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企业管理概述(PPT59页)
企业管理概述目录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2.企业管理的性质与职能3.企业管理的对象与方法4.企业管理流程5.企业管理的法律环境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西方国家管理实践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到实现发达的资本主义全过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比较完善的管理理论。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中,一般都把它作为重点加以阐述和分析。西方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1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作为古代文明古国的埃及和巴比伦在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曾有过许多光辉的实践。古代欧洲的希腊和罗马帝国,曾经是奴隶制高度发达的国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实践。进入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进行第一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和管理学家,他们之中包括: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年他发表了《国富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经济学观点,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是一位精通数学、机器制造的经济学家。1832年他发表了《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一书,除进一步阐述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外,同时强调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是一位空想的社会主义者,他曾经为工厂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过一系列试验。总之,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特别是18世纪以来所产生与发展的管理理论,尽管对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这一时期,这些管理思想还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学派。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这一阶段在管理发展的历史上,仍然属于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2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理论及其主要内容1911年泰勒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主要内容有:1)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2)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4)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了一个“动素”的概念,把人的所有动作归纳成17个动素,如手腕动称为一个动素,就可以把所有的作业分解成一些动素的和。对每个动素做了定量研究之后,就可以分析每个作业需要花多少时间。他们是第一个把工业工程从一种实验和经验的办法,变成一种比较科学的办法,他们两人的工作对于工业工程的诞生起了非常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工业工程发展的思路依然与他们两个人当初所做的工作密切相关,今天我们所关注的系统更大了,但我们所追求的仍然是效率和效益。甘特发明了利用线条图制订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计划地执行管理办法,可以说是现代网络计划法的先驱;他还对工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甘特作业奖金制度”,在泰勒的计件工资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福特在1914~1920年创立了汽车工业的流水生产线,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生产组织工作进一步标准化(产品标准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与工具专门化、作业专门化)与生产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福特等人的贡献,是对泰勒制的进一步补充、发展和完善,使科学管理理论更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2古典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代表著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6种工作:技术性工作——生产、制造。商业性工作——采购、销售与交换。财务性工作——资金的筹措、运用与控制。会计性工作——成本核算、统计与盘点。安全性工作——设备维护和人员、货物的安全。管理性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法约尔指出,无论是管理者或执行者,都需要培养完成六种工作的能力,特别是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对于基层的工人,主要要求其具备技术能力。对于管理者,随着其在组织中职位的提高,他的技术能力相对重要性降低,而管理能力则要求不断地加大。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2古典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指出一般管理有14条原则,即:(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图1法约尔“跳板”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2古典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法约尔管理思想另一项重大贡献是他首先提出将管理活动划分为五大职能(要素),并对五大管理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法约尔认为: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订行动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订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工作。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2古典管理理论3.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斯·韦伯(MaxWeber)是德国著名的管理学者,他在管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机构模式,是古典的组织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韦伯认为,合理的组织结构应是“层峰”结构,并具有如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即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任用。4)管理人员专职化。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的关系。总之,韦伯认为高度集中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达成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形式,适用于一切组织。韦伯的这一理论也是对泰勒、法约尔理论的一种重要补充,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3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梅奥及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1927~1932年,以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5年的一系列试验,他们通过变换车间的照明条件(照明试验)、改变职工的福利条件(福利试验)以及对群体工人工作动机和行为的观察(群体试验),广泛同职工接触和谈话(谈话试验)等方法,仔细的了解和分析了社会与心理因素对职工行为和生产效率的影响,第一次把工业生产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1933年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其基本观点是: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与心理因素。2)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而士气是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和企业的人与人的关系。3)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4)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人际关系理论强调社会人的观点,否定了传统的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劳动条件)之间存在的一种单纯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由图2所体现的管理新模式。图2人际关系理论中行为和效率的关系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3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3)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4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研究也日臻深入,形成了各具特色、流派纷呈的现代管理思想丛林,对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观察和研究问题,产生了众多的管理流派,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认为当代的管理学派可以划分为十一个之多。归纳最具有影响力的有以下几种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系统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5.经验管理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7.权变理论学派8.经理角色学派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5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企业战略理论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就是管理的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的所谓“战略热”。战略管理最初称战略规划(或战略计划)。196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委托麦肯锡公司研究改进公司计划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在麦肯锡公司的建议下,该公司逐渐把190个子公司合并成43个战略经营单位,并用一个由行业吸引力和企业优势两个因素构成的矩阵表来综合分析各个单位的经营和投资战略。这个矩阵把复杂的战略规划资料浓缩成一个有效率的图表,使最高层管理者可以按年评估每个战略经营单位的经营或投资战略,不必再审阅成堆的公文,从而大大提高了计划工作的效率。不久,美国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公司也替客户设计出了“经验曲线”和“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又称波士顿矩阵)两项战略规划技术。由此开始,研究企业战略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时髦的课题。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5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2.企业文化理论1)企业文化的兴起企业文化热潮起因于对日本式管理的研究。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但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遇到了来自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新兴工业国的强大竞争挑战。其中,日本对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的威胁最大。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位,它的投资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均比美国高1倍,按这个增长速度推算,到2000年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位居于世界首位。这个事实极大地震惊着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日本为什么能在战后较短的时间内摆脱战败国的困境,经济飞速发展,至竟能对美国构成威胁、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呢?现实迫使美国不得不去研究日本的成功之谜。1981年,美国伏格尔教授发表了一本石破天惊的著作,名为《日本第一》,副标题是《美国的教训》。他发现日本的团队精神是成功的秘诀,正告美国人要向日本学习。美国的权变管理学派的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发表了《Z理论》,副标题是《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它把企业分为“A型”和“Z型”两类。指出A型的美国式公司,强调速度、个人、数字、利润、显得急功近利而缺乏高瞻远见,而成功的日本公司(Z型)却具有团体意识,尤其在精密分工之后,往往有管理者的经营哲学在起作用,生产效率不仅与科技有关,而且与投身其中的员工息息相关。1.企业管理发展概述1.1.5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2.企业文化理论1)企业文化的兴起上述这些畅销书发表后,深深地吸引了务实、求新的美国人,于是一些名牌大学和大企业也派专人到日本的大企业去考察、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这就是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来自日本式的经营管理,而在日本经营管理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科学管理技术,而是所谓企业文化。这一结论导致了企业文化热的兴起。“企业文化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这一论点,虽然是对日美企业管理进行比较后发现的,但它并不仅仅是日本杰出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杰出企业成功经验的写照,具有普遍意义。美国学者特伦斯·迪尔和阿尔·肯尼迪就曾指出,强有力的文化一直是美国杰出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推动力。英国学者沃尔特·戈德史密斯和戴维·克拉特巴克也曾指出,企业文化是英国最佳公司持续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有关企业文化的讨论和调查研究工作促进了理论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概述(PPT5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