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组成原理-基本运算器实验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1·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姓名李迪学号20092103399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9蒙班联系电话15247127279Email同组实验者王娜实验室名称实验日期2011-10-20课程名称组成原理实验序号01实验项目基本运算器实验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指导教师实验心得:课后写出对本次实验的体会。学到了什么知识、加深了对什么知识内容的理解等。学生签名:李迪2011年10月20日成绩评定及教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注:硬件类实验报告请按附录1的格式填写;软件类实验报告请按附录2的格式填写。填写时应去掉红色的提示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2·附录1:硬件类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计算机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处理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这个功能要由CPU中的运算器来完成,运算器也称作算术逻辑部件ALU。因此本次实验内容要了解基本的运算器和运算器的基本结构。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如图1-1-1所示。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中。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1)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2)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3)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图1-1-1运算器原理图运算器部件由一片CPLD实现。ALU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CPU内总线上,另外还有指示灯标明进位标志FC和零标志FZ。请注意:实验箱上凡丝印标注有马蹄形标记‘’,表示这两根排针之间是连通的。图中除T4和CLR,其余信号均来自于ALU单元的排线座,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T1、T2、T3、T4都连接至控制总线单元的T1、T2、T3、T4,CLR都连接至CON单元的CLR按钮。T4由时序单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3·元的TS4提供(时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二),其余控制信号均由CON单元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模拟给出。控制信号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余均为电平信号,其中ALU_B为低有效,其余为高有效。暂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能在LED灯上实时显示,原理如图1-1-3所示(以A0为例,其它相同)。进位标志FC、零标志FZ和数据总线D7…D0的显示原理也是如此。运算器的逻辑功能表如表1-1-1所示,其中S3S2S1S0CN为控制信号,FC为进位标志,FZ为运算器零标志,表中功能栏内的FC、FZ表示当前运算会影响到该标志。表1-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表中“X”为任意态,下同四、使用实验设备、仪器、材料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五、实验方法过程(步骤)(1)按图1-1-5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其它实验相同)。运算类型S3S2S1S0CN功能逻辑运算0000XF=A(直通)0001XF=B(直通)0010XF=AB(FZ)0011XF=A+B(FZ)0100XF=/A(FZ)移位运算0101XF=A不带进位循环右移B(取低3位)位(FZ)01100F=A逻辑右移一位(FZ)01101F=A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FC,FZ)01110F=A逻辑左移一位(FZ)01111F=A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FC,FZ)算数运算1000X置FC=CN(FC)1001XF=A加B(FC,FZ)1010XF=A加B加FC(FC,FZ)1011XF=A减B(FC,FZ)1100XF=A减1(FC,FZ)1101XF=A加1(FC,FZ)1110X(保留)1111X(保留)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4·(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置为‘单拍’档,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3)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嘀’报警声,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然后按动CON单元的CLR按钮,将运算器的A、B和FC、FZ清零。(4)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A置数。①拨动CON单元的SD27…SD2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01100101(或其它数值),数据显示亮为‘1’,灭为‘0’。②置LDA=1,LDB=0,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T按钮,产生一个T4上沿,则将二进制数01100101置入暂存器A中,暂存器A的值通过ALU单元的A7…A0八位LED灯显示。(5)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B置数。①拨动CON单元的SD27…SD2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10100111(或其它数值)。②置LDA=0,LDB=1,连续按动时序单元的ST按钮,产生一个T4上沿,则将二进制数10100111置入暂存器B中,暂存器B的值通过ALU单元的B7…B0八位LED灯显示。(6)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置ALU_B=0、LDA=0、LDB=0,然后按表1-1-1置S3、S2、S1、S0和CN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D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3、S2、S1、S0为0010,运算器作逻辑与运算,置S3、S2、S1、S0为1001,运算器作加法运算。六、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运算类型ABS3S2S1S0CN结果逻辑运算65A70000XF=(65)FC=(0)FZ=(0)65A70001XF=(A7)FC=(0)FZ=(0)0010XF=(25)FC=()FZ=(0)0011XF=(E7)FC=()FZ=(0)0100XF=(9A)FC=()FZ=(0)移位运算0101XF=(CA)FC=(0)FZ=(0)01100F=(32)FC=(0)FZ=(0)01101F=(B2)FC=(1)FZ=(0)01110F=(CA)FC=(1)FZ=(0)01111F=(CA)FC=(0)FZ=(0)算数运算1000XF=(65)FC=(0)FZ=(0)1001XF=(0C)FC=(1)FZ=(0)1010(FC=0)XF=(0D)FC=(1)FZ=(0)1011XF=(BE)FC=(1)FZ=(0)1100XF=(64)FC=(0)FZ=(0)1101XF=(66)FC=(0)FZ=(0)1110X1111X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5·七、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以及测量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客观真值之间存在着差值,这个差值叫做误差。因此,要对测量值与真值进行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可从下面两方面着手进行。(1)系统误差。其特点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反复多次测量时,误差总保持不变,或者测业条件改变时,误差可按一定规律变化。它产生的原因有:a.由于仪器本身缺陷或者没有按规定条件使用造成的误差;b.方法误差;c.由于实验者生理上的缺欠,如估计读数时始终偏大或偏小,反应总是快或慢造成的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可用等精度测量,或者通过多次测量。(2)随机误差。其特点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在极力消除或者改正一切明显误差后,每次测量的误差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着,这叫做随机误差。对于非测量的实验,当然无须记录数据、分析误差、进行计算。其结果部分,主要描述和分析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例如化学实验中反应速度的快慢,放热还是吸热,生成物的形态、颜色及气味;金相或岩相实验,拍摄的显微照片;电学实验,观察到的波形图,等等。因实验结果部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和成果,在写作前,一般应将数据整理好,并列出表格,写作时分好类,按一定顺序安排好数字、表格及图,并做必要的说明。为了准确起见,最好采用专业术语来描写,不许任何夸张,引用的数据必须是真实的,结论必须可靠,图与表格要符合规范要求,数字的记录方法和处理方法必须符合规定,否则,将会使整个实验报告丧失价值。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做出的最后判断,并将实验结果逐条列出,叙述时应该采用肯定的语言,可以引用关键性数据,一般不应再列出图和表格。讨论是对思考题的回答,对异常现象或数据的解释,对实验方法及装置提出改进建议。通常分条进行讨论,说明也比较简单,如影响实验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提高与扩大实验结果的途径是什么?实验中发现了哪些规律?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对照,解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测量的误差分析。如果认为没有必要讨论,那么也可以不写。对整个实验的数据、波形、实验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加以总结。
本文标题:组成原理-基本运算器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7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