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学校建筑设计特点论文
学校建筑设计特点论文摘要: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栋数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设计,使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前言近年来,学校建设由于受“理性主义”、“技术至上”的思潮影响,夸大利用技术的作用而忽视建筑的人文价值,然而学校建筑设计应该是学校使用者自身生活需求的一种探索,学校的设计中必须关注建筑与人的情感、关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关注建筑人文方面。在校园内的功能和各种需求亦趋向于多元化,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来适应、符合现在及未来的世界潮流需要。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当地某小学,该项目规划用地大致呈不规则状,用地北面、东面为已建多层住宅小区,用地南侧为拟建幼儿园,用地周边多为居住用地,现有及规划在建建筑形态、风格各异。规划校园建筑以多、低层建筑为主,建筑风格清新自然,旨在打造成为本地区住宅的后花园、幼儿园的背景墙,同时与周边市政公共资源、氛围相融合,成为本区域一景观点。2设计原则2.1高标准的设计原则该项目是当地重点工程,以办成有影响力的一流的学校为目标,设计要求有非常超前的眼光和意识,要高于国家标准,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氛围,尽可能多地留有绿地空间。2.2现代化的设计原则教育建筑设计应体现前瞻性,符合教育系统的改革和教育技术的方法的变化,现代化的特色体现在高层次的文化理念,高水平的设计和先进的功能配置。2.3园林化的设计原则校园规划以环保和节能的“绿色校园”为基本理念,校园环境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建筑与景观相互的背景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寓诗于园,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2.4人文化的设计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办公、运动、师生生活、读书休闲等场所的设计尺寸宜人,功能兼顾、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教学空间灵活,便于师生交往。3设计策略3.1结合当地建设的背景首先,对该地区主要的教育配套设施来说,设计的意义绝不仅在于择地建房,如何在地域、文化等方面体现出继承与发扬极为重要。其次,其作为当地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还要体现其与整体规划、整体开发的结合、衔接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与城市结合的完备性、包括沿街界面的完整、出入口的设置、教育设施社会化的可能等等。考虑到项目的整体空间与景观效果,各地块、各功能区南北景观主轴相互呼应,东西轴、南北轴相互穿插交汇,在整体空间布局上形成有机连续;同时建筑群与运动场交错布置,沿街形成虚实变化的空间效果,打破单一的街道景观,使得空间开阔,富于节奏。为减少同一条街道的交通压力,主次入口设置在不同的道路上,主入口设在东面城市主干道上,次入口兼做后勤出入口,设在南面规划道路上。3.2契合幼儿及小学教育在当代的发展首先营造多元化的校园空间。当代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知识的讲授与传输,而是教与学从两方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包括建筑行为主体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和教育学科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在多种行为的交融、空间功能的复合以及建筑功能的多样。其次营造模拟社会化的交流场所。学校的本质并非一个为人临时使用的设施,而是心智教育的场所,是社会的简单模型。学校在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该用建筑空间来创造一种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最后营造生态化及智能化的校园。生态策略强调对地域气候条件的尊重和利用,采用相对节制的建筑形式处理和材料,而把有限的资金向校园网络、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倾斜。3.3人性化的绿化景观系统规划新世纪是注重培养人才的时代,而以人为本,体现现代气息的求学生活环境,营造学习的开放性交流空间是培养创造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前提。现有的外部空间被分化整合,以入口广场、景观步道、庭院以及屋顶花园等形态表现出来,从公共、半公共到半私密、私密,从集散、活动到观赏,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空间体系。学校入口设置入口中央广场,这是校园空间组织的重点,采用规则式绿化布局,以装饰开敞性绿地为主,突出中轴线,强调仪典性;设置贯穿南北的中央景观轴线,平时为步行道,在紧急情况下可供车辆通行,沿景观轴线设置一系列广场与开放空间,强调生活性。3.4有机的建筑设计单体建筑设计注意建筑各主要要素、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充满文化气息的现代校园建筑意蕴为核心,以雄浑大气为风骨,从而形成秩序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建筑环境。3.4.1功能与形式良性互动综合教学楼是每个校区的重点,根据功能需要,将其划分为普通教学、实验教学、公共教学、图文信息、多功能厅、展厅及行政办公等几个明确的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将其整合为一整体,整体性设计适应当地的环境,大大方便了师生的生活和使用的舒适性,同时也使得各功能建筑首尾相连,一气呵成,意蕴生动,浑然大气。无论是每层楼的公共空间设置,还是各楼栋之间的两两相连,都不希望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单元封闭起来,而是希望在建筑空间上提供交流甚至碰撞的场所,比如在底层设置的公共活动室是学生会自我管理形成的成长基地,部分对外开放的走道是一个人与人沟通、培养谦让品格的舞台,局部设置的屋顶平台也是学生讨论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介入使得建筑立面活泼生动。3.4.2建筑景观一体化为了体现现代教育开放式和交互式的特点,建筑单体设计着重注意不同空间的连贯性和交互性。建筑底层局部架空,使得建筑形式与外部空间互相提供穿过各自界限的最大可能性,外部与内部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确,即不是绝对的内部也不是绝对的公共,形成一种可进入的过渡性结构;过廊、柱廊形成的虚空间与厚重的主体建筑虚实交错,并利用虚空间联系各个室外空间,行人在这些空间上下穿行,环境、视点、景象不断变化,景观层次变得丰富而立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更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够将教学扩展到教室以外的思考场所。3.4.3突出材料的时代感和文化性建筑材料以涂料、钢材、玻璃、木材为主,浅色粗糙的外墙质感使整个校园朴实粗犷,有着大自然的亲切和随和,在现代简洁的建筑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模糊的怀旧情绪,隐隐传达某种文化的传承。4总结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栋数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设计,使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参考文献:[1]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3]王仲谷,思源.形态处理的环境与功能意蕴[J].建筑学报,1999.(12):48-49[4]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5]谢塘开,赵刚.初探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J].建筑知识,2004(3)
本文标题:学校建筑设计特点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4553 .html