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写作修改润色文题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寻人启事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岀准确的数来。“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文题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文题三: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习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题一:本题要求修改润色短文。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着眼于全篇。其次,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兼顾“言”和“意”的基础上发现其长处与不足,并确定修改的范围和重点。最后,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更富有表现力。文题二:本题要求修改润色自己的作文。首先,从自己本学期写过的作文中挑选一篇,并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朗读时注意思考文章立意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同时,也可请同学帮忙提出修改意见。接着,在兼顾“言”和“意”的基础上对需修改之处进行加工润色,以使文章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最后,修改完成后,可与原稿进行对比,并说说你修改的理由。文题三:本题要求以习作的方式谈自己的写作体会。首先,回顾自己写作的历程。接着,梳理自己写作的基本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自己从中获取了哪些经验,吸取了哪些教训。最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的办法。1.仔细阅读原文。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发现其长处与不足,确定修改的范围和重点。2.修改文章。文章的修改“四字法”:一是“增”,即添加必要的字、词、句、段,充实文章的内容;二是“删”,即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把重复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精练;三是“改”,即修改字词、标点的错误和病句等,使语句流畅;四是“调”,即调整文章结构不合理以及词序不对之处,使之通畅连贯。3.润色语言。一是巧用修饰词语,如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二是活用修辞手法,使语句优美、生动、富有文采;三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在记叙文中穿插描写性语句,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4.注意问题。修改文章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从全局出发,看中心、找结构、观立意,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字、词、句、段的正确性;接着,应先求“清通”,后求“工巧”,即在文从字顺、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最后,应注意将修改与思考相结合,兼顾“言”和“意”,做到“三思而后改”。文题一:例文简析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同时,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的样本,用来参照,但是,寻人启事里面的内容必须依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该如何下笔。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大家埋头在纸上写出自己妈妈的名字。老师说,性别。女。大家唰唰写下。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应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妈妈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等。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妈妈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题目前加定语,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开头再现作文课场景,对老师和同学们作细致描写,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同学们不能准确说出妈妈年龄的情况进行细致描写,“老师摇摇头”的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同学们对妈妈的不关注、不了解。→对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几个问句,表现出同学们对妈妈体貌特征的不确定,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同学们平时对妈妈了解得不深入,不够关心。→用同学们平时关注同学和明星的服饰对比映衬,更好地凸显了主题。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份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位同学能够写得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看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身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疲惫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老师用心良苦的总结,点明了文章中心。