摹。在叙事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作品有自叙传色彩。创造社较早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为我国现代派的发展开了先河。•郁达夫有两类作品: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品;一类却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7月,留日回国的郁达夫满怀一腔热血,一心想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可国内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已全面消退,反动势力卷土重来,整个社会腐败黑暗,阴云密布,在耳闻目睹了国内贫穷黑暗的现实后,他大失所望,于是创作了一系列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创作背景:创作缘起•郁达夫这样叙述其创作缘起:“半年来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天天做梦的脑里,又添了许多经验。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这几篇小说,只想在贫民窟、破庙中去寻那些可怜的读者。”在郁达夫的创作史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过渡性的作品。从主题上,由早期的表现“性的苦闷”转向表现“生的苦闷”;从题材上,由单一的知识分子领域扩展到劳苦大众至整个社会;从艺术风格上,也开始由感伤式的自剖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叙述小说故事情节叙述方法——“自叙传”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我”)与一名青年女工(陈二妹)间的交往故事。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内容上,“我”是挣扎于社会边缘的落魄苦闷的知识分子,多少带有作者的影子,“我”在作品中既是人生世相的观察者,也是小说情节的参与者,同时还是一个自我精神的剖析者。•主题上,以“我”的角度讲述故事,可以真实自然陈述自我的生存状态,刻画剖析自我的心灵世界,让读者认识到无数被那个时代抛弃,因而精神迷惘的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无奈。•手法上,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叠加。“我”的视角又使得作品对于陈二妹这一形象的刻画,无一不是在“我”的视野、情感态度和心理反应之下进行的。于是,对于陈二妹的刻画便具有了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叠加的效果,而作品在刻画陈二妹的同时,也表现了“我”的心理情感,呈现出“我”的形象特点,实现了一笔双写的效果。人物形象分析“我”与陈二妹形象“我”:接受过新式教育、失业闲居、囊中羞涩、生活潦倒落魄、苦闷无聊、失意迷惘、忠厚、富于同情心、心地善良、懂得感恩、孤寂的知识分子怎样理解这种“穷”?•1、这种对穷的描写,存在着明显的夸张色彩。•2、最重要的是人性解放的思想。郁达夫通过对“穷”的夸张,要表达的人的尊严精神。他要通过人的生存苦难控诉,呼唤人的权利,人的解放。所以,也可以说这种穷的描写是人的解放的时代精神,在郁达夫作品中的体现。•郁达夫不像后来的左翼作家那样,要拷问穷的政治根源和经济根源,而是强调人是物质贫困的状态下,精神上的屈辱。重在精神上的痛苦宣泄。那么,呼唤的是人与人的平等和尊严。•3、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不具有更高的意义,甚至是堕落的标志。“重义轻利”,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孔颜乐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喜欢用穷来标榜自己的道德境界。“穷”是人格崇高的代名词。“清贫”、“两袖清风”,贫和清白、清洁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富往往有一定的危险性。富贵与堕落联系在一起。•陈二妹:清瘦矮小、可怜、艰辛、独立、自尊、善良、纯真、坚强的女工•陈二妹面对苦难深重,坚忍不拔,有着朴素的反抗精神,她对侮辱与剥削她的资本家和管理人员怀着满腔的仇恨。二、情感过程•这种技巧,就是设计一个非常独特情感过程。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过程,完成情感升华。在这样的过程中,叙述者我的情感变化的幅度比较小,他作为知识分子,从开始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到最后仍然是人道主义的同情,其迷惘、消沉的精神状况也没有改变。但是,陈二妹却存在着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几个步骤:1、陌生•我和她打个招呼,而陈二妹却没有理他。我只是瞬间的对于女工的同情。2、好奇•陈二妹对我的特殊行为产生好奇的心理。问他为什么总是看书,整天在屋里不出去。我说,不是看书,只是对着书呆在那里。我身体不好,营养不良,又失眠。精神颓废、沮丧。而陈二妹却感到奇怪,无法理解。3、第一次亲密接触•陈二妹对我产生好感,给他一个面包,请他吃香蕉,两个人开始第一次亲密接触。但是,是非常纯洁的。陈二妹的善良以及朴素的感情初步显现出来。她以一种女性的思维和感情去理解他,在陈二妹的眼力,我和他一样是孤苦无依的人。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生活饥寒交迫。所以很关心他,让他不要抽烟,要他把抽烟的钱节省下来,这些钱可以付房租和买衣服。4、误解•陈二妹对我的特殊行为产生误解。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开始误解他。陈二妹对他的态度开始改变。因为天气热,他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觉,他总是昼伏夜出,白天在阁楼上,晚上出去到处乱走。陈二妹觉得他行为可疑,不是好人,是盗贼。对他是责备,规劝的目光。甚至还有冷笑。那么,这种误解,一方面是从反面叙述陈二妹的善良人格。另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5、消除误解•陈二妹看到我用买来巧克力香蕉等食物,感到很吃惊,就规劝他,说你何苦要吃这些好东西,何必穿这样的好衣服,何必抽烟等。你这样靠靠偷盗是靠不住的。于是,我就解释为什么晚上出去,没有衣服;神经衰弱,所以要晚上去散步,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都是用稿费买来的。陈二妹消除了误会,急忙道歉。我看到陈二妹这种单纯、善良的性格,灵魂也得到提升。觉得周围有了一点光明。