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夜大学函授脱产高自考学号(准考证号):111111111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高自考不填):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完成日期:2016年1月20日指导教师:史小宁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特点及评价加以阐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平常中见真情,自然中显生动,乐观中知意境。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练,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意义目录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1二、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2(一)平常中现真情.....................................................2(二)自然中显生动......................................................3(三)乐观中知意境......................................................4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4结论....................................................................6致谢....................................................................7参考文献................................................................81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虽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少时丧父,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亲耕亲为,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辞去彭泽令后,他一直隐居农村,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又不得伸,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于他辞官归田之后,鲜明的表现了他厌恶卑污黑暗的官场。不满统治者内部血腥的屠杀而热爱躬耕田园的纯朴生活,他的诗描写了田园自然和农村生活的意趣并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漠,对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的热爱。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多变的历史时期。而陶渊明正生活在黑暗的晋宋时代。值此之际,腐败的政治统治下,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统治者内部的倾轧斗争都十分尖锐。一些士人、官僚在斗争中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有甚者,觉得生死、得失无常。他数度出仕便是明证。如在《咏荆轲》中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他那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难以以实现,少壮时所有的雄心壮志也逐渐平息了。但是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由此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之感。陶渊明的归隐躬耕同此不无联系。在隐居躬耕中,陶渊明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下层社会,领略田园风光,感悟自然意境。于是,便有了《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和《桃花源诗》等一系列田园诗。从而,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充满对现实的不满。其次从陶渊明本身来讲,陶渊明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隐居,出仕的时间很短,所任的官职也不高。他始终生活状况不佳,家境一度贫寒。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农村。陶氏家风严谨,尚道义,重名节,陶渊明本人又是读书人。所以受儒家思想影响2很大。如《命子》其五∶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陶渊明本性喜欢无拘无束,崇尚自然,又与道家的亲近自然、清静无为相吻合。如《杂诗八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由此看来,陶渊明田园诗风格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地位和本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出身低微,命运多舛。向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因而,田园和农村生活顺理成章地成了他创作的题材和主要审美对象,作者的性格和思想也影响了观察角度和语言艺术。二、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一)平常中现真情读陶渊明的诗,可以发现他所描述的都是平常的事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手法,让你在平常中体会到真情实感。当时的东晋文坛雕砌浮华之风盛行,而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完全与之相反,甚至比后世唐宋田园诗歌更为朴实自然。陶渊明在纯朴的田园生活中,忘却官场与尘世的烦恼,领略乡村美景,感受田园风光。陶诗所选择的词语大都是一些朴实常见的词语,如“草屋八九间”,“草盛豆苗稀”“清晨闻叩门”,“风雨纵横至”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词语,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组诗《归园田居》是陶诗这种朴素风格的代表作。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中的“丘山”、“旧林”、“故渊”、“田园”、“榆柳”、“桃李”乃自然之景;“羁鸟”、“池鱼”、“方宅”、“草屋”、“堂前”、“户庭”、“虚室”则是平常之物;至于“鸡鸣”、“狗吠”更是寻常所闻。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正因为如此,被一般人所熟视无睹的农村自然景物,在陶渊明的眼中却格外动人,入诗则诗意盎然。3陶诗写的是平常景物,所反映的同样不外乎农事、闲居和饮酒之类平常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为农事。描绘闲居的诗,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移居》其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饮酒诗更多,《饮酒二十首》便是酒后的题咏之作。其他诗亦多与酒有联系,如“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乞食》);“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其二)描写自然风光,陶诗的铺排很少,渲染物色的形容词也较少。如“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外,几乎看不见什么形容词,即使有形容词也大都是一些浅色素淡的。这种平谈的语言能更广泛地把日常生活写进诗里,并使之充满诗意。这些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切体验的表达。(二)自然中显生动陶诗描写的是自然中的风景事物,一切都以自然唯美,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只有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达鲜活生动田园风光。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则以白描为主,抓住景物主要特征,不加渲染和烘托,用简练的笔墨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上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犹如一幅水墨山水,勾勒出八九间草屋,周围是十余亩田园。榆柳的浓荫遮盖住屋檐,房前屋后桃李成行罗列。望远处,依稀可见的村落正升起袅袅炊烟。侧耳听,深巷传来鸡鸣狗吠声……诗人并没有什么形容词,也没有刻意烘托或加以点染,然而却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诗意。这正是陶诗“不求华丽,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所使然。正如李渡在《学诗浅说》中所言:“陶诗的妙处完全在于真实朴素,不假雕饰。以画来比,汉魏诗象线条粗重设色板滞的古画,陶诗象纯用墨笔的白描,几乎看不出笔墨痕迹”。再看《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诗人以即事即景的简单叙写,淡妆涂抹,没有刻意的工笔描绘,却将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刻意锤炼,无须斟字酌句,却妙趣天成,成为陶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的灵魂是情感,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对田园宁静恬淡乡间生活的写照:“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对他亲躬陇亩则更是自然朴实的抒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农村生活环境较之官场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的喧嚣倾轧,更使诗人深感田园生活的清净闲适。在田园劳作中,他也切实找到了和劳动人民“话桑麻”的共同语言:“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仕途痛苦反复使他清醒看到官场生涯和4他“性本爱山丘”的心性是不相容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田园诗中那种舒适淡永的一往深情,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田园之爱于字里行间真切流出,给人以丰富的、回味无穷的自然美的感染。(三)乐观中知意境陶渊明早年做过官,他是由于对当时腐败的政治现实不满而回到田园的。少时家境也不好。“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生活就越来越困苦了。“后来竟穷到“饥来驱我去”的乞食地步,不得不靠自己种田来维持生活。由于与农民共同劳动,接触到农民,便了解到天灾人祸给农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不仅尝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尝到了挨饿受冻的苦楚:“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当碰到天灾而无收获时,又感到“旧谷既没,新谷未登”这青黄不接时农民挨饿的处境。而农民在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希望减少或取消田租的心情,他也有所领会了。面对现实人生与种种困扰,渊明却对人生充满着一种仁民爱物的胸怀,面对贫穷,他以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处之,有饥寒交迫却不改其乐的高尚情怀和宁静心境。如:(《咏贫士》其四)安贫守贱自古有黔妻,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蔽覆门不周。岂不知其相,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来复见斯倚。朝与仪义生,夕死复何求。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饮酒》其八)”“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这样,陶渊明就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忧,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委运住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并由此而创造出了名传千古的优秀诗篇。在《归园田居五首》(其三)中他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说明他把劳动当成一件欣喜的事情,他爱自然、美好的田园环境,眷恋安宁、质朴的躬耕生活,他在自己真实的贫穷生活的基础上,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平静乐观,躬耕之志,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即从作息勤厉中,写景观物,付出一段快乐。高
本文标题: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8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