→以议论、抒情作结,将“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形成对比,呼吁孩子们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感情自然流露,水到渠成,升华了主题。【名师点评】本文对短文《寻人启事》进行了修改润色。原文是一篇记叙文,但文章主题不够明确,记事不够详细,缺乏必要的人物描写方法,没有必要的议论和抒情。本文根据原文作者的立意,从题目、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使之主题更明确、内容更充实、记事更详细、重点更突出、语言表达更流畅、更富有表现力。文题二:例文简析一个有趣的夜晚(原稿)去年秋天,带着满腔的期待,我们来到了鲁汇基地,进行农家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晚的田园集体舞了!太阳一点一点地落下山去,直到最后一缕夕阳的消失,我们兴奋得(地)跳了起来:天黑了!天黑了!”我们兴奋的(地)叫着,未等广播通知,五个班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地)等待在了操场上,“噗”随着篝火点起,大家都尖叫着,音乐声响起,大家都跳起了白天老师所交(教)的舞蹈。你除草,我也除草,你挑担,我也挑担。大家在享受田园舞乐趣的同时,也消除了平时繁忙的学习生→开头采用顺叙,平淡无奇。→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的错误运用现象严重。活所带来的压力“此景此物此地此时,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队伍里不知谁说了一句,让大家哄堂大笑,有了一位同学的开头,后面就更不得了了?(!)田园篝火舞会又成了田园篝火诗会,平时上课无精打采的我们,也诗兴大发,像“今夜篝火连绵,兴致怎也不消,试问老师,说我们人来疯,知否。(?)知否?此乃学生之乐!”也堪称得上是一篇佳作。10:10分与正常的熄灯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在基地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停止了疯闹,悻悻回到了寝室,但兴致依然不消……→叙事平铺直叙,语言也不够顺畅,“打油诗”缺乏文采。→缺少在叙事基础上的必要的议论,抒情也不深入,不能很好地体现“有趣”。如今我已坐在了初三的课堂中,压力与繁重的作业,使我们再次向往当时的快乐与轻松,课间,我们不在(再)喧闹,不再歌舞,多得(的)是写字的“刷刷”声,考卷的翻页声;但那次的田园舞会,时时牢记在心,这将成为我初中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一个有趣的夜晚(修改稿)光阴荏苒,转眼我们已坐在初三的课堂上。被繁重的学业压得透不过气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学农中发生的趣事。那天,我们都盼着夜晚早点到来,因为天一黑,就可以举行十四岁集体生日晚会了!眼看天渐渐变灰,又慢慢变成深灰,再变成墨黑一片,迫不及待地我们在集合哨吹响前,早早地来到了营地操场。操场中央的大铁盘上,放着干枯的稻草。很快,主持仪式的老师便高举火把,伸入大铁盘中。只听见“噗”的一声,篝火熊熊燃起,昏暗、清冷的郊外,霎时变得明亮、温暖。年级里20名同学整齐地站在主席台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响亮的誓言回荡在空旷的操场上。在几百名师生的见证下,他们成了新一批光荣的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庄严、神圣,站在台下的我,不禁热血沸腾,希望以后也能加入共青团!接下来的集体舞更是有趣。音乐声响起,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围成大圆,手搭前面同学的肩膀,跳起由《兔子舞》改编而成的《田园集体舞》。我们从没跳过这样的舞蹈,女生兴奋地边跳边叫,模仿起农民伯伯们锄草、挑担、采茶等动作。平时豪迈的男同学,却在这时因为害羞显得扭扭捏捏,完全没有在体育课上的风光,他们身体僵硬,舞姿滑稽,犹如一头头笨熊醉酒后跌跌撞撞地晃在马路上。手脚不够协调的同学,常常踩不准音乐的节奏,时不时就会听见女生喊:“怎么又踩我的脚?”狼狈不堪的男生,被舞姿优美的女生嘲笑得更不知所措了。有些男生总是学不会,索性做呆头鹅,站在原地。老师急得大叫:“队伍要首尾相连,快接上!”集体舞结束后,大家很不尽兴,又玩起了“即兴诗会”。有位同学模仿《如梦令》,吟出有趣的打油诗:“今夜篝火连绵,笑声响彻天边。乱舞同窗前,淑女几近疯癫。留恋留恋,今夕永留心间!”→采用倒叙,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场景描写,渲染气氛。→先写别开生面的入团仪式,为下文做铺垫。→集中笔力描写同学跳田园集体舞的有趣场景和“即兴诗会”的趣味。看来即兴诗会,也很有趣。那个晚上,我们放松紧绷的神经,重温久违的纯真和快乐。庄严的入团仪式、有趣的田园集体舞、自娱自乐的即兴诗会,经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跳着有趣的集体舞,我们体验着田园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有别于都市生活的田园情趣。奋战初三的我,想到那个有趣的晚上,不禁笑了。→用词准确简洁、语言生动形象,突出集体舞的“有趣”。→打油诗做了修改,更符合《如梦令》的格律,准确地概括出了同学们跳集体舞的场景和心情,突出了主题。→呼应开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议论抒情,主题明确,感情升华。【名师点评】原文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运用现象严重,全文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结构平铺直叙,不吸引人且语言乏善可陈,材料虽然写出了一点趣味,但缺少相关的细节描写,主题不够突出。修改
本文标题: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1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