•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委婉的过程,这种情感被十分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是作品富有感染力的最主要原因。小说的情节围绕着“我”与陈二妹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展开,请概括“我”和陈二妹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过程。①相遇。疑惧,戒备。②相识。信赖、同情。③隔阂。责备、规劝。④误解消除后的相知。“我”与陈二妹的交往,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发现的过程。结尾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景物基调是感伤的,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无限哀愁,关于天空的环境描写暗示出黑暗阴冷的社会氛围,虽然社会被黑暗笼罩,无人出来呼唤光明,但作者坚信未来是光明的。在这样的一个寒夜般的社会,人性是美好的,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是在一起的。消极情绪里包含了积极的因素,这正是郁达夫景物描写的深沉所在。探究“春风”的意蕴“春风”的意蕴•1、自然界的“春风”———和煦而寒冷。•仲春时节气温一天天地升高,白天阳光灿烂,暖风温煦,夜晚星斗阑干,寒风拂面。•一个落魄的人,在乱昏昏的上海租界里住着,四季的变迁和日子的过去是不容易觉得的。主人公的房间全没有光线照进来,不论白天晚上,都要点着油灯或蜡烛。他所处的环境寄他的遭遇同自然的“春风”反差强烈,由仲春到暮春的春风是由温暖而燥热了,而主人公却仿佛越发寒冷了。主人公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面对美好的春天,却不能拥有,置身在明媚的春光中却不能享受,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却不能沐浴。•自然的“春风”使他在黑暗而沉闷的现实中萎靡、颓废、不得醒。2、陈二妹的“春风”———温情而无奈•她之所以具有“春风”的含义,不仅因为她是一个女性,而是由于她和主人公这一段时间的交往,让主人公感受到她身上劳动人民那种善良、忠厚、同情他人的美德,从而被她身上的美德打动、感化。这股“春风”般的温暖,给“我”困顿而一日一日萎靡的心带了温情,使“我”倍感温暖,同时让“我”从“零余者”的自怨自艾中走了出来,开始清醒,开始觉悟。•置身于这股春风中的主人公是温暖而又无奈的。“我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但是我的理性却命令我说:`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处的是什么境遇,你想把这纯洁的女孩毒杀了么?恶魔,恶魔,你现在是没有爱人的资格的呀!'”当“我”那种感情起来的时候,曾把眼睛闭上了几秒钟,等听了理性的命令以后,“我”的眼睛又睁了开来,“我”觉得“我”的周围,忽而比前几秒钟更光明了。3、理想中的“春风”———实有而虚无•当主人公在美好的春天里而不能拥有,置身于明媚的春光中而不能享受,感受着和煦的春风而不能沐浴时,这春风对他而言形同虚设,他才那样地固执而顽强地呼喊着“春风”,呼唤着理想。于是,小说中的“春风”成了作者理想生活的代名词。•“理想春风”显得隐隐约约,若隐若现。主人公只能在晚上才敢悄悄地领略,“所以我这几天来到了晚上,等马路上人静之后,也常常想出去散步去。”还有陈二妹进来后带来的这股和美的春风。“我看了她那殷勤待我的样子,心里倒不好意思起来,所以就对她说:`我们本来住在一处,何必这样的客气。'”然而在实质上这“春风”是虚无的。•他们彼此的坎坷命运,使得他们人生的季节没有春天,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大约春光也已经老透了罢!”在艺术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既继承了郁达夫早期的感伤和抒情小说的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它不再是完全的情感的倾泄,而是更为含蓄深沉,将强烈的情感寓于客观描写之中。艺术特色1、主客观结合作品中,“我”的主观情感抒发,我和陈二妹的命运及两人间情感关系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由各为整体,共同构筑起作品的艺术世界。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在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充分表现。2、第一人称叙述人物形象和故事在“我”的视野中展开。作者既借之融入强烈的感情,增添作品的抒情色彩,又为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铺垫基础。故事从我而出,我所见者、感者可充分展示,而不为我所见所感者则留给读者去思索回味。所以,作品中人物的心潮固然是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颇具曲折和幽婉,艺术结构非常巧妙。3、对比的手法①环境——人物的对比主人公居住的外部环境肮脏、丑陋和女主人公美好、纯朴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凸现她的高尚品格,并以之形成对黑暗社会的控诉。②人物关系前后对比男女主人公初遇时的审慎、戒备与后来两人的相互关心、相互依恋形成对比,既自然流畅,符合生活真实,又很好地制造了悬念,为故事情节的起伏作了铺垫。小结:这篇小说在立意、构思上都远远超出一般社会问题小说的视阔限度。与其说它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情人性小说。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个“零余者”(虽有一点才华,但穷困窘迫,挣扎于社会的边缘,彷徨失路),作品借助于“我”对自己的陈述剖析,让读者认识到无数被那个时代所抛弃,因而精神迷惘的小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无奈。•小说通过“我”的观察和描述,让读者认识了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的生活处境,更通过“我”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陈二妹这个遭遇不幸的普通女工的独立、自尊、善良、坚强。•这里既有对即将糜烂的旧社会的鞭挞,对知识分子身上的软弱无能的自省,也有对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美好人性的颂扬
本文标题:春风沉醉的晚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8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