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7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占全区总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占全区人口95%以上的农奴,百万农奴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没有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做人的基本尊严。他们“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图一:在解放前的西藏,这些山洞就是农奴的家园。他们在吃人的农奴制度下过着非人的生活。图二:左图为被挖去双眼的农奴格达在民主改革中控诉农奴主的罪行:农奴主将沉重的石帽戴在农奴头上,用石头敲击将眼珠挤压出来,再用利刀把眼珠剜下。右上为鞭笞人的法鞭,右下为夹手指刑具。图三:被害得家破人亡的女农奴格桑拿着她丈夫被活埋前被砍下的一只断手,向群众控诉万恶的农奴制度。图四:西藏日喀则专区奴隶出身的多扎瓦在控诉吃人的农奴制度。领主的儿子为了玩乐把多扎瓦当作活靶,用枪打断了他的左臂。多扎瓦残废后,被领主赶了出来,带着断了的干枯手臂到处讨饭。图五:在解放前的拉萨街头,一位藏族老人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生命垂危,还在向行人乞讨。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昔日的农奴,主宰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西藏人民的生活生活水平也有了未有的提高。目前绝大数数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生活进入了小康。学生活动: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边疆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探究活动:用五个字概括我国少数民族状况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我国少数民族可以概括五个字:第一个是多:55个少数民族,成分也多,人口也多;第二个是大:少数民族地区占地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64%;第三个是长:历史很长,我国是自古以来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和捍卫祖国,共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历史的特点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原苏联完全不同,有自己历史的特点;第四个特点是边:边疆的边,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聚集在边疆地区,我举一个数字讲,我国陆地边境线是22000公里,其中19000公里占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个特点我不愿意说,但不得不说,相对来说和全国相比,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却占贫困人口45%。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⑴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基本内涵:A.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B.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C.各民族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各地,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如,在新疆,有清真寺2.43万座,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8万多人。在西藏,有藏传佛教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到处都可以看到经幡、麻尼堆以及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会议,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中国人民币主币除使用汉字之外,还使用了蒙古、藏、维吾尔、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同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电信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如,为了保障一些少数民族饮食清真食品的习惯,北京、江苏、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广州、昆明、成都等多个中心城市,都有专门立法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和管理,其他地方在综合性的法规中也对清真食品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为了保障少数民族欢度本民族节日的权利,国家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少数民族的习惯制定放假办法;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为了防止发生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问题,(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A.基本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B.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恶化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在中国,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多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国家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中,国家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大创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产生了巨大作用。——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多年来,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在不同时期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工作方针,作出战略部署,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国家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依法处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和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处置了各种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和事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稳定(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A.基本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B.原因分析: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C.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活动:阅读P75,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1、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建设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规划在一些民族地区修筑铁路,建设公路干线,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邮政、电报、电话、通讯系统。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联结,包括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闻名世界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60年代,修建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及滇藏公路等。1962年,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陆续建成了南昆铁路、内昆铁路、南疆铁路、拉萨机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宁夏扬黄灌溉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1、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国家把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工业,作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的40个项目安排在了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又在民族地区优先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如新疆塔里木油田、广西平果铝厂、青海钾肥工程、内蒙古大型煤电基地等,从而使民族地区形成了若干重要的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基地,1、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2.突出解决贫困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免费治病,发放贷款和农具,创办公费学校,进行社会救济。——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如,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牧民需要马鞍子、马靴和砖茶(边销茶);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需要清真食品等。为尊重和满足这些特殊需要,国家实行优惠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供应政策。——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国家注重政策倾斜,给予优先安排,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城镇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牧区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切实缓解,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突出解决贫困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4)三大原则的关系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法律的确认,也是我们各族人民在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2.处理好民族关系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⑴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⑵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本文标题:7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