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审美范畴审美范畴指概括地表述美的呈现形态的基本概念。以下基本概念在中西美学中具有特色和深远意义,应该理解和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与喜剧性、丑、荒诞。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一、优美1、什么是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2、优美的特征(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2)这种和谐具体表现为:a.主体与对象的和谐。b.对象的外观形式与内蕴的协调。c.这种和谐体现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画面: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优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表现于各个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它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自然领域的优美偏重于形式。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是自然领域中的优美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以形式的优胜显现于具体的现象形态之中。优美的自然景物体现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一致。优美所具有的和谐自由的形式特征符合人的心理常态。因此,它引起的美感属于顺受形式。它的具体心理状态是亲切、舒适、愉悦。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突出地体现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行为是社会美的主要对象。美的人或美的举动行为应是外在形式美与内在心灵美的和谐统一。艺术领域中的优美,是经过艺术家选择、加工的产物。艺术作品中的优美比现实中的优美更集中更高级。艺术家从自然和社会事物多姿多彩的优美形象中选材,着意地进行个性不同的艺术加工,使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艺术作品的优美包括内容、题材方面,再主要的是偏重于形式方面,如作品的文体、语言及风格等等。二、崇高1、什么是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崇高是数量或力量巨大的对象使人感受到恐惧和体验到痛感,但主体的精神对恐怖对象的征服使痛感转化为快感,使精神力量得以确证和提升,使主体直接确定自己的本质力量。2、崇高的特征(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自然的崇高是以它的量的巨大和力的强大的外在感性特征使人产生惊奇、赞叹与敬畏的崇高感。无论是汪洋姿肆的海洋还是千重万迭的高山,无论是闪电雷鸣还是暴雨狂风,都显示人的感官难以掌握的无限大的特性。正是这些看来令人惊奇、敬畏的自然现象成为崇高的对象。人们面对这些对象,常常怀着又怕又想看的矛盾心情,往往感到对象的威势逼人而觉自身的微弱渺小,但并不感危及自身的安全。因为人们以自身的理性意识到自身处于“安全地带”,在此种情况下,景象越是可怕,它对我们越有一种吸引力,越能引起一种崇高感。人们为什么能够欣赏那些威势逼人的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呢?康德用主观的“理性”来解释。他把人类征服和掌握自然对象的力量归之于“理性”。我们认为,人的理性在认识和欣赏自然对象时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人类征服和掌握自然的根本力量是社会实践。‘只有当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理解和掌握自然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些对象才能作为崇高的对象。因此,我们认为,自然对象的崇高离不开自然形式,但崇高的本质却不在自然形式本身。自然的崇高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在于它体现为人类对自然的胜利感。不论是已被征服的还是尚未被征服的自然对象,都可以成为崇高的对象。尽管它们呈现为两种不尽相同的崇高,但它们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作为不能真正危害主体的观赏对象而存在着,它们的威力只是自然力的一种象征形式。崇高也表现在社会生活领域,这是崇高的更为重要的领域。社会领域的崇高具有明确的伦理道德本质。在这里,美学范畴与道德范畴是重合的,社会崇高的实际内容就是至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是人们改造现实的斗争过程,那些体现着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及其代表人物正是社会崇高的本原。在阶级社会中,崇高是先进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在为人类的大多数的利益而进行斗争中所显示的伟大的实践力量。社会的崇高只有在艰苦的斗争中才能展现出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英雄、豪迈、伟大、英雄主义可以看成是社会崇高的同义语。社会崇高既包括那些英雄人物在严重斗争中暂时遭受失败甚至毁灭的悲壮美,也包括胜利凯旋式的雄壮之美。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中崇高的最真实和最集中的表现。它兼有自然崇高和社会崇高的两类对象的形式特点。艺术中的崇高主要表现具有伦理道德价值的社会题材,如崇高的理想、行为,高尚的道德情操,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等等,优秀的文艺作家向来重视创造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英雄人物,表现他们的崇高的思想行为。艺术领域中的崇高不仅表现在内容上,并且也表现在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如庄严的文体,豪迈的语言,奔放激荡的格调等等。3、优美和崇高是美的两种互补共存的美的基本形态。优美和崇高有着明显的不同,崇高的对象常常是巨大雄伟、气势磅礴的,而优美的对象则常常表现出形体小巧、秀丽和柔和的特征。崇高的东西往往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使得我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因而引起愉悦感。优美的东西使人们直接轻松愉快地领略到它所引起的愉悦感。不过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互补共存的基本形态,这是因为:(1)从优美与崇高的共同点上看:崇高的对象与优美的对象都让我们心旷神怡。