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物态变化教案说课及反思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差以及对知识的遗忘。所以本章的复习要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能正确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5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6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7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8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中的节水措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正确测量温度3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4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四、教学过程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气固液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练习:《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八年级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物态变化。一、说教材(一)地位及作用《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九年级复习,学生因长时间没有知识反馈,遗忘非常大。但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复习难度应该不很大。这一章复习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温度、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的蒸发沸腾体概念及吸热,放热。第二课时实验问题、图象问题及习题的讲解。下面我将就《物态变化》一章复习教学第一课时的预案进行说明。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级主题“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态变化相关现象的探究和学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其它热学理论的基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及相关的知识应该掌握的比较透彻。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以探究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为主线,对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的情况,温度、温度计等知识进行全面回顾,通过例题分析及考点预测进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一章的复习设计用两课时时间完成。突出晶体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现象等重点内容。通过冰的熔化图象和水的沸腾图象,突破熔点和沸点的难点内容,复习用图表法描述物质特征的方法。(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有详细的了解,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温度值,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能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3)、理解晶体的熔点和沸点,能够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晶体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过程与方法:(4)、通过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对用图象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态度。(6)、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7)、通过本章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三)本章复习的重点及难点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看到的现象多,但真正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少,因此,探究各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思考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是本章复习的重点内容。探究晶体的熔化过程及水的沸腾过程,有助于学生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热现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曲线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曲线是用图象法反映物质特征的重要手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该部分内容既是复习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二、教法、学法(一)教法:以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二)学法:以阅读、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复习知识。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程序本章的复习教学,我预设按如下进程进行。(一)通过学生阅读,对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进行回顾。使学生熟悉教材中的内容。(二)进行复习:以水的三态变化为线索,先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物质三态变化的整体影响。课堂复习共分五个板块:首先是知识梳理。通过对温度、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等知识的全面回顾,切实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用时大约20分钟;然后是考点评析。通过典型例题和考点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用时大约10分钟;第三是易错点击。强调那些知识容易出错,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用时大约5分钟;第四是解题技巧。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时大约5分钟;最后是你问我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你问我答,不仅可以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小结: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共同总结,使学生自主建构这一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四)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最深的是:要相信学生,要放手学生;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的动脑,动手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大胆的放手于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创新情况,实践情况和发展情况。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挥,才能学得好、记得牢。但当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应当理解尊重和鼓励他们。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出错,大胆的去学去做,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推动学生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本文标题:物态变化教案说课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4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