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生成性学习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M.C.Wittrock,1974)提出了“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learning)的理论,对理解的生成过程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记录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论。理解的生成过程1.理解的生成过程(1)提取长时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进入短时记忆。(2)选择性注意:根据提取的知识经验,选择性注意并知觉那些已经有过经验、仍有持续兴趣的信息。(3)新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4)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学习者激活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解,同时监视这种试探性理解是否合适。(5)检验新建构: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做比较。(6)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7)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理解的生成过程意义建构的有效条件学习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学习者的先前知识水平。学习者的建构性加工活动。•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澄清和解释所学内容的意思;•总结所学内容整体意思和框架;•积极地进行推理,得出课本中所没有表达的新假设,发现可以运用这些知识的新情境和新方式;•察觉所学内容内部的矛盾之处以及所学内容与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冲突之处,从而不断地提出疑问;•发现这些知识难以回答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意义生成的策略强化当前所学的不同知识成分(如概念)之间的联系。•加题目、列小标题、提问题、说明目的、总结或摘抄、画关联图。拓展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先前知识之间的联系•举例、类比与比喻、证明、述义、解释、推论、应用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的深化结构良好领域(well-structureddomain)知识•问题是比较规则和确定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明确的规则,基本可以直接套用相应的法则或公式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domain)知识•没有确定的规则,在解决该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而需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做具体分析,建构新的理解方式和解决方案特点:概念的复杂性、实例间的差异性针对知识的领域的划分,斯皮罗等人认为,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而非年龄)的不同,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初级知识的获得•某一知识主题的入门性学习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只要求他们在测验中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原样的方式再呈现出来(如背诵、填空、简单的练习题等),这里所涉及的内容具有结构良好的特征。②高级知识的获得•要求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此,大量涉及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传统的教学策略是比较有效的,比如,在讲解知识时把整体分为不同的部分,学习普遍性的规则,强调标准答案,通过有反馈练习来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等等。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物情境,灵活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建构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知识的学习不只在于学习者能够背诵多少概念、原理,更主要的是看所获得的知识的质量,看能否把知识灵活地迁移运用到各种相关的情景中。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高级的知识获得,其核心任务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理解而教”是当今学习和理论的一条重要信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者需要围绕有生成性的可进行深度挖掘的主题领域进行持续的学习活动,对知识形成深层的、灵活的理解,其具体表现是学习者能够综合运用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以灵活的、有创见的方式从事有关活动,比如,解决某个问题,做出某种决策,在新情境中使用原有的概念等。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1.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把学习活动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项目式学习其基本做法是: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单元——项目,每个项目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通常包括如下基本环节:(1)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入到探究过程中(2)形成具体探究计划;(3)实施探究过程;(4)形成和交流探究结果;(5)反思评价。设计型问题与解释型问题2.设计型问题与解释型问题(1)设计型问题:即针对某种实际问题提出某种可行的设计方案。•登陆火星计划(2)解释型问题:针对某种现象提出一定的理论解释,说明其中的规律性关系及其原因机制。•彩虹的形成设计型问题往往需要学习者综合更多的相关知识来生成某种实践性方案,更有利于实践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解释型问题要求学习者更多的聚集在集中性的主题上进行深入的加工,提出某种理论的解释,更有利于习得超越具体实践情境的原理性知识和基本的认知技能。设计型问题和解释型问题对于知识建构而言,有着互相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解释本身并不能自动提供实践方案,同样,实践活动本身不能提供理论解释。跟进性探究3.跟进性探究跟进性探究:随着理解的深化而不断发现和解决更深层的问题的过程,也称为“跟进性问题解决”。跟进性问题解决是开放性的探究活动的核心。3小雨滴如何分解太阳光?通过光的散射2究竟什么把太阳光分解了?雨后浮在空中的小雨滴I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太阳光分解出来的综上所述,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者通过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以及当前内容与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而生成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性学习应该以深层理解为核心目标,而深层理解的体现之一是能够在复杂结构不良的情境中综合地、灵活地应用知识。为了建构深层的理解,应该将学习活动设置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通过跟进性探究来进行持续性的知识建构。
本文标题: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6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