(2)从一般人的审美需要看:人们既需要崇高的对象,也需要优美的对象。刚柔相济是人的生命原有的节奏。(3)从艺术家的创作实际看: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在主导风格一致的基础上,也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征。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李白,也写床前明月光;写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也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从优美和崇高的共同对立面--丑看:优美和崇高的反面都是丑,都可能以丑衬美,丑本身并不包含在优美和崇高之中。三悲剧性1、悲剧的本质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被称为悲剧或悲,主要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其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则是正义的精神取得了胜利。悲剧的界定:悲剧是通过呈现人类生活中各种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从哲学上看,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的对立冲突。这种冲突没有任何归结点,因为宇宙、社会都是无限的客体,而人只能是有限的认识主体,人无法也不可能穷及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所以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2、悲剧在形式上应该具备三个特征要素:1)、具有一个崇高主体;2)、要有严重的矛盾冲突;3)、崇高主体的毁灭。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3、悲剧的类型1)、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普斯王》这个悲剧是对生命强音的呼唤,它是对古希腊文明中所特有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化展示:其一,命运叵测;其二,命运在人的自然感性生命深处;其三,人们即使找不到最终的答案,也必须在困惑袭来时去冲击一下人生表象和社会表象;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以生命为代价抗争命运,揭开人生之迷和社会之迷。2)、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不在于敌对力量的强大而在于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有着深层的原因,因而具有一种普遍性,即个人处在生存两难境地之间的选择:是生存还是毁灭?(如果报父仇,自己就面临着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问题;不报父仇,自己也不能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和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等。)这是基于两难选择上的性格悲剧。3)、近代的社会悲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这两则悲剧的结局从深层意义上显示出,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里,人们与发动的、惟利是图的统治集团保持一致才能被容纳和接受,如要清醒地指出它的不合理性或试图去改变它,必将导致悲剧的结局。四、喜剧1、喜剧的本质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喜剧是呈现那种荒谬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们认清他们的行动是无根据的,通过笑直接否定他们的合理性。喜剧从本质上说,喜是被历史实践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偏离或低于当代的正常尺度。喜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喜的对象总有一个正常的假象,这个假象把其非正常的本质掩盖了起来,在现象上就表现为用正常来掩盖自己的偏离。因其偏离和低于历史尺度和正常尺度,人不可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因其总是冒充正常,总是想在已经失去存在根据的条件下还要存在下去,人又不得不严肃认真的对待它,一旦严肃认真地对待,就会猛然发现它不值得严肃认真对待,于是就产生了笑。(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喜剧是指令人发笑的东西(这种笑不同于美所引起的愉悦的笑)。喜剧是生活中美丑斗争的一种特殊状态,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在崇高和悲剧中,丑展现为一种严重的敌对力量,对美进行摧残和压迫;喜剧正相反,美以压倒优势撕毁着丑,对丑的渺小本质进行揭露和嘲笑。所以,喜剧中的笑是审美主体明显地觉得客体(对象)低于自己,是自己笑的对象。2、喜剧的特征喜剧的第一个特征便是能引人发笑。作为喜剧性的笑,它的根源就在于审美对象空洞内容与夸张形式之间的冲突,笑的心理根据在于人对自身的善的力量的肯定,并且意识到这种自身肯定的优越性,因而可以用笑来疏泄这种自豪感--这么荒谬的东西会有吗?喜剧的第二个特征是寓庄于谐。1)、在倒错中显真实。2)、夸张到变形。3、喜剧的表现形式1)、讽刺2)、幽默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一、中和中和又称和,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凝聚。华夏先民把自己与宇宙天地视为一体,并在天地的相合中求得生存幸福,滋生了以和为美的朴素观念,儒家也因此推衍出中和思想。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就是在这样一种宇宙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的。二、阳刚与阴柔“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被用来描述美的分类与艺术风格,与崇高、优美相当。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阳刚”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发扬蹈厉,真力喷薄的特点,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也就是说,表现为力量美,感情奔放,气魄雄浑,遒劲刚健,境界
本文标题:第四章审美范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