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1-一、学习的基本要求《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运算,又需要记忆许多的东西,所以学起来很吃力,希望同学们作好思想准备,多投入心思,这才能顺利过关。该课程是统计时间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研究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所以对于数量的认识是学好该课的基础。所以要掌握各类指标的运算及指标的变化(指数),如何获得指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1、保持出勤率,提高课堂效率因为统计课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课,同学们光凭自己的基础去理解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而且由于成人教育的方式,一堂课的内容含量非常大,拉下一堂课可能就觉得有好多内容没听上,下堂课就跟不上。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不仅容易记忆,记得也牢靠。到具体做题时也能灵活运用。学习每一个概念也是如此,要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主要含义,不要一字不漏地去背某一个概念。着实际上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即使当时记住了,不久也会遗忘。3、课后多复习,多做习题。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教材的例题和课堂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一不会做,就去看答案。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会给同学们刻印一部分练习题,我也会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给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希望大家能做一下,要抱着“对答案”的心态,而不是“抄答案“4、要有一个踏实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认真听讲,珍惜课堂复习时间。二是学习的能动性,针对一些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要认真思考,多问多练,一定要把他弄明白,统计这门课程是靠平时的一些知识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持之以恒的态度。不要在刚开学几天时新鲜,快考试几天紧张,而平时松松跨跨。二、教材的分析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文中阐述了统计工作中的各种实际调查方法,要求同学们掌握调查的类型及调查方法的适用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区别各类办法的不同点。掌握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包括分组,汇总,编表。尤其是分组的方法。-2-章节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教学目的认识并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的各种方法,调查误差产生与防止等几个问题。掌握统计整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的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统计调查的内容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3.明确调查方案的制定内容4.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5.认识分布数列的种类6.学会分布数列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方法、分组的方法,分布数列的编制教学难点统计调查的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组的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教学方法1.讲陈,突出重点。2.示例讲解,区分难点。3.练习与新课相结合,示例加以巩固教学过程课时8课时班级2012级会计班教具黑板、幻灯片1.导入新课(以复习为引线)。2.讲授新课。3.总结本章重点,强调难点。板书设计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第1、2课时统计调查第3、4课时统计整理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30分钟)二、统计调查的方案(20分钟)三、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20分钟)四、重点总结与布置练习(10分钟)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10分钟)二、统计整理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三、统计分布的分组标志(20分钟)四、分布标志示例讲解总结(35分钟)第5、6课时统计整理第7、8课时统计整理一、分布数列(5分钟)(一)分布数列的几个基本概念(10分钟)(二)分布数列的种类(20分钟)二、变量数列的编制(40分钟)三、重点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一、统计表(15分钟)二、各类应用图表示例讲解(25分钟)三、学生随堂上黑板练习(10分钟)四、讲解学生练习的题目(10分钟)三、本章总结、重点强调(20分钟)-3-讲授新课导入新课:复习上章内容:上周我们学习了《统计概述》,对本学期《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现在请大家回顾以下问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统计学》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稍考虑,同老师一起说出答案,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稍做分析,并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引入新课:从统计工作来看,关键在于得到各种数据,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只有去搜集资料,进行统计调查。今天我们的新课内容就是要学习进行统计调查有什么意义(必要),如何去进行(调查方法)等内容。具体新课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第1、2课时)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搜集资料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也是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环节。(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必须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基本要求题型是填空题,关键词:准确性、及时性(三)统计调查的种类: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类型1.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单位数),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最基本的分类。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随着被研究现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如工人的出勤,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进行的登记,被研究的现象在短时期内不发生什么变化。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问卷调查、采访调查二、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繁重复杂、高度统一和严格的科学工作,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所以在着手调查之前应确定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来指导调查工作,那么一项完整的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一)调查目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调查”(二)调查对象:(对谁进行调查),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示例:要了解某企业产品质量(目的),该企业的全部产品就是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时,所涉及的两种单位: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示例:进行工业设备普查,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设备;进行某班学员的情况了解,报告单位是每一位学员,调查单位也是每一位学员。(三)调查项目:(调查什么内容):即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4-讲授新课(四)调查表:(将调查内容整理):把诸多的调查项目用最精练的措词在框格上表示出来,以便于调查登记资料规范化,标准化。调查表格的两种形式:单一表: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以容纳较多的项目。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列在一张表上。(五)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时间:资料所反映的时间调查时限: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例:某市规定1994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1995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一年(94年),调查时限为1个月。(六)调查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明确调查机构、调查地点、选择调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三、统计调查方法特别强调:教材P14第三节第一段:建立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一)普查: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句中三个关键词:专门、时点、全面。表达了普查是一项专门调查、不连续调查、全面调查。1.由此可总结其两大特点:(1)是一项全面调查,资料全面、准确、详实,但是耗费(2)是一项不连续调查,调查时点现象,必须确定标准时间。2.关于普查的标准时间:规定某日或某一时刻作为登记普查有关资料的统一时间,这样才能避免搜集资料因为自然变动或机械变动而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也就是被登记的资料,应是在标准时间上存在的。请同学们看一个例子,并且来判断一下(口述例题)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计入人口数的有: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婴儿F.1990年6月29日晚11点出生,11点半死亡的婴儿3.普查的种类:见教材P15页(二)统计报表: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属于全面调查范畴,又称全面统计报表。1.特点:统一性,经常性2.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与联系(关系)联系:二者均是全面调查,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材料区别:(1)连续性:普查不属于连续性调查,而统计报表则是。(2)调查内容:普查主要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5-(3)制定报表:全面统计报表内容固定,经常填写,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则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4)具体应用上:普查适用于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而要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是应用全面统计报表(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式。1.特点:(1)非全面调查(2)随机原则抽样经济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效性:节省时间2.优越性准确性:(相对而言)——随机抽样的原则灵活性:组织起来方便提示大家注意多项选择题。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作用: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检验假设,以便于决策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4.基本形式: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四)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1.重点调查:对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指数量在总体中比例较大,或者规模较大。例如:要掌握我国煤矿的经营状况,选择产量较大的煤矿,如大同、平顶山煤矿作为被考察单位。强调:重点调查结果只能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不能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2.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包括总体的数量特征和其他情况。分类:解剖麻雀式、划类选典式示例:要了解某村小麦的产量,按地段选定若干地块,这种调查方法叫典型调查。(五)三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之间的关系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其不同点在于:1.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的。2.调查目的不同: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则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典型调查需要说明总体的发展变化规律。-6-3.推断总体的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的结果最具有科学性;而后两者则有一定的代表性。4.适用场合不同: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检验产品质量合格状况,重点调查则多用于调查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适用于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典型来反映规律。(六)调查资料的检查调查资料的检查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1.调查误差:调查结果与所调查现象的真实数量之间的离2.种类(体系)(1)登记性误差:由于错误判断事实和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都有登记性误差)包括偶然性登记误差和系统性登记误差(2)代表性误差:调查现象的一部分总体单位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发生的误差(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总结: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的两类问题:一是统计调查的意义及种类,二是统计调查的方法;关于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统计调查的方法则是本章中的重点,在掌握这些方法特征、特点之后,理解全面调查方法中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联系;非全面调查中关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关系。课后作业:以指导书为主,完成下列几个简答题:1.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和作用?2.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的关系,三种非全面调查方法的关系?3.一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7-教学过程第二节统计整理第3、4课时一、统
本文标题:《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3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